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0 11: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5道小题,共45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
3题。
1.图中陡崖的取值最可能是
A.15m
B.19m
C.39m
D.50m
2.图中能欣赏日出景观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大致为西北向东南
B.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C.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
D.流经地区地形起伏大,流速快
下列左图为我国山东省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右图为一摄形爱好者于10月5日在该地拍摄的一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A.
5:30
B.
6:40
C.
12:30
D.
18:10
5.
该地
A.
该日甲村日出最早
B.
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
乙村可以直视丙村
D.
该日丁村日落西南方
某月,一地理兴趣小组去我国某山(约45°N)寻宝,上山途中遇见不少牧民赶着羊群往山下放牧。某日恰逢烈日当头,该小组到达图中旗杆矗立处,细心的工作者发现旗杆上贴有“正日影,求宝藏,验四时”的标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兴趣小组最快找到宝藏,恰当的路线是(

A.
OA方向
B.
OB方向
C.
OC方向
D.
OD方向
7.
若此时旗杆与影子等长,则该日可能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8.
此时,小组成员手表上的时间大约是(

A.
12:00
B.
14:00
C.
16:00
D.
18:00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10.经过E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多气孔结构
B.常含有化石
C.有层理构造
D.有片理构造
下图是某日我国甲、乙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日最可能是(

A.
3月25日
B.
9月18日
C.
11月1日
D.
7月22日
12.
关子甲地和乙地纬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地纬度高于乙地
B.
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C.
甲、乙两地纬度相等
D.
无法比较
向日葵被人们称为“太阳花”,白天花盘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动,其朝向落后太阳约12°。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大约为(

A.
12:00
B.
15:28
C.
12:48
D.
14:40
14.
夏至日,下列城市天气都晴朗的情况下,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花盘转动时间最长的地点位于(

A.
北京
B.
广州
C.
莫斯科
D.
武汉
2018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A.
16:04
B.
16:20
C.
16:36
D.
16:52
16.
此时,已进入2018年的区域约占全球面积的
A.
近1/3
B.
近1/2
C.
近2/3
D.
近3/4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但其设计原理都是相同(即指针指向北极星或相反方向)。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日晷计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若该日晷位于北京(40?N),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
30度
B.
40度
C.
50度
D.
60度
18.
若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日晷可能位于(
)
A.
黑龙江省
B.
河北省
C.
辽宁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9.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
北纬45°附近
B.
北纬20°附近
C.
南纬45°附近
D.
南纬20°附近
20.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河流右岸
B.
河流自东向西流
C.
遮蔽区最大在1月
D.
遮蔽区最大在7月
同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的某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其中B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图中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6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1030米,完成下题。
21.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北向南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B.若D处地下含有煤层,开采时不易发生瓦斯爆炸
C.D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
D.图中河流为地上河
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23.
这一天,A地昼长为(

A.
6小时
B.
12小时
C.
18小时
D.
20小时
24.
飞机以1100km的时速沿最近线路从B飞往C地,大约要飞(

A.
18小时
B.
6小时
C.
15小时
D.
9小时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完成下面小题。
25.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主要分布在(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外核
26.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7.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为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9.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下图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H),完成问题。
图中数字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的是
A.①
B.

C.
①和⑤之间
D.
①和②之间
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32.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A.
28°
B.
62°
C.
38.5°
D.
85.5°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33.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位于(

