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复习旧知,为引新课作准备。
师:听说二(2)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今天陈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1).观察图形,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找一找、做一做)
(2)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用学过的图形画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展示作品。
师:果然名不虚传。老师很愿意和大家做朋友。
二、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所进行的两道找规律的练习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探索这些更美丽、更复杂的规律。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信心?
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
探索新知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1)师:最近小明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他设计的墙壁和地板装修图,他说他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首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墙壁,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课件展示)
(2)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
(3)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平移一格)(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师:大家学习,忙乎了半天,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吃水果,好吗?(出示课件)。
(2)学生: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行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师: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墙面的规律来找水果图的规律呢?
(4)学生: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6)师:揭示“循环”概念。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从墙面装修和水果图中发现了有趣的图形排列规律,下面老师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可以吗?(可以)。老师家有一块花布中间断了一截,请同学们用学过的规律帮我补上,比一比看谁补得又快又好!(指名1人到黑板前补充)
学生:观察后拿出笔在纸上画一画。
师:评价学生补充的结果(注重鼓励)。
4.探讨循环方向相反的图形。
(1)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规律,下面大家再跟老师去欣赏厨房的地板,看看它的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与我们前面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2)学生:观察画面,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5、验证规律
学生动手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课件展示)
(1)我爱数学??
学我爱数???
数学我爱?????????????????????????
(2)1234??
4123???
3412?????????????????????
6.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指第二位同学排头,问:第一位同学应挪到什么位置?
(3)指名第三位同学排头,其他同学应怎样挪动?(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四、应用规律,进行个性设计。
1.师:每人设计一张小手帕,手帕的中间和四边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咱们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欣赏作品。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五、全课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板书设计??????????????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