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是什么形状?
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O”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有几条高?(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教师指导。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圆锥的高是(
)。圆锥有(
)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
)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
)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
2、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
),侧面是(
)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
3、下面图形以色线为轴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一.
圆锥的特征:一个圆形底面、一个曲面、一条高。
二.圆锥的平面图形的画法。
三.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反思: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本课例从
“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