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1 11: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突破提升(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于“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
B.用刻度尺和停表间接测量小车的速度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4s,甲、乙相距12m
C.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3.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C.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D.乙车在10s~4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4.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A.10m/s??????????????????????????????????
B.6m/s??????????????????????????????????
C.8m/s??????????????????????????????????
D.2m/s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6.如图所示是男子
100
米决赛运动员冲线瞬间的电视转播截屏照片,照片右上角加上了冠军的成绩为
9.79s,根据图片信息可知(  )
A.可以通过比较任1秒内各选手跑的路程,得知跑完全程谁最快
B.可以通过比较各选手跑完全程用的时间,得知谁快谁慢
C.不能求出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
D.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9.79m/s
7.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开始运动后的速度为3.75m/s
B.乙开始运动时甲、乙相距30m
C.0~4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D.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8.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小睿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
10.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1.2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5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1.图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___路(选填“1”或“2”),在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如图所示,小科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小车在斜面的甲、乙、丙三个位置时所对应的时间.方框内数据分别对应
时:分:秒,该次实验中,请计算:
(1)小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在整个过程中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计算说明小车在甲乙段的平均速度和在乙丙段的平均速度哪个更大些____?
三、计算题
13.下边是一张出租汽车专用发票,该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14.某汽车正以如图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后汽车停止.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四、简答题
15.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的、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__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__;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__。(用、、表示)
16.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合多少千米每时?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写出解答过程)
1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先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请你写出具体实验步骤____。
五、综合题
18.公安巡逻车停在公路旁利用超声波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中,sA=370m、sB=310m分别是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和测速仪检测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距离A点__________m;
(2)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m/s。
(
2
)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测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到了组合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则小车在上半程所用的时间要大于下半程所以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大,由公式可知,速度越小,故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故D错误,C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根据甲乙s-t图象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由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关系;(3)由图象可知两小车在4s内的路程,由此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
【详解】
A.
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更长,即乙的速度更大,故A错误;
B.
经过4s,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为4m和12m,则甲、乙相距8m,故B错误;
CD.
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西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C.由图示知道,甲车每个10s内的路程都为300m,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知道,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D.在10s~4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通过的距离是:s=120m+360m=480m,所用的时间是:t=1min=60s,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v=s/t=480m/60s=8m/s,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火车行进的路程应是火车长+山洞长。
5.D
【解析】
【详解】
A图象表示物体位置不变,是静止,故错误。B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C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D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的是加速运动,故错误,
故B与C图像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通过比较任1秒内各选手跑的路程,得知跑完全程谁最快,故A错误;
B.各运动员的路程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时间来确定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故B正确;
C.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路程和时间都是已知的,所以可以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在0-1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1s-3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开始运动时甲、乙相距30m,乙在后3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则乙的运动速度为故AC错误,B正确;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m-10m=3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m,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由图知,AB从不同点开始运动,且第5s时,A赶上B,A在2s时间内运动了10m,速度为:;B从5m处开始运动,且在5s时间内运动了5m,速度为:,所以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故A正确;
B.
A物体从0m处开始运动,B物体从5m处开始运动,所以两物体不是同一位置开始运动,故B错误;
C.
在5s内,A运动了10m,B运动了5m,所以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
D.
5s内A的平均速度为:;
B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A。
9.v=s/t
刻度尺
停表
【解析】
【分析】
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详解】
测量原理为v=,所以需用刻度尺测出路程s,用秒表测出时间t.
10.小于
0.24
【详解】
[1][2]实验中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运动由慢变快,则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5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
11.1
小于
【详解】
[1]1路公共汽车在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2]2路公共汽车在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内,通过的路程不变,也就是说车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在在这段时间内,2路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
12.0.15
不是
乙丙段的平均速度更大
【详解】
(1)[1]由图知,小车从甲到丙路程:
所用的时间:
因此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整个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3]由图知,小车从甲到乙路程:
所用的时间:
因此小车从甲到乙平均速度:
由图知,小车从乙到丙路程:
所用的时间:
因此小车从乙到丙平均速度:
故小车在甲乙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乙丙段的平均速度.
【点睛】
本题结合平均速度的测量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注意事项以及速度的比较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3.9.4m/s
【详解】
解:该车的行驶时间为
t=20min=1200s
该车的行驶路程为
s=11.3km=11300m
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该车的平均速度为9.4m/s。
14.72.5m
14.5m/s
【解析】
(1)如图车速表的读数即车速为:
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为:
滑行60m后汽车停止,所以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1).
72.5m
(2).
14.5m/s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白平均速度必须用路程除以时间进行计算,用其它方法是没有意义的.
15.0.34
【详解】
(1)[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2)[2]由记录过程知,比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
(3)[3]从到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则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16.(1).(2)会撞上障碍物。
【详解】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
(2)由题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

则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72km/h;
(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17.见解析
【解析】(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图象读出AB、AC段的距离,用秒表测出小车到达B、C点的时间,运用公式求出AB、AC段的平均速度;
(3)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18.30
30
【详解】
[1]假设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在C点,如图所示位置:
因为路程OC一定,超声波从O点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到O点的时间是相等的。汽车从A点到C点的时间和从C点到B点的时间也是相等的。所以汽车通过的路程AC和CB是相等的,即
所以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距离A点30m。
[2]超声波通过路程OC的距离为
超声波通过路程OC的时间为
汽车通过的路程AC的时间与超声波通过路程OC的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的速度为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