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1 08: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1.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且外服异姓方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商周政治体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部落血缘色彩增多
B.国家政权的强化
C.财产地域观念淡化
D.等级制度的瓦解
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
B.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
C.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
D.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
3.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4.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5.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6.纵观中国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
)
A.历朝军阀混战的结果
B.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的结果
C.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
7.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使得皇权空前强化
8.宋朝建立后,为反唐朝之弊而加强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设立了“知州”“通判”等一批新的官职,其中“知州”的“知”是兼任、代理的意思,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割据的现象严重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9.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
称为使相。下表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说明(
)
时间阶段
数量(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年间
8
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唐懿宗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帝
67
强藩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10.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是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
11.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的地域大小
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
12.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就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主要体现了古代雅典(
)
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C.政治运行的高效率
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13.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14.下列图片反映了12世纪至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
15.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16.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
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17.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
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
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18.
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
)
1878年
主张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首次在国会提出
1912年
九个西部州通过了妇女选举权立法
1919年
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该修正案
1920年
田纳西州成为批准该修正案的第36州,这标志着该修正案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支持,最终得以通过
A.共和主义原则
B.平等主义原则
C.联邦主义原则
D.孤立主义原则
19.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20.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决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决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
A.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2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  )
A.革命成果遭到严重破坏
B.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
C.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D.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22.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
A.两党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总统制
2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约束行政权。第34条规定临时大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上述条文(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B.灵活运用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通过权力制约以维护共和
24.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38年11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
1945年10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25.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志》《孔圣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
B.舆论自由被破坏
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
2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
)
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
27.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项目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0
30
177
147
比例
4.89%
2.45%
14.43%
11.99%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
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上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9.1998年,在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
“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
)
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
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
30.—般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商鞅变法中的(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1.“(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3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3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3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35.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B.鲜卑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C.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D.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题,36题10分,37题20分)
3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材料二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材料三 梭伦改革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材料四 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铸就了希腊人的自主意识。
材料五 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根据材料归纳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7.(20分)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有效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指的“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4)材料四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分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历史答案
1-5
BADBB
6-10
DCABB
11-15
CBCDC
16-20
AACAB
21-25
DBDBC
26-30
DDCCA
31-35
CCCDA
36.
(10分,每点2分)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2)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3)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及新兴工商业阶层对民主权利的强烈追求。
(4)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所铸就的自主意识;希腊公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5)改革家的推动。
37.
(10分)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5分)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5分)
(3)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措施: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4分)
(4)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2分)
(5)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意义: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