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10
000年
稻
粟
耒耜
1.
农作物出现:距今________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
农作物的栽培: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____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3.
农业工具: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磨制石器
4.
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
地位: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
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
干栏式
最早
水稻
骨耜
1.
发现: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
000年的浙江余姚
,最具代表性。
2.
房屋: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建筑。
3.
水井: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________的木结构水井。
4.
农作物: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________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5.
工具: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
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1.
发现: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
000年,定名为“________”。
2.
房屋: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房屋。
3.
工具:半坡人制造出精美的________石器,还能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4.
农作物:半坡人主要种植________。
5.
陶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_。
半坡遗址
半地穴式圆形
磨制
粟
彩陶
A
知识点1 原始农业的发展?
1.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中发现于中国的是( )
A.
稻、粟
B.
小麦、核桃
C.
玉米、蚕豆
D.
马铃薯、芝麻
D
2.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D
3.
《万古江河》中写道: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该书作者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D
知识点2 河姆渡人的生活?
4.
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在其遗址上发现的( )
A.
木器
B.
彩色陶器
C.
石器
D.
炭化稻谷
C
5.
一座博物馆的展览中有“骨耜、稻谷遗存、复原的干栏式房屋”等展品。这座博物馆应是( )
A.
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B.
半坡博物馆
C.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D.
殷墟博物馆
D
6.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C
知识点3 半坡居民的生活?
7.
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B
8.
60多年前,我国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C
9.
(2020·赤峰)(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据考古发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约10
000年至8
000年。其中粟是下列哪一远古先民栽培的作物(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B
10.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是( )
D
11.
(2021·北京西城区期末)(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下列各项能够反映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12.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D
13.
(2020·黔南)(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
A.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4.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
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
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房屋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决定其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前者是干栏式建筑,后者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并概括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多元一体。(言之有理即可)(共34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一、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
1.
主要代表:考古学者在云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生活时间及地位:元谋人距今约________年,是我国境内____________最早的古人类。
3.
生产状况: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________。
北京人
山顶洞人
170万
目前已确认的
火
周口店
二、
北京人
1.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2.
生活年代:距今约
年。
3.
使用工具:北京人会制作________。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________时代”。
70万—20万
打制石器
旧石器
4.
使用火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
(2)________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
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________、材料________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火
学会用火
最丰富
最齐全
三、
山顶洞人
1.
生活年代:距今约________年。
2.
体貌特征:他们的模样和________基本相同。
3.
使用工具:依然使用________,但已经掌握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4.
使用火:山顶洞人已经懂得________。
3万
现代人
打制石器
磨光
钻孔
人工取火
5.
生活方式
(1)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________,会________。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有________意识。
(2)山顶洞人过着________生活,没有________的差别。
捕鱼
缝制衣服
爱美
集体
贫富贵贱
C
知识点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假如你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的生活,应该去( )
A.
陕西西安
B.
浙江余姚
C.
云南元谋
D.
北京
A
2.
下面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工具
D.
铁制工具
B
知识点2 北京人?
3.
(2021·北京西城区期末)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属于学者研究北京人的直接证据的是( )
A.
神话传说
B.
遗址发掘出的化石
C.
合理想象
D.
史书中的文字记载
A
4.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B
5.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这些工具”包括( )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鹿角
C.
磨制石器、骨器
D.
磨制石器、鹿角
B
6.
(2021·广东佛山南海区期末)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洞穴中保留大量灰烬遗存,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很薄或间断。这说明北京人( )
A.
共同采集狩猎
B.
已会保存火种
C.
制作打制石器
D.
过着群居生活
D
7.
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
A.
直立行走
B.
结成群体生活
C.
制造和使用工具
D.
学会用火
B
8.
下列属于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A
9.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10.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2)北京人喝过开水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鱼,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经验;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
喝过开水。理由: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意思对即可)没有喝过开水。理由:北京人当时还不会制造器皿,所有没有喝过开水。(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阅读以下考古发现(史实)和推论,并按这一思路,从以下考古发现中得出相应推论。
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7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或工具)。
曾有远古人类在此活动。
①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谋人已学会使用火。
(4)通过上述考古发现(史实)与推论,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要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C
知识点3 山顶洞人?
11.
下列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并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B
12.
右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据此判断,该装饰品出土于( )
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D
13.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右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已经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学会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C
14.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C
15.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若要了解北京人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状况,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
打制石器
B.
彩色陶器
C.
