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狼教育联盟
2021—2022
学年上期开学质量检测
高
2020
级
历史试题
(试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注意事项: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步扩展
C.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D.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元人陈孚《题管仲井》诗曰:“西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铁犁牛耕推广
B.
争霸战争频繁
C.
各国变法
D.
社会动荡变革3.《琅琊台刻石》(右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
219
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
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
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
219
年赢政统一六国,立石刻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
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右图为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
《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说明
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
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
某同学整理了关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科技演变的时
A.《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B.道教产生
无为而治
C.《桃花源记》《早发白帝城》
D.玄奘西游
法显求佛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
10
万人,布衣出身的占
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
53.67%,北宋末高达
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
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中唐时,欧阳詹成为第一个考中进士的福建籍人士。至宋代,福建人“多向学,好为文辞”,
“福建路……登科者尤多”。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宋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B.福建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C.书院对人才培养功不可没
D.南宋偏安一隅重文轻武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
使地方保有较大的权力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D.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些言论
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
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根据提示,下表应填入的正确陈述是
①美洲作物传入
②都江堰开凿
③陆王心学形成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所给历史现象共同主题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斗争
②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刘永福组织黑旗军抗击日军占领台湾
A.
寻求救国之路
B.
反抗外来侵略
C.
进行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13.自强运动的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腐朽的官僚体制阻碍自强运动
B.洋务运动并未促进教育的变革
C.旧有的法制规章妨碍改革进程
D.封建体制下维新运动困难重重
甲午战败,“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三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中国再出发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能性。”
这主要反映了甲午战败
A.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迷梦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辛亥革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包袱,寄托了太重的历史使命,建立了以民主、共和、宪政为内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这是一个复杂而伟大的社会工程。该评价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
历史过程较复杂
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现在”指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17.孙中山于
1919
年
10
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A.罢免曹、陆、章职务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18.下图是近代中国的若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
19.1938
年
4
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A.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B.
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
C
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抗日武装非常熟悉地理环境
20.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多次较量,在解放军
1948
年发起的战略决战行动中,
对国民政府政治中心产生巨大冲击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1.1954
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此后至
21
世纪初因各种原因数次中断。201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
B.新时代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
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
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A.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
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D.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24
题
16
分,25
题
12
分,26
题
26
分,共
54
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16
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发达的华夏文化对夷狄蛮夷产生了巨大影响,华夏的四邻逐渐认可华夏起居与文化。夷狄蛮夷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春秋战国之际,进入中原的夷狄蛮夷绝大部分已经融入华夏族当中。而华夏族也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到了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又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战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19
世纪中后期,其时西方国家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南京临时政府认可民族平等。孙中山先生认为,汉、满、蒙、回、藏当在共和旗帜下为一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汉族的兄弟民族也可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这些大大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思想革命
D.中国近代化
——摘编自何一民等著《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
材料三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
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6
分)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
粵海扬威
2.国门洞开
5.中体西用
14.庚子国难
22
移风易俗
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
42.武装抗争
56.共赴国难
62.和平之光
67.风雨钟山
70.当家做主
73.自力更生
83.跨洋握手
90.春天故事
95
紫荆旗耀
98.复兴之梦。
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
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四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五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2012.10
至今)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
70
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中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疫情防控的全面部署,我们全国动员、全面部署、快速反应,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他国家暴发疫情后纷纷向我国学习、效仿我国的应对措施。
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8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第三阶段初期,中国是如何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10
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积极抗疫成果的原因。(4
分)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4
分)西北狼联盟2021-2022学年度开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15
ABADB
4答案
变化: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通过民族
融
夏族的内涵进一步
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分
族交融有利于秦的统一;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基
(2分)
(2)背景:西方列强入侵,加深了民族危机。(2分
内涵: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参与国家治理
民族为一体。(
分
示例:新中国成立后
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
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家实
开放,通过投资等方式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飞速发展。(2分)
键词:粤海扬威
开(1分
题: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使中国国门被迫开放。(2分
阐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扌
英国鸦片走私者的嚣张气焰,唤醒
§人的爱国意识,但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加速了英国政
对中国发动
久的侵略战争,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鸦
国
败于英国,被
签
京条约》
商,东南门户被迫打开,闭关
锁国局面也被逐渐打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8分
总结:虎门销烟加速了英
步伐,却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
重要组成部分。(1分
例
关键词:国门洞开、紫荆旗
论题:香港回归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
阐述:1840年的鸦片战争
英国,被迫与英国签讠
条
香港
后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京条约》和1898年的《展拓香
港界址专条》分别将九龙司和新界割
玉
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
两制”的正确指
国与英国进行多次谈判,最终达成《联合声明》,并
年
成功收回香港。紫荆花旗伴随五星红旗取代英国米字旗意
味着中国对香港正式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树
华民族的国际威望,为
界政治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香港被割让
落后的结果,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
例
关键词
俄为
天辟地
论题:新文化运动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必要的前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由前期学欧美资产阶级思想
卷第1页,总2页
期学苏俄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以李大钊
知识分子大力宣亻
马克思主义,为
四运动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
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进一步
播并
动相结合,于
年7月诞
国
产党。中共诞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力推动了新
命的进
程,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总结: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
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
党,给处于水深火热的
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所述标题关键词节选
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然后,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
题
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纤
罗辑
密
根据关键词“粤海扬威
国门洞开”可以得出“虎门销烟成为鸦
争的导火索,使中国国门被迫开放”;根据关键词“国门洞开”“紫荆旗耀
得
港回归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
辱”;根据关键词“以俄为
师”“开天辟地”得出“新文化运动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必要的前提
述”,依据相关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
题答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社会
义政治制度体系;(4分)对农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施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分)
(2)特点;改革具有阶段性;渐进性;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制转变;以农村为突破
农村改
城市改
试
任意
表现:思想
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实践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体
(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党的正确领导;全民的参与;广大医生的付出等
分,任意两点即可)
不忘初
守共产主义信念
使命,砥砺前行;从中国实际出发
现中国梦;以民为
重
(4分,言之成理即可
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