A.圈层①内部
B.圈层②顶部
C.圈层②底部
D.圈层③顶部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34~35题。
3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35.“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二、综合题(本题共4道题,共55分)
36.下图为某日地球上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15分,未标注均为1分)
(1)图一中正值日出的点是________(填字母),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是
时。
(2)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填字母),一条流经B地的河流南岸受侵蚀较为严重,试判断其流向________。
(3)此时全球与C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_______。
A.等于1/2
B.全部
C.小于1/2
D.大于1/2
(4)图一表示的是__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此日正处于图二中的_____点。该日后北半球白昼变化情况为________。
(5)此时直射点的座标是________(2分),B点正午时的日影朝向
。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2分)
(6)图一正午太阳高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2分)
37.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5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分)并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温差范围。(2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3分)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选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4分)
38.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搭乘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6分)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6分)
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3分)
自2020年5月6日起,在经历两次冲顶失败后,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八名登山队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27°59'14"N,86°55'26"E)峰顶,并在峰顶工作150分钟,对珠峰山体的“身高”进行了最新一次测量。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同时宣布珠峰最新测定的高程为8848.86米。右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
(1)一号营地的海拔高度大致是_______米,(1分)从地形部位来看属于_______。(2分)
(2)从一号营地到珠峰顶,登山线路主要沿_______线(选填“山脊”或“山谷”)前进,判断为山谷或山脊的依据是_______?(4分)
(3)例举登山队员登顶过程中面临的三大困难并简述理由。(6分)
2021-2022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答案
1-5
C
A
B
B
D
6-10
D
C
B
B
A
11-15
C
B
B
C
D
16-20
B
C
A
C
B
21-25
C
C
C
B
C
26-30
C
B
D
A
D
31-35
A
D
B
B
A
试卷答案解析
1-3
C
A
B
1.
依据图示找出等高距为
10,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
3条,根据公式:
(n
-
1)d~(n
+
1)d
,可求出陡崖取值范围:20~40m满足条件的是C项。
2.
解决本题关键是日出东方,及判断几个地点东侧视线是否受到阻挡,结合图示,甲处海拔较高,且东侧没有视线阻隔,因而选择A。
3.
A项河流流向判读正确,但流向不属于水文特征。
B项依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为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水文季节变化明显。
C项河流没有结冰期正确,但航运价值不属于水文特征。
D项流经地区主要为平原区,流速较慢。
4.
B
5.
D
4.右图是山东省某地10月5日拍摄的日出或日落照片,10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山东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A错误,B正确。日落时间早于18点,D错误。山东不可能12:30日出或日落,C错误。故选B。
5.图中比例尺较大,各地南北差距不大,10月5日图示地区日出东南,乙地海拔最高,看到日出时间最早,A错误。据等高线及指向标判断,可知河流在丙处以南河段是自南向北流,丙处东北方河段是自西南向东北流动,B错误。乙村和丙村之间有山地相隔,乙村看不到丙村,C错误。10月5日图示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正确。故选D。
6.
D
7.
C
8.
B
6.根据“正日影,求宝藏,验四时”的提示,宝藏的方向应为正午日影指示的方向;该地位于45°N,正午日影指向正北;结合指向标可知,OD指向正北,因此应沿OD方向寻找宝藏。故选D。
7.若此时旗杆与影子等长,可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已知该地的纬度为45°N,可求得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该月牧民赶着羊群往山下放牧,说明此时段气温逐渐下降,由此可判断该日应为秋分日。故选C。
8.由该山地的纬度约为45°N,以及“牧民赶着羊群往山下放牧”,可知该地属于山地牧场,放牧方式为季节性转场,进而推知该山地应为我国天山,经度约为90°E;此时为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前后,手表上的时间显示的是北京时间,约为14时。故选B。
9.B
10.A
【分析】
9.结合图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①表示沉积岩,②表示变质岩,③表示喷出型岩浆岩,④表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③和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E过程为岩浆喷出地表的冷凝过程,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喷出岩是岩浆流出地表后冷却的,所以岩浆在空气或水中,承受的压力大大减轻,岩浆中的气体就会膨胀,形成的岩石往往密度小而且多气孔,故A正确。常含有化石和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抬升”、“结晶”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词语。
11
C
12.
B
11.甲昼长比乙长,且都小于12小时,说明是冬半年。由于从春分日-秋分日是夏半年(3月21日左右-9月23日左右),故符合条件的只有C,其余选项可排除。
12.冬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由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故乙地纬度高于甲地,ACD错,B对
13.
B
14.
C
13.白天向日葵朝向落后太阳约12°,当花盘朝向正南时,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偏西12°,在视运动中,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为15°/h,因此此时太阳已过正午48分钟,即当地时间为12时48分。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为4分钟,因此北京时间比80°E早160分钟,即北京时间为15时28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在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向日葵花盘转动的时间越长,四个选项中莫斯科的纬度最高,因此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花盘转动时间最长。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判断。根据材料的信息提示并结合地方时计算的方法解题。
15.
D
16.
B
15.由题干可知,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即北京116?E的日出时间是7:24,由昼长=24-2X日出时间,可算出北京的昼长=9小时12分,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的日出时间+昼长=7:40+9小时12分=16:52.,故D正确。故选D。
16.新的一天是0时开始的,到180?经线结束,根据题干120?E的地方时是7:40,则0时经线是5?E,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5?E向东到180?,小于1/2,但接近1/2,故B正确,ACD错。故选B。
17.
C
18.
A
17.晷针指向北极星,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40°。晷针与晷面垂直,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90°-40°=50°,据此分析选C。
18.根据图示中晷针影子的位置可知,图中晷针在晷面上的投影不到午时,在午巳之间,可以判断此时应为11时,若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0时,则据此计算可知,当地经度应在135°E左右,应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结合选项,该日晷最可能位于黑龙江省,据此选A。
19.
C
20.
B
19.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45°附近,C对。A、B、D错。
20.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甲为河流左岸,A错。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对。遮蔽区最大在6月,C、D错。
21C
22C
21.依据图中河流所在位置可知,A点位于图中河流一侧的谷坡上,则A的坡面径流方向应与过A点的等高线垂直并且流向河流,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确定坡面径流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所以选项C正确。
22.依据图中经过河流等高线的突出方向和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是自南向北流,则A选项错;依据D处构造等高线凸向低处可知该处地层为背斜构造,开采煤炭时易发生瓦斯爆炸;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所以选项C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不能确定图中河流是地上河。
23.
C
24.
B
23.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地由黑夜过渡到白天,为晨线,正值日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A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西侧,经度相差45°,地方时晚3小时,所以A地的日出时间为3点,所以昼长=(12-3)×2,即为18小时,故选C。
24.B、C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线圈为大圆,所以沿最近线路从B飞往C地应是从B点沿经线先向正北飞,到达北极点之后沿经线向正南飞到达C点,期间飞机飞行的路程为60×111km,而飞机的时速为1100km/h,所以大约飞6小时,故选B。
【点睛】在经线圈上跨越一个纬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南北纬60°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25.C
26.C
27.B
25.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正确,A、D错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B错误。故选C。
26.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
28.
D
29.
A
28.根据图示和题目叙述:遮阳板收起目的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D项。
29.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室内光照面积大。应该加长遮阳板,可以起到遮阳作用,或者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的高度。所以选A项。
30.D
【详解】题意表明,图中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H)的年变化情况。图中⑤△H为最小值,即直射点离乙地(30°N)最近,离甲地(10°S)最远,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应为夏至日。夏至日以后,直射点向南移动,逐渐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升高),远离乙地(正午太阳高降低),使得△H上升,至①点时,△H达到最大值,此时直射点应移到甲地所在纬线,即直射10°S(11月2日前后),△H一直为甲、乙两地的纬度差(40°),此日以后,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再北移至10°S(2月9日前后),这期间,△H一直为40°,2月9日前后以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直射点就会靠近乙地、远离甲地,△H会下降,因此图中①表示11月2日前后,②表示2月9日前后。由此判断,冬至日位于①和②之间,冬至日不是①、⑤、①和⑤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31.
A
32.
D
31.春分日次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北移,图示为我国某地,位于赤道以北,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A项正确。
32.图示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则根据正午太阳光线与头顶的夹角可计算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2°,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知,当地的纬度为28°N;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代入公式计算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85.5°,D项正确。
33.B
【分析】
33.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位于上地幔顶部,即圈层②顶部,B正确。圈层①是地壳,圈层③是地核,ACD错误。故选B。
34.B 35A
34,“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备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
35,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温度,故A正确,B、D错误。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故C错误。
36.
C
11
C>A>B>D
向东
D
夏至日

