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4 11:09:05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2.
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2.
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一、交流平台
1.普通摘抄法
风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风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不同的歌曲。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这院子里的玫瑰花姿态各异,形态万千,十分美丽。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微风拂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活跃的小草伴舞,为人们带来清凉和爽快。
梅花虽没有玫瑰的明艳动人,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以自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品格成为后人时时赞美的对象。
2.
归类摘抄法
雨: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风:
风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风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夏天的风,不紧不慢地,跳着,玩着,时而高飞,时而低掠。它为可爱的树叶奏乐,为活跃的小草伴舞,为人们带来清凉和爽快
花:
这院子里的玫瑰花姿态各异,形态万千,十分美丽。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微风拂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梅花虽没有玫瑰的明艳动人,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以自己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品格成为后人时时赞美的对象。
3.批注摘抄法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批注:“幽深”是说树林很大很安静,“雾蒙蒙”是说树林因为雾气重,光线昏暗,什么也看不清。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可见,父亲对鸟是多么熟悉!(抓关键词)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批注:这个句子将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恶劣的环境下,海燕依旧不畏艰险,矫健勇猛的模样。(写作手法)
4.注明出处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毛泽东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得”字句
(1)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生动?
它的声音很小。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
王老师十分着急。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
他跑得很快。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小结:每组第二个句子写得更具体,写出了程度到底有多深。
(2)仿写句子
妈妈累得

2.学习顶真句
(1)读下列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特点:句子整齐,语言连贯,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
(2)照样子,说句子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小桥下有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边有弯弯的河岸。)
巍峨的大山上是许多样貌奇特的石头,石头的周围点缀着些许绽放的野花……
(野花散发着浓郁的花香,花香吸引了成群结队的蜜蜂。)
(3)品读顶真句
对联:年年喜鹊衔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
古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现代文: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三、课堂小结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
2.积累古诗。
一、导入新课,猜一猜
(谜底:荷花)
(谜底:荷叶)
(谜底:莲蓬)
二、日积月累
1.朗读《采莲曲》。
2.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因擅长七绝,因此以“七绝圣手”的称号闻名。其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3.创作背景
《采莲曲》是在诗人被贬龙标时所作。据史书记载,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于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其深深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4.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文,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诗中找到依据。
①采莲人的裙子什么颜色?
②采莲人的面色应该是怎样的?
③站在荷池边的诗人看得清采莲人吗?
(2)结合下列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芙蓉]莲花的别称。
③[乱入]杂入、混入之意。
5.配乐朗诵。
6.拓展
莲花,又名荷花、水芙蓉等,莲科水生植物,其品种主要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从食用价值来看,莲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从观赏价值来看,荷花形貌优美,气味芬芳,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为世人称颂,更是常常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时赞美的对象。此外,莲花还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也是我国山东省济南市的市花。
三、书写提示
1.出示:芙蓉
观察字形,比较不同写法,明白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2.书写课本中的同类字。
四、课后作业
1.背诵《采莲曲》。
2.修改课上仿写的句子。
3.每天阅读20分钟,并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