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成长中的感受,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4.品味小说质朴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会有经历狂风骤雨的时候。在成长中会享受掌声的荣耀的时候,也会经历孤独的凄凉的时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品味主人公杜小康在成长中经历的孤独。
环节二:走进作者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学生自由交流后屏显)
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推动者。他希望以过去的故事感动现代的孩子。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草房子》等。《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学术性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2.作品简介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等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3.昨日之杜小康
他是60年代初的一个男孩子,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比我们还小,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他家是油麻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就是曾经的杜小康。
环节三:字词认知
1.读准字音
撩(liáo)逗
扎(
zā)成把
撅(juē)断
旧茬(chá)儿
戳(chuō)破
仓皇逃窜(cāng)
觅食(mì)
胆怯(qiè)
嬉闹
(xī)
歇(xié)斯底里
空旷
(kuàng)
抠断(
kōu)
掺杂(chān
)
镰刀(lián)
眺望(tiào)
肥硕(shuò)
逃窜(cuàn)
2.了解词义(PPT)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1)完全不知道的样子;(2)失意的样子。
驱除:驱逐;排除。
歇斯底里:
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睬。
环节四:今日之杜小康
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学生速度课文独立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开端:写杜小康辍学跟父亲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的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完成表格。
全班交流后,教师明确。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1.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2.真正感到害怕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3.孤独
在芦荡时间一久
4.不再忽然地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
5.长大
坚强
1.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的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2.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3.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4.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5.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在,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下来之后的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恐慌,经历暴风雨后的忽然长大了,坚强了,从不成熟到成熟,走过了孤独之旅,这也是他的成长之旅。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体会杜小康的心理成长过程。通过对杜小康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师生归纳:他是一个逐步成长的孩子。他由幼稚、念家、害怕孤独到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
环节五:品味孤独,理解主题
曹文轩在散文《前方》中说“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杜小康无奈和父亲去芦荡放鸭,经历了背井离乡的孤独,离别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渺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遭受家道中落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的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挣扎,在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请找出文中表现“孤独”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孤独之旅”的含义。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那船上的人已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段9)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段10)
四周只是草滩和凹地,已无一户人家(段12)
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一步步地向他们逼近,它们就是孤独
。(段28)
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段29)
“孤独之旅”的含义:(PPT提示:
(这是本文的重点,学生可能理解得较浅,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明确: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小结:曹文轩说“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
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本文记述了一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的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坚强。(PPT)
环节六:美点赏析
本文的语言清新质朴,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并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教师和学生回顾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5.突出、深化主题。
6.结构上的作用(照应题目,点题,或者与XX段呼应)。
7.象征暗示。
着重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内容作铺垫。
学生在全班内交流自己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炊烟”是这段描写的重点。作者抓住“炊烟”唯一和轻、静的特点,强调杜小康来到的是一个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烘托了他身处外乡的孤独,表现了他渴望能够像炊烟那样飘来飘去,自由自在。
2.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当暴风雨过后,“鸭们长大了,长成了正真的鸭”暗示杜小康经过暴风雨的洗礼磨难真正的长大了,坚强了。可以说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3.“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青森森一片浩浩荡荡”写出了芦荡的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在面对芦荡时就不在在恐慌,而感受到芦荡的宁静和美好。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4.“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雷声、风声、雨声、芦苇断裂的咔嚓声,都强烈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鸭群即将遭受巨大灾难,杜小康将面临更大磨难,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5.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这段景物描写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雨后天晴”,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暗指杜小康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明亮的天空和月亮则象征了杜小康正逐渐变得平静、自信、坚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待。
小结:本文的景物主要描写了鸭群、芦荡、暴风雨。可以说可以说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环节七:拓展延伸
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生活感悟,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环节八:布置作业
明日之杜小康:《孤独之旅》走完了,而小康他还得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草房子》,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