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诗的前二句意思是黄梅时节,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黄梅时节”指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家家雨”指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处处蛙”指到处是蛙跳蛙鸣。“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诗的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雨声”、“蛙鸣”来衬托夜色的静谧,而这静谧的夜色,又衬得诗人更为闲适轻松。这二句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意思是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这里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百无聊赖之际,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语近情摇,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情。这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全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含蓄而有韵味。全诗清丽可诵,生活气息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了解本诗相关的文化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清新自然,闲适恬静的乡村气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来温州地区,你知道温州在历史上有哪文化名人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永嘉四灵
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
品读诗歌.
1.初品(了解诗歌大意)
师:这自诗简洁易懂,相信大家读了一两遍之后,都能明白大致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举手发言
2.细品(明诗意,悟诗情)
读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谁来详细的描述一下。
(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农历四五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雨季节。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练读这两句。)
品读“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非常微妙的心理活动。练读这两句。
(3)小结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
(4)朗诵并背诵全诗。
四、让思绪飞(阅读提升,描绘诗歌的意境)
投影出示:赵师秀的《约客》自然质朴,清新隽永,给人太多的遐思,发挥你最浪漫的想象,用优美文字,表现你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课堂片断练习
课堂交流
师阅读范文
课外阅读提升
引导学生阅读永嘉四灵其余几位诗人的作品,了解其清新明丽,闲适淳朴的乡士气息和田园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