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立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小游戏:谁反应快?
情景导入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课题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能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探究。
2.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3.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新课学习
二、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
测量距离s
测量时间t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新课学习
三、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新课学习
3.方法:
2.器材:
1.原理: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记A、B、C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设计实验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1)秒表的使用方法
方法:t2
=
tC
-tB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计时
复位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
则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四、实验步骤: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速度v1;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新课学习
(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2)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新课学习
实验记录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新课学习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刻与停止计时时刻不同也会存在误差。
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新课学习
五、注意事项:
(1)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新课学习
金属片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
t1=
v1=
下半段 s2=
t2=
v2=
实验数据
大
分析与论证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评估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米用石灰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与合作
骑自行车沿着崎岖的山道运动,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
A.肯定随运动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肯定随运动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等于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D.与运动的路程与所花时间无关
C
知识巩固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m/s
B.小于5m/s而大于3m/s
C.等于5m
D.大于5m/s
B
知识巩固
3.
某实验小组用带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停表一格为1s,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入空格.
(1)斜面坡度要
些好,(填“大”或“小”),目的是
.
(2)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平均速度v1=
m/s,通过下半段路程平均速度v2=
m/s,则全程平均速度v=
m/s.
(3)本实验的结论是
.
小
方便计时
0.2
0.4
0.27
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知识巩固
解析:(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2)停表每小格是1s,所以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t=3s,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80cm=0.8m,
小车通过全程平均速度v=≈0.27m/s;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40cm=0.4m,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时间t1=2s,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0.2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s2=40cm=0.4m,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时间t2=3s-2s=1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4m/s;
(3)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0.27m/s,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为0.4m/s,故小车在斜面上下滑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知识巩固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