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目前,国共两党不断深化合作,努力开创新局面。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于(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下图漫画中有“民众的力量”“工农商学兵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
C.国共内战
D.抗日战争
4.《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中共七大的召开
5.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
A.重视军事训练
B.重视政治教育
C.军事政治并重
D.重视军事理论
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7.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路军阀势力过于强大,国民革命军实力无法与之抗衡
B.国民革命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失策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D.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8.1948年,毛泽东曾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是建军的日子。”“□□□□”应是(
)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9.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是在(
)
A.南昌起义后
B.武昌起义后
C.秋收起义后
D.长征胜利后
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解的道路是(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城市领导乡村发展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2.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其精神本质是(
)
A.为人民谋幸福
B.进行战略转移
C.坚持北上抗日
D.挽救中国革命
13.“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三大主力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4.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某校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应选择的路线是(
)
A.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突重围
B.追寻江姐革命足迹,感受红岩英烈精神
C.跟随川军出川抗战,重走铁血征途
D.重温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15.如果以“转”字串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历史,图中“转危为安”指的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长征胜利
16.下列说法与长征有关的是(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转危为安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理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深刻寓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北伐战争得到了工人、农民、学生的大力支持,民众对革命的支持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其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故选C。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国民痛苦”“土匪军阀”“总理遗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孙中山去世后进行的,其主力军是国民革命军。B是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组建的军队;C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改编的军队;D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故选A。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党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军事实力极速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故C符合题意。各路军阀势力过于强大,国民革命军实力无法与之抗衡、国民革命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失策属于客观原因,且不符合史实,故A、B不符合题意;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与国民革命失败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八一”可知,反映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D符合题意;1851年1月金田起义,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1927年9月秋收起义,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道路。据题干中毛泽东所著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率领工农革命军展
土地革命和游击战,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
选B。A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C
是重庆谈判时中共提出的口号;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排除A、C、D。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D。
13.答案:D
解析: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题干中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故选D。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1)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2)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18.答案: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