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
8
课
百
家
争
鸣
1.掌握老子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掌握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及影响,知道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2.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思想特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因此把这一时期的这些学派称为“诸子百家”。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老子
年代
姓名
国籍
创立学派
思
想
主
张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
位
李
耳
春
秋
时
期
楚
国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道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
道
家
学
派
一、老子
时期:春秋时期
姓名:李耳,字聃
经历:做过周朝史官
老
子
经典:《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顺应自然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哲学思想:
政治主张:
一、老子
孔子
时期:春秋时期
姓名:名丘,字仲尼
国家:鲁国
经典:《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是“仁”,一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
爱护百姓;二是“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
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促进了
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发现和总结了许多
教育规律,提出了一
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
言论记录在《论语》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林和孔府
三孔牌坊
孔府
孔子像
孔庙、孔林和孔府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阅读教材40-41页,填写以下表格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儒家代表人物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主要思想:
(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孙膑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文化传承: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
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