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
新课导入
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走近作者
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背景链接
◆生难字
瘫痪(
)
憔悴(
)
诀别(
)
捶打(
)
仿膳(
)
淡雅(
)
翻来覆去(
)
tān
huàn
qiáo
cuì
jué
chuí
shàn
yǎ
fù
预习检测
◆多音字
(
)踩扁
(
)扁舟
(
)整宿(
)风餐露宿(
)星宿
扁
biǎn
piān
宿
xiǔ
sù
xiù
◆词语集注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整体感知
2、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
4、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事情?她是怎样一个人?
四件事:
“我”因生病而乱发脾气时,母亲耐心安慰我。
自己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为了让“我”散心,想方设法劝“我”去北海看花。
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文本解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3、文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着我的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
“悄悄”“偷偷”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以暴怒发泄痛苦的行为的深深理解与宽厚容忍,以及怕“我”太过激而伤害自己的担忧。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抑制悲痛鼓励、安慰儿子的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1)动作描写。一个“挡”的动作,表明母亲不想让“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又显示“我”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④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措辞刺激到“我”,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这表现了母亲的细心。
淡雅
1、文章最后一段里对菊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高洁
热烈而深沉
此处景物描写,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力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
·
·
·
·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又遗憾自责。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2.“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1、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儿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儿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深入解读
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对生存的欲望。
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的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暗示了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淡雅
高洁
热烈
深沉
菊花
母亲
史铁生
坚韧的意志
艰难的命运
毫不张扬的爱
怀念
懊悔
悲伤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
1.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随堂练习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是啊!母爱多么伟大!
妈妈每天忙这忙那,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耐烦地嫌她唠叨。现在我们明白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小时候,妈妈把好的都留给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体谅、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妈妈,在明年春暖花开、五彩缤纷、绿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丽、最鲜艳的花!
拓展迁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