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北宋初年,四川用铜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铜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铜钱。成都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创民间金融的先声。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各种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掌握铜钱、纸币、白银在不同时期的流通情况。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认识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运转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课,中国与世界在同步时期货币的发展情况,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
3.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认识认识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运转的影响。
4.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
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
壹
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货币
中国古代的货币是如何演变的?
秦和秦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效仿秦使用铜币进行贸易,如秦始皇的“半两”钱;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铜币的重量和大小都在不断降低。在宋朝货币不足的情况尤为明显。
贝币
铜铸币
秦半两
货币不足的情况使货币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交子的诞生可谓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因为躲避隋唐战乱,四川的经济相对独立,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繁荣,同时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于是作为商业信用凭证的交子产生。起初,交子由四川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诉讼频起。朝廷下令将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应对铜币流通量不足的问题宋朝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哪些变化?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交子为什么会诞生呢?
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的后果是什么呢?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为解决这种情况,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材料?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美]韩书瑞《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那么白银成为货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
原因:白银货币化使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白银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凊朝前期,市场上钱银并行流通。大宗交易用银两,小额支付用制钱。从货币文化内涵上足以彰显当时的天朝心态。在前近代到19世纪,中国人仍然习惯于把自己看做是世界第的。这种心态,类似于作为种族本能的集体意识,这种无意识实际上就是学术界统称的天朝心朝心态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通过吸收并加以融合逐渐弱化,而中华民族具有接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并变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成为先进中国人爱国主义、救国救民的主题动力,并为国富民强寻找金融改革的现代化之路。
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民国初年,北京民国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材料一?白银危机(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经济危机)发生后,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外汇本位的法币制度。但从历史经验看,
由于此举是以英镑、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外围”货币(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因此币值稳定性决定于中心货币的支持程度。当二战后随着地缘关系改变,来自中心货币的支持趋弱,法币就被推向了恶性通货膨账的不归路,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材料二1935年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48年,因发行量过大,法币被金圆券代替。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制之后实行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3)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
(4)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5)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以失败告终。
法币
金圆券
与国民党统治同时期的共产党统治的解放区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我们发行了新中国沿用至今的货币,这种货币是什么呢?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材料?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国有官僚资本)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包括“银元之战”(打击银元投机)、“米棉之战”(打击米棉投机)、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新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摘编自温铁军等《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的稳定有什么意义?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
贰
(一)金本位货币制度
材料?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上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高明振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
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材料一?
1816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英镑和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英镑开始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1826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银行法》,鼓励设立股份制银行,逐步开始大力推动英镑的跨境贷款。1844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银行特许法》,将维护英镑的可兑换性确定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授权中央银行和各国央行开展货币互换等合作。英国央行充分借助货币发行权力以及货币政策影响英镑的市场利率和流动性,灵活调节国际收支,成功引导了各国对英镑的预期,奠定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订了贸易协定《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和欧洲其他国家签署了类似的贸易协定,构筑了以英国为核心的全面区域贸易网络。以贸易便利化为理由,英国的大多数贸易伙伴国家被要求以英镑计价结算。
——摘编自孟刚《货币国际化经验对“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金本位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标准的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等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从1943年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凭借其强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凯恩斯计划”。1944年7月1日,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终结,这也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的形成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美元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各国代表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材料?“特里芬难题”,是耶鲁大学教授、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既要求美国必须长期是贸易逆差国,又要求美元的稳定和坚挺。这两者相互矛盾,出现两难的境况,形成一个悖论。”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削弱,美元购买力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1)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①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結算和储备货币注定了美元会流岀美国在其他国家沉淀;
