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致云雀》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致云雀》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1 13: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云雀》教学设计
预习提纲:
1、结合《导与练》了解作者及背景,看文本解读。
2、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扫清阅读障碍,读懂诗歌大意。
3、完成《导与练》结构梳理。
教学目标: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能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学生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
预习检测:
抽学生朗读这首诗,读出节奏与情感。
学生自主介绍雪莱与课文背景的相关知识。
导入课文。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走进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发,《致云雀
》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感与情感。
点拨预设:教师播放视频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提示:1、学生注意视频示范朗诵过程中的节奏、抑扬、语调等,尤其是注意情感。
2、学生反复朗诵,注意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来。
文本探究
活动(一):合作探究(要求: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思考1、:全诗共21节,题目《致云雀》,你觉得写了的云雀的哪些内容?(抓原文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明确:云雀的特点(快乐的精灵)、云雀的歌唱等
问题2:哪一小节能够涵盖主要内容呢?哪些小结是写的云雀的特点?哪些小结写的是云雀的歌声?
明确: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2-4节是云雀飞翔
从5--12节是云雀的歌声,13-17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18-21,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活动(二):细读作品,找出诗歌意象,完成下列表格,初步理解文章主旨。(要求: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正面描写云雀
意象
特点
主旨或情感
云雀
欢乐的精灵,掠过、飞翔
欢乐、迅捷、自由
诗人
隐身但吟咏诗韵,唤醒希望与忧虑
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高贵少女
深居深宫楼台但派遣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
金色的萤火虫
在深山幽谷处不显露行踪
被绿叶遮蔽着玫瑰
遭到热风摧残依然香甜
侧面写云雀
云雀的歌唱与“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中优美音乐”对比
晶莹草地的春霖声
雨后苏醒的花蕾
虽明朗欢悦清新但不及云雀的音乐
爱情与美酒的颂歌
虽甜美但不及云雀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
与云雀相比,只是空洞的浮夸和贫乏
思考2、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明确: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
-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活动(三)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品读下列句子。(要求: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明确: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明确:“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明确:“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明确: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活动(四)《致云雀》一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1)第二节中“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第五节中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第八节中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又以“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一句表明云雀感受的细致,想象力的博大。
其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2)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总结全词。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九、小试牛刀,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冲破世俗,
渴望美好
十、作业布置:完成《导与练》24页阅读鉴赏第1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