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南北朝时期,各方势力战乱不休
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公元六世纪,北齐、北周东西对峙。
后北周灭掉北齐。
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盛极一时
——隋朝兴亡
一、隋朝兴亡——(一)建立与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光率军灭陈,统一全国。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一、隋朝兴亡——(二)工程建设
1.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城
关中经济难以供应,交通不如洛阳。
一、隋朝兴亡——(二)工程建设
政治:巩固统一;
经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推动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文化: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一、隋朝兴亡——(三)隋朝的灭亡
隋朝人口繁盛,物资丰富,是否说明隋朝的百姓能安居乐业呢?
“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研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隋书》食货志
“隋带国祚虽短,但自汉以来,论人口繁殖之众,仓廪府库之盛,常推隋为第一”——钱穆《中国经济史》
一、隋朝兴亡——(三)隋朝的灭亡
“始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余万人”“而东都役使迫促,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隋书》食货志
(隋炀帝出游江都)“所经州县,并令供顿,献食丰办者,加官爵,阙乏者,谴至死。...征发仓促,朝令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隋书》食货志
(大业三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冬至紫河,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隋书》帝纪卷三
隋炀帝穷奢极欲,横征暴敛
1.原因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最终导致了什么?
民不聊生,引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2.时间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隋朝兴亡
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本诗,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小组讨论)
隋炀帝早年率军消灭陈朝,完成了历史的统一;开凿大运河,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历史具有一定的贡献。
但隋炀帝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给百姓带去了深重的苦难,引发了大规模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王朝走向了覆灭
但历史的洪流仍滚滚向前
它建立的统一王朝,会有后人来继承
他所犯下的统治错误,也会有后人来纠正
四海升平
——繁盛的唐朝
李
渊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二、唐朝的繁荣——(一)唐朝初建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后晋《旧唐书》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新唐书》
玄武门之变
征(魏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日:“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日:“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欧阳修《新唐书》
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隋唐佳话》
上曰:“...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资治通鉴》卷192
二、唐朝的繁荣——(二)贞观之治
从材料中,可以发现李世民的哪些统治措施?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贞观之治
二、唐朝的繁荣——(二)贞观之治
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文化复兴,边疆稳定
“她虽然一度篡夺了唐朝政权改为周朝,但贞观之治仍得以延续,社会经济是向上发展的。她的最大贡献在于,顺应历史潮流,打击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把政权向一般庶人开放。”——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七讲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一)从贞观到开元
二、唐朝的繁荣——(三)武周政权
武则天墓前无字碑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说
开元盛世
唐玄宗
二、唐朝的繁荣——(四)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忆昔》其二
杜甫
亿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北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瘭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镐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朝的经济发展
曲辕犁
兴修水利,开垦荒田;丝织业、造纸业发达;交通、商业发展;城市发展,出现许多大城市...
邢窑白瓷
唐三彩
越窑青瓷
二、唐朝的繁荣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古代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天下一家
——唐朝的民族交融
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唐朝的民族交融(一)大政方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民族
地区
措施、政策、重要事迹
东突厥
西北
唐朝反击并消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奉唐太宗为“________”。后叛唐自立,为回纥所灭。
西突厥
西北
唐高祖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回纥
北部
回纥灭东突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_________。后政权瓦解,后发展为_______族。
藏族
西南
_________入藏,嫁给松赞干布;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建___________碑。
靺鞨
东北
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封为___________。
三、唐朝的民族交融(二)主要措施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怀仁可汗
维吾尔
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
渤海郡王
特点:恩威并施,手段多样
自突厥颉利破后,
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九《安边》
番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
三、唐朝的民族交融(三)效果
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思考点: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组织出有条理的语言,选出代表发言)
社会:经历长期战乱,统一安定是民心所向;
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唐朝注重吏治改革,选贤任能,统治者能从谏如流;
经济:唐朝注重生产发展,规范赋税徭役;
军事:唐朝注重对外节制用兵;
文化:开创并完善科举制,大兴文治,重视教育;
民族关系: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统一与安定,民族交往密切。
《忆昔》杜甫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狼烟四起
——唐朝衰亡与五代十国
四、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派军队,军镇长官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
1.节度使权利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富。——《新唐书》卷50《兵志》
后东突厥重为边患,契丹等族也一再生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四、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8万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
《长恨歌》
统治者: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四、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励精图治”的的唐玄宗,意识到这种危机了吗?
继他(李林甫)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xuzhiping《中国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战争起因》
四、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2.朝政腐败
朝廷:奸臣当道,派系纷争
自主学习P35倒数二、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叛乱发动者:_______、_______
叛乱发动时间:_______
叛乱持续时间:_____
2.影响:
(1)使许多将领拥兵自重,进而导致藩镇割据;
(2)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3)破坏社会经济,给百姓带去深重灾难。
(4)导致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四、唐朝的衰亡——(二)安史之乱
1.概况:
安禄山
史思明
755年
8年
藩镇割据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股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盛而兵将愈骄。——《新唐书·兵志》
四、唐朝的衰亡
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四、唐朝的衰亡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文宗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资治通鉴》
牛李党争:以牛僧孺、李德裕两人为首的官僚集体的政治斗争。
1.____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
2.黄巢起义军的将领______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3.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___,史称_____。唐朝灭亡。
4.唐朝灭亡后50余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5.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朱温
四、唐朝的衰亡——(三)从黄巢起义到五代十国
875
梁
后梁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空格。
五代十国的实质
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周世宗改革
经济:振兴生产,招抚流亡,奖励垦荒,减免苛捐杂税,均订赋役。
政治:澄清吏治,整顿司法,提高文臣地位,抑制武将跋扈。
军事:整顿军纪,致力于建设禁军,削弱藩镇。
后周世宗柴荣
出现统一趋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四、唐朝的衰亡——(三)从黄巢起义到五代十国
虽国家分裂
社会动荡
但和平统一之曙光
终将到来
课堂小结
一、隋朝兴亡
建立与统一
工程建设
隋朝的灭亡
唐朝初建
贞观之治
周武政治
开元盛世
大政方针
基本措施
效果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
从黄巢起义到五代十国
二、唐朝的繁荣
四、唐朝的衰亡
三、唐朝的民族关系
2.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执政理念是(
)
A.谏官+明君→皇权加强
B.昏君+良言→社会动荡
C.昏君+奸臣→国破家亡
D.明君+良臣→治世良方
D
课后练习
1.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吐蕃
D.女真
C
3.对于唐初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
)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
C.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治
D.皇权的加强和相劝的削弱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
李建成和李元吉
官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
李世民
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
A
课后练习
4.从上图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蕃和亲
朝代:元朝
人物:
事件:回族的形成
A
课后练习
5.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下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A.
朋党之争
B.
藩镇太重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B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