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0 21: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课件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剧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第6课
戊戌变法
目录
前言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前言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进程如何?《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外国侵略者是如何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甲午中日战争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186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罪恶梦想,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的(
)。
A
知识点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人物扫描
左宝贵(1837-1894)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左宝贵中炮牺牲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丁汝昌自杀殉国
下列历史情景发生平壤战役期间的是(
)。
B
知识点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海战中
C.辽东半岛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B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人物扫描
邓世昌(1849-1894)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海战中
C.辽东半岛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B
知识点
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A.平壤
B.旅顺
C.大连
D.威海卫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
B
知识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研读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答:日本帝国主义凶残、野蛮,它已经加入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阵营。日本所进行的明治维新固然取得了国富兵强的成绩,但军国主义特点极其浓厚,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在这一点上,它和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是有明显区别的。
问题思考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答:无论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是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来侵略中国的。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陆防,不重视海防,列强的侵华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伤痛。因此,我国要加强海军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
B
知识点
←资本侵略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
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
《时局图》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
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
A
知识点
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国别
德国
沙俄
强租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旅大租借地
“势力范围”
法国
英国
日本
胶州湾租借地
旅大租借地
山东
长城以北、
新疆、东北
广东、文本、
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山东被划为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
D
知识点
共同侵略中国

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有本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在已经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被迫让帝国主义在华设厂。帝国主义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破坏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
后者是中国在主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作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从1895年6月开始,到10月台南陷落为止,历时5个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这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极为壮烈,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知识拓展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课件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