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广东省人数最多的原因是(
)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民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南方经济的开发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中共二大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这段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A.放弃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B.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C.受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
D.明确了民主革命原则
3.“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4.在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帝制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投身其中,挟数十次起义的经历成为共和元勋,可以说“为理想而执着,因理想而无所畏惧”,下面关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正确的是(
)
①创建中国同盟会
②直接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③发表《讨袁檄文》,号召护国战争
④创建黄埔军校
⑤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5.“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以上为近代某校的校歌。下列对这所学校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B.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C.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D.它是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试验场和发源地
6.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政府,它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幌子,在“革命”外衣掩盖下,实行反革命独裁统治。这个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学校组织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南昌,你认为这次旅游主要是为了了解(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人民军队的诞生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①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八七会议
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③三湾改编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
秋收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
D.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0.“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11.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A.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红军纪律严明
C.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折
D.红军胜利会师
12.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长征(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3.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次会议(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4.长征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约50条江河,翻过了50多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6万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共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B.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长征为国共合作抗战奠定了基础
15.重庆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位于酉阳的南腰界是土地革命时期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里实现会师的红军队伍是(
)
A.红一和红二方面军
B.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D.红六军团和红三军(红二军团)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说说从图1到图2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原因。指出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
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如下∶
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17.会师歌
27.团结就是力量
05.工农兵联合起来
21.到敌人后方去
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09.西江月.井冈山
22.游击队歌
3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3.遵义城头霞光闪
25.保卫黄河
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①明确写出所选歌曲的名称;②指出该歌曲对应的历史现象;
③简要概述这一历史现象;④全面准确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描写的是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当时的背景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一致的呼声,所以目的是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解析:“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反映了土地革命是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立都发生在1927—1937年,“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发生在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发生在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D三项。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据材料“我见过红军,
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
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
都归还”可知,这反映了红军纪律严明,所以B项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与“分界线”相符。故选D。
1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这是分水岭”“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C符合题意。A指的是三湾改编,排除;B开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D是中共七大的内容,排除。故选C。
14.答案:B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冲破敌人重围,到达黔东根据地,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在南腰界会师,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16.答案:(1)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原因: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难以攻打和占领中心城市;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能够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最后达到夺取城市的目的。道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7.答案:示例: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概述——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国民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出现高潮。评价——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明显的提高,为中共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重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