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D.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实业救国
B.扶清灭洋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5.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
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
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7.“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8.“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9.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尊孔复古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
10.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与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1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成立于哪一年?(
)
A.1921
B.1922
C.1923
D.1924
12.“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图是今天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从1922年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中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这一高潮推向了顶峰的事件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省港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6.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反帝反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与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存在怎样的关系。请你判断中共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写出这次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并举出一例史实证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所以材料中“启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学”,故选C。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故A符合题意。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刘半农创造“她”字,与“他”字并
用,表明新文化运动强调尊重女性,提倡男女平等。故
选B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
7.答案:A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注入新的、更为强大的、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9.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传统价值的立足点,故D符合题意;尊孔复古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B;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的主力军作用,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
11.答案:A
12.答案:A
解析:“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
13.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是在1927年,因此③北伐战争的胜利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故答案为B。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
(3)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根据附表申“《青年杂志》”“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可知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根据“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可知是指五四运动;根据“1921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可知增加现实政治宣传;根据“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可知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当时的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十月革命)、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民主思想传播)等因素来阐述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品质。在当时民族危机背景下,体现了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五四运动中勇于担当的精神,言之合理即可。
18.答案:(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中共一大。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