烧骨灰烬
D.
炭化稻谷
B
16.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B
17.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时间的长短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
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
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18.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有了火就可以吃熟食,熟食给人类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地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图一中的远古人类在生活中主要使用什么工具。图二反映了当时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
打制石器。当时远古人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人遗址发现多处成堆放着的灰烬说明了什么。
北京人不仅能使用火,还能管理火,使火不蔓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9.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
兽骨和树籽等。
(1)材料一图一中的化石被发现是在哪一年?北京人是怎样制成图二中工具的?
1929年。北京人用天然石块打制而成。
(2)材料一中化石和石器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为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证明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因此能够改善其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
炎黄联盟
五六千
黄河流域
炎帝
蚩尤
阪泉
1.
时间:________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
概况:当时________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________、黄帝、________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
结成联盟
(1)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__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最终打败蚩尤。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4.
华夏族: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________,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自称。
涿鹿
黄帝
华夏族
人文初祖
炎黄子孙
二、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开垦耕种
轩辕
仓颉
音律
算盘
嫘祖
1.
炎帝的发明: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________,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
黄帝:名________。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3.
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伶伦制作________,隶首发明________。黄帝的妻子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尧
三、
尧舜禹的禅让
1.
禅让制
(1)背景: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2)含义: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________之人。
2.
大禹治水:________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________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舜
禹
贤德
禹
疏导
B
知识点1 炎黄联盟?
1.
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时期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大致时间是( )
A.
约7
000年前
B.
五六千年前
C.
四五千年前
D.
4
000多年前
B
2.
“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这句话中的“始祖”主要生活在( )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A
知识点2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3.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
农业的起源
B.
手工业兴起
C.
商业的发展
D.
畜牧业繁荣
A
4.
下列关于黄帝的传说,正确的是( )
①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教人挖井,发明弓箭
④养蚕缫丝,创造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D
5.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聪明睿智,光被蕸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一、二都与我国古代哪一传说中的人物有关?
(2)材料一中“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
黄帝
炎黄部落走向联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为华夏族;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作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一事件有关?
涿鹿之战。
C
知识点3 尧舜禹的禅让?
7.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传说中,与中国古代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
A.
炎黄战蚩尤
B.
黄帝建宫室
C.
舜让位于禹
D.
启继承父位
D
8.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盛赞的是( )
A.
神农教民农耕
B.
黄帝创制舟车
C.
尧舜禹的禅让
D.
大禹治理洪水
C
9.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同宗同祖,薪火相传。
黄帝故里祭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B.
曾经打败了炎帝和蚩尤
C.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C
10.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神话传说
B.
农商并重
C.
农耕文明
D.
游牧文明
D
11.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传说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重大战役,在这场重大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该重大战役发生在( )
A.
元谋
B.
周口店
C.
阪泉
D.
涿鹿
B
12.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孙中山曾盛赞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 )
A.
人文初祖炎帝
B.
人文初祖黄帝
C.
黄帝妻子嫘祖
D.
治水成功的大禹
A
13.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B
14.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右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演变情况,其中①处应该填写( )
A.
仓颉
B.
舜
C.
蚩尤
D.
鲧
C
15.
(2021·湖北潜江期末)(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禅让制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办法。“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
财产
B.
血缘
C.
才能
D.
出身
C
16.
(2021·安徽安庆期末)(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材料中的“他”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李冰
D
17.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D
18.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并且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的状态,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朝代。“他”指的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9.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1)请按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材料一中四位部落首领。
黄帝、尧、舜、禹。
(2)以上部落首领中,哪些人与材料二反映的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舜、禹。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吃苦耐劳,是大众的公仆。(言之有理即可)
20.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活动,对传说时代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
【文物再现】
(1)以上图片的文物均出土于距今约7
000—4
000年的我国历史遗址中。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在我国远古传说中,上述成就分别是谁发明的?
说明我国在该时期已经出现了船只和文字。
黄帝、仓颉。
(3)如何认识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关系?
传说与史实不一定相符,但传说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精神传承】
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
(4)“大禹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一传说中?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大禹治水。
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排除万难,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等。(共18张PPT)
第一单元归纳复习
要点1 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原始人群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工具制造
用火情况
体质形态
观念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知道使用火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约70万—2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约3万年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懂得人工取火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爱美意识
采集、渔猎
氏族
要点2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的比较
原始居民
发现地点
所属流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种植农作物
制造陶器
房屋主要样式
社会阶段
河姆渡人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约7
000年
磨制石器、骨耜
水稻
制作陶器(黑陶)等
干栏式建筑
氏族公社
半坡居民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约6
000年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粟
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氏族公社
要点3 华夏族的形成
要点4 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
人物
成就
炎帝
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
尧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禹
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A
考点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考查角度: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活年代、使用工具、用火情况等
1.