②另一方面要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就需要美元始终稳定与坚挺美国必须长期是贸易顺差国这两方面相互矛盾。
(2)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军备竞赛、西欧和日本的竞争、石油危机等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导致美元危机,美国频繁爆发经济危机。
(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2)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21世纪,美元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深化探究
探究一:中国货币演进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的货币文化
(1)从货币的起源看,中国古代典籍中和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货币的记载和流传资料。
(2)从货币的演进看,从秦代统一币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出现了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的局面。
(3)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和对外关系。中国货币既同外国货币有联系,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有不小的影响
2.琳琅满目的货币形制
(1)货币种类:历代所用货币有钱币、金银货币、纸币、谷帛货币等四大类别,各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货币代用品、代价券等。
(2)货币体制:同时流通的多种货币,职能作用因时因地和因政局形势变化而不同,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主辅币关系,没有固定的比价,也没有确切的货币本位,形成十分复杂的多元化货币体制。
深化探究
3.复杂多变的货币流通
(1)货币流通渠道:在货币投放方面,宫廷费用、赏赐、力役营建等无不渗透着封建统治集团的挥霍浪费;在货币回笼方面,租赋关征、盐铁酒茶专卖、进奉纳贡等集中体现出封建政府的横征暴敛、盘剥人民。
(2)历朝滥铸滥发和通货膨胀:历代统治者紧紧抓住货币发行权,只是为了满足财政上的需要,铸币减重、滥发纸钞等现象不断出现,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此起彼伏,导致货币流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4独放异彩的货币思想
(1)东周已有子母相权说还有管仲的“轻重论”,都认识到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十分重视对轻重的掌握,要求金属货币所含金属量及其货币计算单位,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
(2)北宋沈括首创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认为钱的流通次数越多,所起作用越大;南宋叶适推论出在货币职能中,首先要特别重视发挥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探究一:中国货币演进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探究二:影响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变化的因素
(1)经济因素:
①国家的经济实力变化;②黄金的产量,黄金储备的分布;③经济危机、石油危机。
(2)政治危机:
①世界格局的变化(如凡尔顿——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
②战争和经济危机导致的局势动荡。
(3)战争因素:世界大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
随堂训练
1.1953年,河南安阳殷墟附近发掘的160座左右的平民墓中,83座有殉贝。从有些贝的放置位置看,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这说明当时(
)
A.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
B.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
C.贝作为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
D.人们的审美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
C
解析:依据材料“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知,殷墟墓葬中的殉贝具有货币的含义,是财富的象征,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殷墟墓葬中的殉贝,而非平民的社会地位,故B项排除。从材料“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以看出,殉贝应该不是装饰品,材料也没有涉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故D项排除。
随堂训练
2.南朝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造不足值的“沈郎钱”,另外还铸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并且允许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环五铢钱等小钱。而北朝发行的货币,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由此推知,南北朝时期(
)
A.“大一统”的形势遭到削弱
B.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劣币泛滥加剧了社会动荡
D.货币体系呈现出灵活多样性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不论在南朝,还是在北朝,货币的发行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货币混乱现象,甚至出现很多劣币,这势必会对社会形势造成极大影响,加剧了社会动荡,故选C项;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与动荡并存的时期,不是“大一统”局面,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的混乱现象,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关系,排除B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货币发行非常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更谈不上其灵活多样,排除D项。
C
随堂训练
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领域中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白银的广泛应用,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银的产量,故D项排除。
随堂训练
4.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解析:“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
故A项正确。
A
随堂训练
5.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解析:由所学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故A项正确;题干只涉及解放区,不可能结束国统区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排除B项;题干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无关,排除C项;战略反攻在1947年已经开始,排除D项。
A
随堂训练
6.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近41%。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
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
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美国的货币政策。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商品出口,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通过令银行停业整顿的方法逐步实现了银行业的恢复,排除A项;美元贬值政策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根源不会根除,排除B项;美国实行美元贬值政策会引起贸易摩擦,加剧各国矛盾,排除D项。
C
随堂训练
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原财政部长福勒曾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D.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制度内容是“双挂钩、一固定”,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C项正确。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不是直接与黄金挂钩,A项错误;美元是与黄金挂钩,不是与马克和白银挂钩,B、D两项错误。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