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厘清文章思路,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文章主旨。
1
2
3
学习作者多角度分层次、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报道手法。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分层次、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报道手法。
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历经磨难。可是,我们从来不向困难低头,反而在磨难中不断成长,从磨难中不断奋起。面对新冠疫情,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抗疫,勇敢对抗病毒,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去重温那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阅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梳理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挖掘典型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学习活动一:初读,理思路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一、“我们挺过来了!”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我们挺过来了!”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贡献。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优秀精神品质。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强调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们生活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抗疫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疫苗做出的贡献。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途径,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文章思路结构: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
小结:本文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篇通讯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请你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语段一: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者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
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从这些语段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在抗疫斗争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语段二: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从中我们读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热爱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的情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都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和时代品格。但前者聚焦于焦裕禄这一时代英雄,后者则着力展现在党中央号召下的抗疫人物群像。请同学们圈画出两篇文章中刻画英雄个像或群像的语句,并完成表格。
学习活动三:比较阅读,明异同
选取事例
语言与手法
人物个像
人物群像
选取事例
语言与手法
人物个像
甫到兰考,视察灾情,谈计划诉愿景
语言描写、以言见人
站在激流中忍着肝痛绘制洪水流向图;强忍肝痛听取工作汇报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语言描写
风雨夜布置救援工作;雪天送粮,走访困难贫农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群像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跨时间、空间的概括性描述,列地点明成效
钟南山院士的感慨、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28岁药师宋英杰等抗疫英雄
简洁陈列事迹,结合凝练的议论、抒情性语言
武汉人民、白衣战士、无数普通人等
略去姓名,合并共性
比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这两篇为例概括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报道主体
写作重点
写作特色
相同之处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概念定义
是一种对人物事迹和经历进行具体形象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是一种对一些典型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新闻通讯类型
报道主体
一般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突出贡献的正面人物为主
一般多以典型事件或先进单位为主
写作重点
重在写人,把人物放在突出位置,一般多写人物个像
重在写事,但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群像
写作特色
抓住典型事件表现人物,通过典型细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得充实、立体;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完整并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也可以概括性叙述事件,或突出描写事件片段
相同之处
同属新闻,具备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内容都涉及人和事;写作目的与功用都是为了记录与传播。
课堂小结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我们何尝没有感受到伟大的劳动精神呢?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这些高尚品格无一不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新时代的我们,在这场疫情之下,更应该深思的,当是如何将伟大的劳动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成为新时代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作
业
2021年,德尔塔病毒席卷全国,感染者数量短时间内急剧攀升,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危急关头,政府紧急采取措施隔离病患,积极救治。在医务人员和基层社区领导干部的日夜高强度工作下,疫情得以控制。正是这些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才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请以《2021年(某地)抗疫记》为题写一篇事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