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同步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3 比热容》同步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1 08: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3
比热容》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
B.5月31日是世界“禁烟日”,吸“二手烟”是因为分子的扩散造成的
C.在高山上烧水,水沸腾了却不太烫手,是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崔家营大坝建成蓄水后,对市区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2.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3.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铁<c铝)放在沸水里煮直到温度不再升高,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则(  )
A.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B.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判定
4.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A.较多的热量
B.较大的密度
C.较高的温度
D.较大的比热容
5.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比较水与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B.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6.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升高的温度是1: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
A.3:2
B.2:3
C.6:1
D.1:6
7.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8.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一定大
B.将酒精倒掉一半,则比热容为原来的一半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D.比热容相同的,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9.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是(  )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C.初春傍晚,给秧田灌水可防止秧苗冻死
D.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10.质量不同、体积相等的两个铝球,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如果把它们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再放到空气中冷却,则冷却快的是(  )
A.实心球
B.空心球
C.两球一样快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2分)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12.(2分)2011年6月5日哈尔滨市湿地节开幕。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能调节空气湿度是因为水
 
 ;能起到调节空气温度作用的依据是水蒸发吸热和水的
 
 的特性。
13.(2分)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 
 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 
 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14.(3分)早晨小威的妈妈用豆浆机打豆浆,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 
 ,小威在边吃早餐边听天气预报时发现北京比大连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水的 
 。
15.(2分)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开始阶段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说明食用油的 
 比水小,通常情况下用油炸食物比水煮食物熟得快,说明食用油的 
 比水高。
16.(1分)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在汽车水箱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了40℃时,水需要吸收 
 J的热量[c水=4.2×103J/(kg?℃)]。
17.(3分)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比热容大的特点,曲线A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18.(3分)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 
 (填单位),1kg的酒精温度由20℃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是
 
 J。1kg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是
 
 J。
19.(4分)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 
 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选填“改变”或“不变”);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用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 
 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其中 
 物质是晶体。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0.(8分)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
21.(8分)质量为500g的金属块,温度从100℃降低到20℃,共放出了3.52×104J的热量。求金属块的比热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2.(4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如图),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23.(4分)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五、探究与应用题(共24分)
24.(8分)小军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的情况:
(1)实验时,他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
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对水和煤油分别加热,使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比煤油的长,这说明了水吸热能力比煤油 
 
