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 秋 寻 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们对月亮所寄寓的情感和意义。
2、体会孩童语言的特色,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
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去拥有美的世界。
二、教学重点:
把握孩童心理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孩子眼中月亮所代表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朗读掌握生字,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激情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由此启发学生进入回忆,搜索有关月亮的诗文,想象有关月亮的图画,奠定美的基调,过渡到新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对课题质疑
请同学们补充相应的问题或内容,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探究的兴趣。
2、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情感,思考“月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同学们找出有关月亮的具体语句,读一读,在读中解决生字,初步体会语言的美。
4、让学生概括文章写作顺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教师板书:镜中
院中
杯中 寻月
河中
眼瞳中
三、拓展训练
在文章中,作者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不同的描述,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
并让学生组织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把握孩童的心理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地方的月亮有着不同的描述,那么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呢?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说一说
不满足、失望—羡慕、嫉妒、争执—高兴—满足。
2、再根据这些词语让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段读读,体会孩童般的语言。
3、教师小结
作者抓住孩童的视觉和触觉来写,想象奇特而又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又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文章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
三、深入探讨
1、月亮在“我们”眼中代表着什么?
结合月亮在文中的具体语句来思考
明确:月亮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我们寻月过程其实表现了人们追寻美好事物的愿望。
2、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还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四、拓展延伸
在花、草、树中任选一写作对象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并赋予人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来体味语言和情感,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应学以致用,积累语言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