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比兴艺术手法及妙处。
3.探讨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寻疑
学生齐读课文,做“研讨与练习”
背诵《氓》,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
三.小组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演板后补充完善。
四.点拨解难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女子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诗里颇为详细地写“氓”直接鲁莽的求婚方式、两人订下婚约的经过及两人充满浓情蜜意的约会等,这表明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因为,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女子在心里珍藏着这些美好片段,它们在记忆里留存着鲜明的印象,连细节都没有忘掉,女子从中感觉到幸福、甜蜜。然而,想起婚后生活,女子的幸福感渐渐被破坏掉了。贫苦、劳累对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丈夫的变心,整个人和从前不同了。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娘家的亲人也不同情她,反而嘲笑她。想到这里,女子伤心极了。伤心到极处,不由对“氓”产生怨愤的心理,伴随着一种受骗的感觉,因为她和“氓”小时候就是玩伴,相处得很融洽,长大成人后对“氓”也非常信任,根本没想到他有一天会变心,这也就是当年她很快地答应他求婚的原因。思前想后,她对“氓”反感到极点,只有和他断绝关系了。
2.暗示了女子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
桑叶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参见“课文研讨”。
附:
1.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
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
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
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
五.训练反馈
学生做活页卷71页6-9题
六.迁移延伸
穿越千年的时空,打开经典的《诗经》,书中的芬芳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卫国,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桑树下那个痴情、勤劳、智慧、坚强的女子。她的勤劳令人赞美,她的痴情令人迷醉,她的智慧让人折服,她的坚强让人敬佩。同学们,你能从我们的女主人公的这些典型性格中领悟点儿什么或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吗?
讨论:从女子的回忆来看,两人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并非我们经常看到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按理说,这样的婚姻应该可以走的长久,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提示:
1.被弃原因:
⑴ 男子负心说。
⑵ 年老色衰说。
⑶ 男权主义说。
⑷ 情感透支说。
2.结合《诗经
郑风
遵大路》,加深理解。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1、遵:同“循”,沿着。 2、掺(shǎn):握。袪(qū):衣袖。 3、寁(jié,又读zǎn):速,速绝。故:故人,女子自谓。 4、好:旧好。《集传》:“好,情好也。”
翻译:沿着大路走向前,拉住你的袖口边。
千万不要讨厌我,旧情不能一时断!
沿着大路走忙忙,拉住你的手不放。
千万不要嫌我丑,旧好不能一时忘!
赏析:《遵大路》描写行人路上,一位女子拉住男子的衣袖,哀求不要离去的情景,表现了遭受离弃的奄痛,诗用白描,选取了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一个细节,也是一幅画面,省去了前因后果的交待,也缺乏事件情节的完整,但却能让人去充分想象。只凭女子的苦苦哀求紧执男子衣袖的瞬间形象,人们可以获得远远超出画面和字面的许多内容,意在方外,构思独特,大有尺幅千里的意味。
总结:根源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建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渐产生并发展,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给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3.趁机教育男生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女生要做一个坚强独立的半边天
课堂小结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00年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