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中把1937年定义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依据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2.在国共重新合作客观形势逐渐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3.“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1937年6月,时任驻北平武官的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5.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徐州会战
6.1937年12月13日开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实,在距南京大屠杀43年前,日本在中国就进行过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两万多人。那一次大屠杀发生在(
)
A.大连
B.旅顺
C.威海卫
D.大东沟
7.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忍不住惊叹,一篇80多年前的文章现在依然很火。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伟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告诉国人,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这篇文章指的是(
)
A.《资政新篇》
B.《革命军》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论持久战》
8.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9.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是因为台儿庄战役(
)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战役结束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0.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1.彭德怀在自传中写道:“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12.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13.1941年,周恩来因当时某一事件的突发而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下图中的题词。该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14.中共七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D.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15.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45年8月5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
16.1945年4月,美英苏中四国共商建立联合国。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可以反映出抗日战争(
)
A.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总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材料三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说说抗日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说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紧扣题干中的“1937年”“七夕之夜”“华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发生于1931年9月的东北,B发生于1935年的华北,C发生于1937年8月的上海,均与上述信息不符,排除;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对中国守军发动袭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七七事变爆发,故选D。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在距南京大屠杀43年前,日本在中国就进行过大屠杀”可以推测该事件发生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克平壤之后,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史实不符。故选B。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论持久战》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该著作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1942年1月”“湘北之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湘”是湖南的简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先后在湖南长沙发动两次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而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符合题意。1937年8—11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不符合题意;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B不符合题意;1938年6—10月的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C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限制“抗日战争期间”,“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但实行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抗战,中共采取了联合地主阶级,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的措施,A符合题意。打倒北洋军阀是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改善农民生活是党每个时期的目标,但是材料突出“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C不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消灭地主阶级的政策,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符合题意,故选B。
16.答案:C
17.答案:(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8.答案: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