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0 14: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6课戊戌变法
课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最需要从美国学习的是什么?
政治制度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腹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
请思考
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可欺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还会造成什么影响?
甲午惨败,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这为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B.对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大量战争赔款和其它侵略权益促进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C.对其他帝国主义来说,甲午战争的惨败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时间:
2.背景:
3.领导人:
4.核心内容:
5.在位皇帝:
6.意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康有为和梁启超。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光绪帝。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宣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启发人们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性,为戊戌变法的到来奠定基础。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人
《时务报》
1896年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1897年
天津
严复
《知新报》
1897年
澳门
康广仁
《湘报》
1898年
湖南
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发展——创办报刊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讲述中国数千年来学术之渊源,历代得失,涉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
谭嗣同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
开办学堂
康有为上书光绪:
列强瓜分豆剖,农民揭竿斩木,如不变法,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不甘做亡国之君!
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他是道光之孙,同治之弟,慈禧之侄。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1875年,年仅4岁的载湉继位,1908年38岁的光绪帝病逝于中南海瀛台,是在位34年的傀儡皇帝。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1.时间:
2.目的:
3.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98年6月11日,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1898年6月11日
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播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内容: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
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
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
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
无不切齿痛恨。——张之洞
  1889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表面上将政权交给光绪帝,自己退居颐和园休养,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国家大权。光绪帝“百日维新”时,慈禧太后即在此不断密谋,后来发动了“戊戌政变”。
知识拓展
翁同龢[hé]
荣禄
1898年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知识拓展
  1895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
  光绪帝得知慈禧太后想发动政变后,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谭嗣同深夜只身拜访袁世凯,希望他率领统率的7000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担当起诛杀直隶总督荣禄、保护光绪的任务。
  袁世凯假意应允,等谭嗣同一走,马上向荣禄告密,促使政变迅速发生。
袁世凯(袁项城)
知识拓展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仅保留“京师大学堂”持续103天的维新变法宣告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失败的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教训?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意义
教训
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合作探究
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洋务派
维新派
谭嗣同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思考:
指封建顽固势力
(3)你认为谭嗣同
“死得其所”吗,为什么?
(1)
“贼”指哪些人?
(2)
谭嗣同为什么会“无力回天”?
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
②没有得到的广大群众的支持
③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是的,为变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