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导
读
“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
“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经历:“锦衣纨绔”
落魄寒士
结局:贫病交加,“泪尽而逝”。
曹雪芹的上祖曹振彦,是在清入关之前被收进包衣旗人中间的一员。清廷建立,曹氏得以成了“从龙勋旧”,其所在的正白旗也一跃编到由皇上直接统领的“上三旗”,于是,曹家成了皇上身边非同一般的家奴。由于对皇帝主子效力有功,曹家步步发迹,一直做到了满洲上三旗内务府(专门料理皇家内务的宫里机构)的要员,还被收入了《八旗氏族通谱》。
到了康熙朝,曹家的地位也走向极盛。曹雪芹的曾祖母孙夫人,因为做过康熙的保姆而受到皇上的另眼看待。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yóng)和曹頫(fǔ)三代四人,均因为是受皇上信任的包衣旗人,而连续被外派出任权利很大的江宁织造。曹寅又有两个女儿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以曹家在南京的织造府为行宫……到曹雪芹出生的时候,曹家的显赫地位,已经保持了六十多年。
簪缨之族
曹雪芹的降生,却偏逢家族之末世。随着雍正皇帝即位,曹家的厄运也来了。因为曹家跟雍正皇帝的政敌胤禝、胤禟(都是雍正的弟兄)有过连络,雍正六年,朝廷借题发挥,大举追查曹府当初为迎送康熙帝南巡耗费巨资欠下的账目,把曹雪芹的父亲曹頫革了职,还抄了家。这是曹雪芹一生中经历的头一场巨变,当时,他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之后,曹雪芹便与家人一道被赶出了南京,迁居到北京。在过了大约十多年的基本安定的小康生活之后,曹家再度被卷入一场政治漩涡中,这回的结果则是一败涂地。终于,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曹雪芹彻底告别了锦衣公子的生活,陷入了完全困顿的人生。
簪缨之族
祖父曹寅,在清代初期的满族文化人中间,有过突出的表现,曾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家中藏书极丰,还曾经主持编纂刻印过著名的《全唐诗》。曹寅生平喜好结交天下诗人雅客,与洪升(戏曲《长生殿》作者)等汉族大作家交谊甚厚,并且常常济困扶危,颇得江南士大夫阶层的好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诗书之家
一度流离失所,后迁居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一处旗人聚居的村落。
写《红楼梦》的时候,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卖画度日。后来爱子不幸夭折,曹雪芹悲恸万状,最终因贫病无医、过度伤痛而离世。
泪尽而逝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
——资深红学家
周汝昌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重要版本:
脂批本(脂砚斋批注):批语、手抄本、残本。
庚辰本:78回(原貌)
程高本:程伟元、高鹗合作续写后40回。
阅读策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关注故事或叙事脉络。
蛛网式结构。
分类、梳理,看清故事脉络,了解作者创作意图。
前五回梳理
回目
神仙人物或神话故事
出场或过场现实人物及主要情节
目的或寓意
第一回
1.女娲,此石,一僧一道,空空道人,情僧,绛珠草,神瑛侍者,跛足道人。
2.炼石补天,绛珠还泪。
1.甄士隐,英莲,一僧一道,贾雨村,娇杏,霍启,封肃,跛足道人。
2.甄士隐“入梦”问僧道
甄士隐梦醒见僧道
甄士隐、贾雨村两次相见
甄士隐助贾雨村进京求功名
甄士隐遇跛足道人离家入道。
1.言石头入世,说一段往事(这部作品);道“木石前盟”。
2.以甄出世,贾入世作对比。
3.以甄家荣枯预示贾府盛衰。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部分回目标题梳理1
回
目(标题)
名词或动词
变化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荣国府
盛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家塾,入;学堂,闹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第四十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六回
衰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一〇二回
第一〇五回
部分回目标题梳理2
回
目(标题)
众女子名词或动词
命运
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林黛玉
抛父(母亲离世)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薄命女(甄英莲、香菱)
被薛蟠霸占,后难产而死
第五回
第十三回
第三十二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九回
第七十七回
…
…
二、关注人物,“细按”人事关系。
1.熟读前五回,绘制贾府人物关系图。
贾家五代人(辈分“水-人-文-玉-草”)。
2.分析主要人物
“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身世表
二、关注人物,“细按”人事关系。
人物命名:常利用谐音,富含深意。
如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应探惜"谐音"原应叹息";
在贾府混饭吃的清客相公,则叫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即"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谐音。
二、关注人物,“细按”人事关系。
“人情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人物互动、事情关联等)
三、体味语言。
语言既平淡朴素,又文采斐然,有含蓄蕴藉之美。叙述中插有诗词曲赋、对联灯谜等,可谓“文备众体”。
积累背诵
四、主题思想。
封建制度的挽歌;
对青春和爱情的歌颂;
对女性的颂扬以及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
……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四、主题思想。
“笔笔写尽大家。”
“自愧而成。”
“‘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此一部之总纲。”
——脂砚斋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