(2020·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B
2.
(2020·昆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
考查角度1: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
3.
(2020·黔东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
北京人狩猎
B.
山顶洞人捕鱼
C.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
半坡人制作衣服
B
4.
(2020·无锡)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C
5.
(2020·南京)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C
考查角度2:半坡居民的生活时代、生活流域、生活方式、用具、种植的农作物等
6.
(2020·深圳)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右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
长江流域
B.
珠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辽河流域
C
7.
(2020·绥化)远古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的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人
B
8.
(2020·怀化)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
A.
元谋人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河姆渡居民
B
9.
(2020·青岛)西安市东部有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
6
000
年。这一遗址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安阳殷墟
B
考点3 远古的传说
考查角度1:
炎黄联盟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0.
(2020·遵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大禹
B.
炎帝、黄帝
C.
蚩尤、大禹
D.
炎帝、蚩尤
C
考查角度2:
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11.
(2020·郴州)五岭广场的神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 )
A.
发明算盘
B.
教民冶铁
C.
教民耕种
D.
创造文字
D
12.
(2020·东营)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北京人会使用火
B.
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
半坡人种植粟
D.
华夏族形成(共35张PPT)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
1.
有“彩云之南”之称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
A.
170万年
B.
70万年
C.
20万年
D.
3万年
B
2.
研究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外貌特征、生活状况,最可靠的依据是( )
A.
传说
B.
化石
C.
文献
D.
影视作品
B
3.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会建造房屋
B.
会使用火
C.
会种植水稻
D.
会制造彩陶
B
4.
山顶洞人在兽牙、
海蚌壳上钻出小孔,做成项链。这说明山顶洞人已有了( )
A.
宗教意识
B.
爱美意识
C.
祖先崇拜
D.
灵魂观念
B
5.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能作为这一结论直接证据的是( )
A.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C.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D.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璧
B
6.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7.
半坡遗址发现有炭化的粟粒和石锄、石磨盘等工具,这反映半坡居民( )
A.
从事原始农业
B.
过着集体生活
C.
掌握了制瓷工艺
D.
步入阶级社会
B
8.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A
9.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华夏族,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那么,右图所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
A.
涿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巨鹿之战
A
10.
他和炎帝一起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他”是( )
A.
黄帝
B.
蚩尤
C.
禹
D.
启
A
11.
传说中,植五谷、制历法、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尧
D
12.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印证这些传说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 )
A.
被人们熟知并传承
B.
文献记载
C.
能够在网上检索到
D.
考古发现
A
13.
作为养蚕缫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古人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是( )
A.
嫘祖
B.
女娲
C.
文成公主
D.
金城公主
D
14.
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尧、舜、禹通过推举的方式先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方式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C
15.
(2021·广东佛山南海区期末)右图是201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该邮票描绘了远古成功治水的故事。图中人物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女娲
二、材料解析题(共35分)
16.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1)图一中的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3分)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从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哪一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请你从体貌特征、生产工具两个方面描述这一远古人类的特点。(5分)
北京人。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分)
涿鹿之战。禅让制。
【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如上网查询有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籍等。(符合题意即可)
17.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房屋话差异】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图一和图二的房屋在建造结构上各有何特点?(8分)
图一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图二是半坡居民的房屋。
图一为干栏式建筑;图二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造成图一和图二房屋建造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自然环境不同。
【食物见变迁】
(3)请分别举出一例以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我国古代原始居民。(4分)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或原始农业的兴起)。
【文物见发展】
(5)图五中陶器上的图案说明了什么?(2分)
当时已经饲养家畜(或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三、探究题(20分)
1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 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7分)
①河姆渡人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居民
⑤北京人
⑥山顶洞人 ⑦尧、
舜、
禹
②⑤⑥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传说中的祖先
①④
③⑦
任务二 分析论证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情况。
(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体质特征、衣、
食、
住、
用火、
使用工具、
人与人的关系等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任选三点回答即可,6分)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北京人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使用火,会保存火种,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等。
(3)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其原因。(5分)
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任务三 方法总结
(4)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分)
化石和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