(选填“强”或“弱”),他在以上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200g,温度升高了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J。
25.(8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食用油的温度/℃
30
32.5
35
37.5
40
42.5
47
47.5
50
52.5
55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6.(8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同/s
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3
比热容》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
B.5月31日是世界“禁烟日”,吸“二手烟”是因为分子的扩散造成的
C.在高山上烧水,水沸腾了却不太烫手,是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崔家营大坝建成蓄水后,对市区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扩散是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表现。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4)根据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调节气候。
【解答】解:A、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汽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正确;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吸“二手烟”是因为分子的扩散造成的,故B正确;
C、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说法C不正确;
D、对市区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概念的理解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气压和沸点的关系的。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3分)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质特性,它不会随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的本质特性,它不会改变,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3.(3分)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铁<c铝)放在沸水里煮直到温度不再升高,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则(  )
A.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B.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判定
【分析】由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在温度变化和质量相同时,铝的比热容大,所以吸收热量就会更多。
【解答】解:
将铁块和铝块放在沸水中煮到温度不再升高,二者的末温相同,
因为铝的比热容比铁的比热容大,在铁块和铝块的初温和末温、质量都相同时,由Q吸=cm△t可以知道,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因此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将铁块和铝块放在沸水中煮到温度不再升高,二者的末温相同是本题的突破口。
4.(3分)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A.较多的热量
B.较大的密度
C.较高的温度
D.较大的比热容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热水袋取暖。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大”,也可以借助Q=cm△t帮助记忆。
5.(3分)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比较水与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B.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分析】物质的比热容不能直接测量,探究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升高温度的多少来体现比热容的大小。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跟物体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还跟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液体的质量相等,为防止热量散失的影响要用相同的容器,为了保证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还应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
【解答】解:A、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样,但不一定要求酒精灯内的酒精相同,故A多余;
B、为保证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故B不多余;
C、为了便于比较水与煤油升高的温度差,实验时应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故C不多余;
D、为防止热量散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让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故D不多余。
故选:A。
【点评】本题的意图是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6.(3分)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升高的温度是1: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
A.3:2
B.2:3
C.6:1
D.1:6
【分析】由同种物质组成(比热容相同),又知道质量、温度升高值的大小关系,利用Q吸=cmΔt求两物体吸收热量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做成,c甲=c乙,m甲:m乙=3:1,Δt甲:Δt乙=1:2,
由Q吸=cmΔt可知:两物体吸收热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Δt的掌握和运用,解比值题目,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7.(3分)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温度由甲传到乙
【分析】材料相同,初温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由Q放=cm△t可得出甲的△t与乙的△t的关系,得出哪个末温高。
【解答】解:材料相同,初温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Q放相同,则由Q放=cm△t知,乙的△t比甲的△t大,即甲的末温高,热量由甲传向乙。
故选:A。
【点评】热量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解题的关键是由热量公式确定出谁的末温高。注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8.(3分)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一定大
B.将酒精倒掉一半,则比热容为原来的一半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D.比热容相同的,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解答】解:AB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种类、状态没变,比热容就是相同的,与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故AB错误,C正确;
D、比热容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表示的是物质吸热和放热的本领,以及吸放热的公式:Q=cmΔt是中考的一个必考知识点,平时应该提醒学生记住,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
9.(3分)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是(  )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C.初春傍晚,给秧田灌水可防止秧苗冻死
D.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
【解答】解:
ACD、水的比热容大,故其吸(放)热本领越大,所以汽车的发动机常用水来冷却,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热的载体,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这都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故ACD不合题意;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3分)质量不同、体积相等的两个铝球,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如果把它们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再放到空气中冷却,则冷却快的是(  )
A.实心球
B.空心球
C.两球一样快
D.无法判断
【分析】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铝球,空心的质量小,根据Q=cm△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温度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
已知实心铝球和空心铝球的质量不同,体积相同,
根据Q=cm△t可知,把它们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一起放在空气中冷却,即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空心铝球的质量小,温度的变化大,即空心铝球温度降低的较快。
故选:B。
【点评】首先要弄清同种物质实心和空心质量问题,其次要会用Q=cm△t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2分)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比热容 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小 (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分析】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答案为:比热容,小。
【点评】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12.(2分)2011年6月5日哈尔滨市湿地节开幕。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能调节空气湿度是因为水
 蒸发为水蒸气 ;能起到调节空气温度作用的依据是水蒸发吸热和水的
 比热容大 的特性。
【分析】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同时从周围吸热,具有蒸发制冷的作用;另外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解答】解:湿地含有水多,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同时蒸发从周围吸热,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另外,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故答案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比热容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及吸热的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
13.(2分)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 升高温度 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 加热时间 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质量相同,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热量相同)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质量相同,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强。
(2)实验中加热时间越长,表明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则吸热越少;
【解答】解:(1)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可以根据公式c=Q/m△t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t越小,比热容越大,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2)实验中,用同一热源给物体加热,其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反映出来的,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热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4.(3分)早晨小威的妈妈用豆浆机打豆浆,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 无规则运动 ,小威在边吃早餐边听天气预报时发现北京比大连的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大 。
【分析】(1)煮豆浆的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转化成豆浆的内能。
(2)我们闻到周围物体的气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3)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但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
因此,在白天同样吸热时,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夜晚同样放热时,沙子的温度降低的快,水的温度降低的慢。
【解答】解:(1)从开始加热豆浆到煮熟,消耗了电能,使豆浆的温度升高了,所以内能增加了。
(2)分子一直处于无规则运动状态,所以“香气四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昼夜温差较小;而砂石和泥土的比热容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沙石和泥土的温度升高的多,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降低的多,昼夜温差较大。
故答案为:增大;无规则运动;比热容大。
