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文档属性

名称 桂花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3 15: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桂花雨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五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七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①、认识“箩、杭”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文章中几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③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2、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3、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习积极性高,但由于刚进入五年级的学习阶段,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时效性还不够充分,在理解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需要老师的细致指导。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也存在不足。
4、设计思路:的《桂花雨》,散发着浓浓的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课文多次提到了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将花香不断升华成浓浓的思乡情。本堂课的设计以“香”字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找“香”读“香”品“香”三个步骤,体会到桂花给作者童年时代带来的无限快乐,理解作者各“母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录像画面有各种不同的鲜花,其中有不起眼的桂花,教师提问:多美的花啊,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谈话导入:台湾散文家琦君她最爱桂花,特别爱它的迷人的香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桂花雨》。 学生观看课件并讨论。 1、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根据学生讨论的答案,很容易导出“喜欢桂花,因为它很香”的答案。3、从整体入手。教师的谈话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总体印象。
初读课文 找“香” 1、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认识生字“箩”“杭”。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__”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几大箩”“杭州” 2、动手找句子,并把它画下来。 1、由于学生的朗读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边画,目的性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细读课文 读“香” 1、教师设疑:课文里有几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读。根据学生朗读出示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喜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惋惜)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重点指导朗读“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在作者笔下,摇桂花是多么富有情趣啊!作者将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桂花雨,既形象贴切,又寓于了的欢喜??朗读时要入情入境,带着欢快、欣喜的语调来读。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中摇花给她带来的无限快乐。
精读课文 品“香” 1、在我的心中,“摇花乐”带给了我童年的欢乐,而在母亲心中,桂花又是什么呢? 2、指导精读第三自然段。 ①这一段主要是母亲的什么描写?(语言与心理) ②从这些描写里,我们可以看到,桂花在母亲的心中是怎样的?(牵挂,朝夕相处) 3、指导精读第七自然段 ①质疑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教师小结:是的,“月是故乡明”,母亲看着院子里的桂花,守护着院子里的桂花,吃着院子里桂花做的糕点,母亲还用桂花食品馈赠亲友,传递亲情。因此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她无尽的情思。 4、主题升华。 ①质疑:最后一自然段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1、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与桂花的段落。 2、学习伙伴互相读?第三自然段。 3、自由读第七自然段。4、结合第三自然段的理解,回答“为什么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 里的桂花’”?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以读促思。同时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加深理解,感悟和思考。 4、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拓展 “八月桂花遍地开”,校园里,院子里,路旁,桂花都发出了迷人的香气,去看一看,闻一闻,再仿照本文写一写。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整合; 学习与生活相联合。
回归整体 总结全文 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1、导入时,由于录像画面很美,讨论主题很随意,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容易激发兴趣。
2、本堂课,我以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摇花乐”以及桂花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在朗读时,对句子感情的把握不到位,可喜的是在指导后,学生不仅基本能读出句子的感情,还对怎样把句子读得有感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