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4 08:33:50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5《灰雀》(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近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习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两岸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习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习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习。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5《灰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想法。
抓住关键句阅读,体会人物的品质,培养真善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想法。
【教学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流程】
回顾导入,默读课文。
1.回顾学习。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灰雀》这一课的生字,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喜欢灰雀的语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2.自读对话。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品读对话,感受内心。
读懂内心,交流感受。
(1)男孩的内心
句子①:“没……我没看见。”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说明小男孩的回答吞吞吐吐,可以感受到他的紧张。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句子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从这一处细节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男孩的犹豫和担心,害怕被列宁发现自己犯的错误。
句子③:“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当列宁再次疑惑地问他“会飞回来?”,这时候男孩是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从中我们能读到男孩不再是犹豫的,而是坚定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再读这句话,带上男孩坚定的语气。
(课件出示:男孩看看列宁,坚定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2)男孩的转变
师:小男孩因为喜爱灰雀,所以偷偷地把灰雀捉走了,当列宁询问的时候,他却说没有看见,因为他太喜欢这样漂亮的灰雀,太希望把灰雀留在身边了。可是,这么喜爱灰雀的男孩,此时却坚定地说灰雀会回来,你觉得他为什么会改变呢?
(3)列宁的想法
师:列宁是怎样说的?列宁当时又在想什么?
句子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师:列宁早已猜到男孩捉走了灰雀,却没有直接批评,通过这样婉转的方式,温柔地提醒。这正是列宁善解人意的地方。列宁在说这句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呢?他还会带上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师:请同学们带着列宁的语气来读——
课件出示:
列宁失望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叹了一口气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难过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摇了摇头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句子⑤:“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这里的自言自语,表示列宁像是在自己和自己说话。但他说的这句话,却让小男孩决定把灰雀送回来。此时,列宁在想些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带着失望的语气,读一读列宁说的话。
句子⑥:“会飞回来?”
师:列宁通过故作疑惑的方式,引导小男孩把灰雀放回公园。他用这种婉转而温柔的方式,帮助了小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善解人意的尊重,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3到第10段中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出对话的语气。
2.朗读展示,读出语气。
师: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读对话。请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读旁白。
三、代入角色,感受品质。
1.再现句子,交流体会。
师:在列宁的循循善诱下,第二天的白桦树枝头,又出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它是多么自在、多么快乐呀,在枝头欢蹦乱跳,唱着动人的歌。而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此时的小男孩,你会想些什么?
句子⑦: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地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师:这句温柔的问候,是对灰雀说的,更是对小男孩说的。他并没有批评男孩捉鸟的行为,反而用这样的方式肯定了男孩的诚实,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2.反复朗读,体会品质。
师:同学们,请你再次朗读第11至13段,感受列宁和小男孩身上的品质吧。
师:这节课,我们带着问题默读了课文,学会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他们的内心想法。你能说一说,列宁和小男孩身上都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3.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就是一种成长的勇气。发现别人的错误,不必出口责骂,而是用善意的提醒去帮助他,这也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师: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找来这些文章阅读,带着问题去默读文章,通过感受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件出示:《小摄影师》《军犬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