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1.4-1.6)(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1.4-1.6)(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0 16:28: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1.4-1.6)
可能用到的相对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Na-23
Ca-40
S-3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实验只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能完成的是(  )
A.鉴别食盐和纯碱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探究铁制菜刀的生锈条件
D.制取无壳鸡蛋
2.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
一瓶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过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
B.先过滤,然后小心蒸发
C.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D.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4.
在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吸取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
5.
现有一块北方盐湖结晶析出的白色晶体,可能有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证明其成份,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③加入足量硝酸
④加入硝酸银溶液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6.
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7.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8.
某同学想用实验验证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于SO离子造成的,设计下列实验错误的是(  )
A.观察K2SO4溶液没有颜色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D.向CuSO4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蓝色变浅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10.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1.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OH??
NaC1??
CuSO4??
HC1  
B.KNO3??
Na2SO4??
NaOH??
KC1
C.KC1??
Ba(
NO3)2??
HC1??
CaC12
D.Na2CO3??
Ba(
OH)2??
KNO3??
Na2SO4
13.将等质量的CaCO3(
块状)和Na
(?http:?/??/?www.21cnjy.com?)2CO3(
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
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
14.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15.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煦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17.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煦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小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中广口瓶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的气体、胶头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的液体。
①氢气、浓硫酸 ②氮气、氢氧化钙溶液 ③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④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
(1)玻璃管下端所系气球能鼓起来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19.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向盛有10mLNaOH溶液(
其中
(?http:?/??/?www.21cnjy.com?)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
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10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
红色。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淡黄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易潮解,易溶于水;在320℃时能分解产生氧化钠固体、一氧化氮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助燃性气体。亚硝酸钠有毒性,能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
Fe2+离子转化为Fe3+离子,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1)根据生活经验,推断
NaNO2
中对人体具有毒性的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
(2)利用亚硝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图B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能否与碳酸氢铵混合施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海水晒制粗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泥沙等杂质。下面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上面流程图示,回答:
(1)为除去MgCl2、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操作Ⅰ中依次加入的物质(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

A.NaOH、BaCl2、Na2CO3
B.Ba(NO3)2、Na2CO3、NaOH
C.Na2CO3、BaCl2、NaOH
D.BaCl2、NaOH、Na2CO3
(2)操作Ⅰ过量加入各物质的目的是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Ⅱ的具体方法是
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
(?http:?/??/?www.21cnjy.com?),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
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
(?http:?/??/?www.21cnjy.com?)液置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填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24.现有如下药品:NaOH溶液、浓H2SO4、Na2CO3溶液、Fe、Mg、酚酞试液、蒸馏水,用来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请回答:
(1)实验时涉及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氢氧化钠溶液
C.滴加酚酞试液
(2)小明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荡,最后滴加2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不变色。小明据此判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①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提供的药品继续实验,判断酸和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_________(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2)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6.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
假设1:KCl和NH4HCO3;
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NH4HCO3;
假设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和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假设2成立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产生白色沉淀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7.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g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g,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_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加入30g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8.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


稀盐酸
碳酸钙
铜丝网
试管
止水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A
B
D
D
D
B
D
11
12
13
14
15
D
B
B
C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16.(1)稀盐酸 NaCl和H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17.(1)过滤
(2)CaCO3
(3)不正确,加入的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干扰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1)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
(2)二氧化碳溶于水;
(3)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钡等合理即可
24.(1)C
(2)①若硫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
②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不变色,则硫酸过量;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25.(1)A
(2)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3)AgNO3
26.(1)K2SO4和NH4Cl
(2)①不同意,因为KCl和NH4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
②稀HCl(或稀H2SO4)
(3)步骤1: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
步骤2:向步骤1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7.(1)大于
(2)Mg(OH)2+H2SO4===MgSO4+2H2O。
(3)Ba(OH)2和NaOH
(4)设加入20g硫酸镁溶液时,生成Mg(OH)2沉淀的质量为x。
Ba(OH)2+MgSO4===BaSO4↓+Mg(OH)2↓
    
120        
58
   
20g×6%     
 
x
=,x=0.58g,
m2=4.66g+0.58g=5.24g。
28.(1)引流 (2)CO2 (3)NaOH、Na2CO3、Na2SO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