昼渐短
(23.5?N,45?W)
正北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66.5?N——90?N)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分析】
本题以某日地球上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地球公转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素养的考查。
【详解】
(1)依据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弧线CD为晨线,故正值日出的点是C点,C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由图可知,过C点的经线在此180?经线以东45?,故C地所在经线为135?W,为西9区中央经线,C点位于赤道,该地日落时为18:00,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比西10区早17小时,故当C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8+17=35,即为次日的11时。
(2)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为:C、A、B、D,因此其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A>B>D。B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的右岸侵蚀会比较严重,根据题干信息,该河流南岸侵蚀严重,说明南岸为右岸,据此可以推断该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3)由太阳光照示意图可知,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由子夜线(D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刚好占全球的1/8,所以与C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7/8。大于1/2,故选项D符合题目要求。
(4)依据太阳光照示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确定该图示意的是北半球,北极圈内全部位于昼半球,为极昼现象,所以图一表示的是夏至日,图二中的丁点太阳直射北半球,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所以此日正处于图二中的丁点。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
(5)由上题可知,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C地所在经线为135?W,地方时为6点,所以该经线以东90?的经线即:45?W地方时为12点,故图一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N,45?W),B点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时影子指向正北。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6)由上题可知,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37.
(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
(2)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3)4.8~7.2之间。
(4)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5)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了解区域地形特征、河流流向、两地高差等信息,考查大坝修建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详解】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递变特点可以看出该地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
(2)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依据等高线数值可知,AB河段的河流流向为从A流向B,再结合指向标可知流向为先由北向南,与另一支流汇合后再向东南。
(3)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高度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是800-1200米;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计算可得两地的温差是4.8-7.2之间。
(4)可以将朝阳峰与甲、乙、丙、丁四个村落连线,画线上的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与丁村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
(5)可以从库区面积、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多少、工程量大小和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A、B方案的利与弊。大坝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也就是什么所谓的口窄肚大的地区,口窄工程量较小,肚大,蓄水量大。除此以外,还要避开地质断裂带。据图中等高线可看出A方案的500米等高线内即是库区,面积小所以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库区出口处等高线之间距离小,所以工程量小;因为淹没土地面积小,所以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500米等高线内库区面积大,所以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库区出口处等高线之间距离大,工程量大;因为淹没土地面积大,所以人口迁移规模大。
38.
【答案】(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发射场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作答:
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
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
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一起和设备的运输
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6,国防安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39.
(1)7000(6800—7200皆可)
鞍部
(2)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向低凸出
(3)严寒、强风、缺氧理由:海拔高(在7000米以上),气温极低;空气稀薄,氧气浓度低;气压低,空气流动快;且受阻挡少,风力大
【分析】
本题以我国登山队员登顶珠峰为材料,主要涉及等高线的判读、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整合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等高距为400米,一号营地介于6800—7200米之间,该营地两侧高,中间低,为鞍部。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一号营地登山的过程中,主要沿着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前进,应为山脊。
(3)登山队员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严寒、大风、缺氧等。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气温极低,所以“严寒”
;大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少,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浓度低,所以“缺氧”;珠穆朗玛峰为山地,山地垂直差异大(温度、气压垂直差异大),气压差是形成风的原因,由于地势高,气压低,空气流动快;地势高受阻挡少,风力大,所以“大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