【点评】本题围绕豆浆机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这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综合性选择题是中考的热点,以及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2分)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开始阶段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说明食用油的 比热容 比水小,通常情况下用油炸食物比水煮食物熟得快,说明食用油的 沸点 比水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水的比热容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解答】解: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开始阶段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快,这是因为食用油的比热容小。用油炸食物比水煮食物熟得快,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故本题答案为:比热容,沸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以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的关系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6.(1分)人们选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大 (选填“大”或“小”)。在汽车水箱中装有5kg的水,当温度升高了40℃时,水需要吸收 8.4×105 J的热量[c水=4.2×103J/(kg?℃)]。
【分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2)已知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根据Q=cm△t求出水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
(2)水吸收的热量:
Q=cm△t
=4.2×103J/(kg?℃)×5kg×40℃
=8.4×105J。
故答案为:大;8.4×10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吸热公式、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吸收热量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t)、升高到(末温)、升高了(△t)的区别。
17.(3分)如图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大 (选填“大”或“小”),根据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比热容大的特点,曲线A表示的是 内陆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在相同的放热条件下,水降低的温度少,昼夜温差小;而在内陆地区,沙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夜晚,在相同的放热条件下,沙石降低的温度多,昼夜温差大;根据气温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
由一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得出,A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B所示的城市的大;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所以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故答案为:大;内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8.(3分)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 J/(kg?℃) (填单位),1kg的酒精温度由20℃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是
 2.4×103 J。1kg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是
 2.4×103 J。
【分析】(1)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2)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单位是J/(kg?℃),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
J/(kg?℃)。
物理意义是1kg酒精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4×103J,因此1kg的酒精温度由20℃升高到21℃,温度升高了1℃,吸收的热量是2.4×103
J。
也可以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
1kg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60℃,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
2.4×103
J。
1kg的酒精温度由20℃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根据公式Q吸=Cm(t﹣t0)=2.4×103
J/(kg?℃)×1kg×(21℃﹣20℃)=2.4×103
J;
1kg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根据公式Q放=Cm(t0﹣t)=2.4×103
J/(kg?℃)×1kg×(61℃﹣60℃)=2.4×103
J。
故答案为:J/(kg?℃),2.4×103
J,2.4×103
J。
【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19.(4分)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用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 < 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其中 甲 物质是晶体。
【分析】(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2)观察图象,根据题意: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在相同时间内,乙物质比甲物质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小于乙物质的比热。
由图象可看出,甲物质温度升高到一定时不再升高,此时间段内甲物质在熔化,由此可判断。
【解答】解:(1)①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知道,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将2kg的水倒掉一半,水的比热容不变,仍为4.2×103J/(kg?℃)。
②水结冰后,状态改变,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所以水结冰后比热容将改变。
(2)①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在相同时间内,乙物质比甲物质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小于乙物质的比热。
②由图象可看出,甲物质温度升高到一定时不再升高,即甲物质在熔化,并且有固定的熔点,因此甲为晶体。
故答案为:4.2×103;改变;<;甲。
【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会看温度﹣﹣时间图象,属于基础题。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0.(8分)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
【分析】知道铁钉的质量、铁钉的初温和末温、铁的比热容,利用放热公式Q放=cm△t求铁钉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
铁钉放出的热量:
Q放=cm△t
=0.46×103J/(kg?℃)×1.5×10﹣3kg×(500℃﹣20℃)
=331.2J。
答:铁钉要放出的热量为331.2J。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Q放=cm△t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统一单位:Q﹣J、c﹣J/(kg?℃)、m﹣kg、t﹣℃。
21.(8分)质量为500g的金属块,温度从100℃降低到20℃,共放出了3.52×104J的热量。求金属块的比热容。
【分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初温和末温,根据公式Q放=cmΔt公式变形可计算该金属块的比热容。
【解答】解:由题知,金属块的质量m=500g=0.5kg,金属块降低的温度△t=100℃﹣20℃=80℃,
根据Q放=cmΔt可得,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c===0.88×103J/(kg?℃)。
答:金属块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量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在计算时要注意质量单位的换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2.(4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如图),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分析】根据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来分析海陆风和陆海风的形成过程。
【解答】答: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涉及到海陆风的形成,是一道难题。
23.(4分)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水的比热容大,和质量相等的其它物质相比,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解答】解: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五、探究与应用题(共24分)
24.(8分)小军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的情况:
(1)实验时,他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
酒精灯火焰的大小相同,与烧杯底的距离相等)对水和煤油分别加热,使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比煤油的长,这说明了水吸热能力比煤油 强 
(选填“强”或“弱”),他在以上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98 ℃.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200g,温度升高了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4.2×104 
J。
【分析】由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它们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比较它们吸热多少(加热时间长短),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
【解答】解:(1)对水和煤油分别加热,使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比煤油的长,这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多,吸热能力强;由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2)温度计读数时要先看量程和分度值;
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0.2kg×50℃=4.2×104J
故答案为:强;控制变量法;98℃;4.2×104。
【点评】这个实验共涉及了两个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即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就要控制其它的因素都相同,通过比较吸热多少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比热容大小。转换法就是将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直观现象再现出来。
25.(8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食用油的温度/℃
30
32.5
35
37.5
40
42.5
47
47.5
50
52.5
55
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分析】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办法:
(1)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2)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解答】解:(1)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所以第6min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应该是45℃。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高。分析比较水在第5min、10min和食用油在第2min、4min的数据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进而得出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大。
答:(1)调整下面铁夹,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调整上面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如上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比较常见的为探究性实验,要求我们应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26.(8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同/s
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吸收热量的多少 ;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 (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沙子受热不均匀(或水的导热性能好;沙子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动) 。
【分析】由于物质的比热容无法直接测量,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时通常采用转换法,即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或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大小来间接判断物质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解:(1)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观察,在加热条件相同时,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在温度每升高10℃的过程中,沙子所用的时间要小于水所用的时间;在加热条件相同时,用的时间多,说明吸收的热量多。
(3)由图表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用的时间要多;换而言之,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那么水升高的温度要小于沙子的温度。
(4)刚开始加热时,沙子受热不均匀(底部受热多,上面受热少),可能导致左边温度计的示数比右边的小。
故答案为:(1)吸收热量的多少。
(2)大于。
(3)沙子。
(4)沙子受热不均匀(或水的导热性能好;沙子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动)。
【点评】能否正确回忆实验探究过程迁移应用所学物理学方法是本题的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