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简单电路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简单电路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1 10: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章简单电路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不锈钢勺
B.瓷碗
C.塑料铲
D.木筷子
2.一只全新N95口罩的拦截效率是,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于较小颗粒起到静电吸附的作用。如图,一只符合规格的N95口罩还可以吸起小纸屑,关于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小纸屑也是带电体
3.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C.把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D.金属导体导电的时候,导体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同
4.如图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0.6A)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  )
A.7A
B.5.4A
C.0.24A
D.0.28A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不能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
B.电源的两极不允许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C.电视机、电灯、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的
D.如果电路中的两只灯泡可以同时亮同时灭,那么这两只灯泡一定是串联的
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出入小区,很多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内部车辆可以启动自动识别横杆,外部车辆需要门卫人员按动按钮才能将门打开,若将门禁系统看作一个自动开关,按钮看作一个手动开关,内部电路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7.灯泡L1和L2连接在同一电路中,报据以下哪个特点可以确认两灯是并联的(  )
A.两灯亮度不同
B.两灯都亮时将L1从灯座中取下,L2也不亮
C.两灯两端的电压相等
D.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相等
8.工作和生活中,手机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工具。如图的华为智能手机的电池电压最接近(  )
A.3.7V
B.0.7V
C.220V
D.380V
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
A.灯泡L1
B.灯泡L2
C.电源
D.灯泡L1和L2的总电压
10.如图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铁棒AB和CD连接在一起接入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电阻大,电流小
B.CD段电阻大,电流小
C.AB段电阻大,电流与CD段相等
D.CD段电阻大,电流与CD段相等
11.2021年春晚小品《阳台》中呈现使用小型无人机给居民送菜的场景,无人机工作时,当开关S1闭合时指示灯亮起,再闭合S2时电动机启动,无人机起飞,如图所示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2.在图所示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如果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变暗,则电路中、两个导线的端点应该连接滑动变阻器的(  )
A.接线柱A、
B.接线柱A、
C.接线柱、
D.接线柱、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闭合,灯L1和灯L2均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L1和灯L2串联,通过灯L1的电流与通过灯L2的电流一定相等
B.灯L1和灯L2串联,灯L1两端的电压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C.灯L1和灯L2并联,通过灯L1的电流与通过灯L2的电流一定相等
D.灯L1和灯L2并联,灯L1两端的电压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14.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与电路图对应的实物连接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小东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所测电流值略为大于电流表的量程,则小东观察到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如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如果小东观察到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说明电流表______。
16.如图所示,开关闭合,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5A,则L1中的电流________,L2中的电流________。
17.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会相互________,这说明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________(选填“正电”,或“负电”)。
18.在冬天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头发的______转移到梳子上,使梳子带______电。
19.我们教室里用的希沃电子白板的开关键会发出蓝色或红色的光,这是因为开关键内安装了用______材料制成的发光二极管;科学家发现,铝在-271.76℃以下时,电阻变成了0,这就是______现象。
20.如图所示,将一张口香糖包装锡纸用剪刀修剪形成中间狭窄的条形,并将锡纸直接接在两节5号干电池的正负极,随后,锡纸竟然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电路发生了___________,导致电路中电流很大,因此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一定不能将电源正负极直接连接起来。
三、解答题
2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2.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3.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电路前,小明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_____;
(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只有L1或L2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__;
(3)排除故障后,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中:
UAB/V
UBC/V
UAC/V
2.0
2.0
4.0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两个实验结论:
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______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4)小明和小华对实验进行讨论,小华认为结论②是错误的,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另外,小明的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另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
(5)两同学改进设计实验方案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他们应先______,拆除______两端的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器材。
24.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强、小丽两位同学的猜想如下: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小灯泡来代替电流表,根据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电阻丝阻值的变化情况。但老师指出:此实验用这种方法不理想。这是因为______;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是为了______输电线的电阻(选填“增大”或“减小”)。
25.小明等三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a.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b.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案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案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案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
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A
处的电流
IA/A
B处的电流
IB/A
C处的电流
Ic/A
第一次测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测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测量
0.36
0.66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___。
(2)上表中,某次测量电流值漏填,其读数如图所示,该处电流为________A。
(3)分析数据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案_______来进行的。
(4)结合上表中的数据,在实验中,对于电流表量程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次测量都需要用电流表大量程
B.第一次第二次测量用小量程,第三次用大量程
(5)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结论。你是否认同该同学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A
2.A
3.B
4.D
5.D
6.B
7.D
8.A
9.B
10.C
11.C
12.A
13.D
14.B
15.丙
正负接线柱接反
16.0.7A
0.8A
17.吸引
负电
18.电子

19.半导体
超导
20.短路
21.
22.
23.电压表没有调零
L1短路(或L2断路)
等于
选用规格相同的灯泡做实验
实验次数也太少,无法避免偶然性
断开开关
电源
24.A、B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
减小
25.断开
0.3

B
不认同
三次实验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这一条件完成的,并没有改变电路的组成,相当于只用一个并联电路实验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