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把握段落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运用“把课文读短”“把课文读长”“有感情朗读”等策略,理解课文,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把握段落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把握段落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
听几个小音频,请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大自然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交流后,在文中框出全文的中心句。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那些美妙的声音,并完成课后的思维导图。
3.在文中标注出段落的中心。
三、疏通字词
1.朗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归类识记:“口”字旁的字,都与口有关。
2.看意思,猜词语。
3.给多音字组词,并给句子中多音字注音。
4.分析“我会写”中的易错字,并书空。
区分:“爱”和“受”,“商”和“滴”。
四、课堂小结。21.
大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把课文读短”“把课文读长”“有感情朗读”等策略,理解课文,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一、回顾旧知
对照课后图表,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师导学
1.把课文读短:默读课文第2节,思考:谁发出声音?怎样发出声音?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第2节写的是风发出的声音,风在森林里翻动树叶,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小结:把长长的一段话缩减成一句话,就叫概述。概述能帮我们把课文读短。从而抓住文段的主要内容。
2.把课文读长:轻声读课文第2节,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细细品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通过画重点词语,联系生活谈感受时,就把课文读长了。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对课文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文章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过程。这重要的阅读策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
1.回顾学法:把课文读短、把课文读长、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第3、4节。
合作流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选出代表。
展示流程:一人概述——三人分享——全组朗读
3.展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深入理解、有感情朗读、填词背诵等。
四、积累运用
1.归类摘抄词语。
如:摘抄拟声词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叽叽喳喳、唧哩哩……
还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再分类:AA、ABB、AABB。
2.小练笔:运用拟声词和修辞手法把文段写生动。
文段一:
鸟,是大自然的歌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文段二:
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3.集体交流,并评价。
五、拓展阅读
1.初读思考: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配乐朗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六、总结。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第2-3自然段。
2.修改课上写的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