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10 13: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的范围》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中,体会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
在操作、想象、画图等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铅笔、直尺、3个高矮不同的长方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介绍小猴爬树向墙内看桃子。
讨论:小猴在A点、B点、C点哪一点看到的桃子最多?
2.引出问题。
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哪些桃子?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想一想,画一画。
问题1: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哪些桃子?
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A)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A’处。AA’就是小猴子的视线。靠墙的区域小猴看不到,这里是小猴的视线盲区。
问题2:小猴在B处、C处能看到离墙最近的点在哪里?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视线盲区。
在B处: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B)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B’处。
在C处:将小猴的眼睛(即位置C)和墙头的位置(挡住它视线)都看作一个点,过这两点连线,并延长至地面于C’处。
思考:小猴在A、B、C处时,看到的桃子数量有什么变化。
(3)师生小结: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活动二:摆一摆,画一画。
问题1:客车在公路上行驶,当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吗?
(1)学生借助3个高矮不同的物体,通过操作感受看到建筑物B的变化。
(2)学生通过画一画,把司机和建筑物A上端分别看作点,过这两点画线,并延长到建筑物B,建筑物B上面的部分是司机在位置①时可以看到的。下面部分看不到,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问题2:客车继续向前行驶,当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B吗?
学生独立尝试并交流。司机行驶到位置②时,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师生小结:距离越远,盲区就越小;距离越近,盲区就越大。
三、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举例生活中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坐在二楼的笑笑能看到一楼的淘气吗?
2.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3.如图1,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被小猫看到。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属可以活动的区域。
图1
图2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收获。
与同伴交流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
⑴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⑵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