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19:59:49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会认“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17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
3.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路甬祥的作品,透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提问策略,学生自主运用学到的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借助课后清单的问题,以及学习伙伴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旨在让学生能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借用这篇课文,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提问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筛选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17个词语。
难点: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千里眼、顺风耳图片)
看图片猜人物,说说两位神仙的特异功能。
2.说到神仙的特异功能,你的脑海里闪现过那些词语?(上天入地、腾云驾雾、长生不老、呼风唤雨……)
曾经,我们以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都只是神话故事里面的神仙才能做到的,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7呼风唤雨的的世纪》。
二、习字解题
1.板书课题。
指导识记“唤”。(熟字换偏旁、编顺口溜、字理识字、字群识字)
2.课题质疑:现在请你再一次朗读课题。思考,读完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小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会提问的孩子!宋代的陆九渊先生曾提出“为学患有疑,疑则有进”,可见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神话人物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神仙的“呼风唤雨”的特异功能与课题对比,碰撞出强烈的疑问火花,为学生学文铺下感情基础。“唤”的字理识字与字群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板块二:初读课文,自主提问
一、回顾策略,掌握方法
1.
有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后,在文章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六个问题。请你结合之前掌握的提问策略,说说你从这六个问题中受到什么启发。
2.小结: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给人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二、任务驱动,初步掌握
1.自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旁边做记号。自学任务二:读课文时,边读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把你的问题写在文中或文后。
2.
(1)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认读词语:技术、奥秘、获得、物质、哲学、依赖、潜入、百亿、探索、船舶、
呼风唤雨、波特兰·罗素
(2)看图猜词语:电视、电灯、收音机、程控电话、汽车、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3.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
预设1:我提出来的问题是:1.“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2.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为什么还要写20世纪以前人们的生活情景?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4.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5.未来,科学技术将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预设2:我提出来的问题是:1.文中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写两个设问句,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程控电话”?3.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把地球变成“地球村”?4.
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引用波特兰·罗素的名言?5.未来生活还会有什么发明或发现?
小结:这两位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现在请你思考,帮这两位同学整理、合并同类问题,你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填写一份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将识字教学与提问的梳理有机融合起来。运用已学的提问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借助课后题,学习筛选问题
一、借助清单,梳理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学生阅读,思考:哪个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更大?并说说理由。
2.探究1: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探究2:“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点拨:没错,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蓬勃向上的形势,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呢?
小结:问题二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探究3: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
3.引导小结: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还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所以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牛刀小试,现在请你帮这两位同学整理问题清单。
二、梳理清单,筛选问题
1.牛刀小试:梳理两份问题清单。
2.小结:在整理问题清单时,可以将不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删除,将同类问题进行合并整理,这样更能帮助我们筛选出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问题。这张问题清单就是根据以上方法整理出来的。
3.筛选出两个能帮助理解课文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
【设计意图:以课后问题清单为例,帮助学生从
课文的角度梳理问题,从而筛选出最能帮助理解课文的问题,提高学生筛选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提问的质量。】
板块四:写字练习,巩固识字
一、观察汉字,寻找发现
1.字谜识记“善”,点拨字理识记“善”。说到善字,请大家看善的甲骨文,你会看到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下面部分是眼睛,上面部分是羊,羊代表着吉祥,甲骨文的善表示看起来十分美好。我们再看金文的善,羊的下面部分变成两个“言”,表示两个人用吉祥的话在交谈。在现代汉语,善代表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比如善良、善心,善也表示好的行为、品质,比如行善;还表示友好、和好,比如友善、和善。
2.
“技”、“亿”、“核”这三个字左窄右宽,亿”的横折弯钩的弯尽量向左。
3.
“奥”下面的“大”,横要长,拖住上部,撇捺舒展。
4.
“纪”的右边部分是己,最后一笔不要出头,不要写成“已”。
5.
“质”的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撇,不要写成“厂”。
二、写字练字,巩固识字
完成《小学语文写字》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词语听写,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呼风唤雨
世纪
技术
改变
程度
超过
幻想
奥秘
改善
2.校对订正。
二、借助词语,概括内容
1.
借助听写的词语,简要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
上节课,我们筛选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听写词语,巩固字词,夯实字词基础。引导学生借助听写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一举两得,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板块二: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一、问题引领,自学突破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筛选出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2.任务驱动,自学研究。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做批注。
二、交流分享,理解课文
1.集体研讨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1)学生交流
(2)在学生汇报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①引导辨一辨“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②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明和发现”相关语句。
(3)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①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科技带来的强大力量。
②思考:什么是“地球村”呢?为什么说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地球村”呢,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2.集体研讨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
(1)过渡:是的,科技的发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人类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世纪;所以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前,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黑暗无光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黑暗无光的世界”的不便)
③仿照例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社会?
3.追问:没错,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很多幻想,在现代也纷纷变成了现实。你知道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呢?
三、拓展延伸,补充升华
1.作者在文末说“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哪些奇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空调、电冰箱、杂交水稻、青蒿素、钟南山……
【设计意图:紧扣筛选出的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在具体文本中,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提问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延伸,紧跟时事,将立德树人渗透在课堂。】
板块三:阅读推荐
拓展延伸
好书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附板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会认“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17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
3.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17个词语。
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
【设计理念】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路甬祥的作品,透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提问策略,学生自主运用学到的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借助课后清单的问题,以及学习伙伴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旨在让学生能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借用这篇课文,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提问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筛选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千里眼、顺风耳图片)
看图片猜人物,说说两位神仙的特异功能。
2.说到神仙的特异功能,你的脑海里闪现过那些词语?(上天入地、腾云驾雾、长生不老、呼风唤雨……)
曾经,我们以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都只是神话故事里面的神仙才能做到的,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7呼风唤雨的的世纪》。
二、习字解题
1.板书课题。
指导识记“唤”。(熟字换偏旁、编顺口溜、字理识字、字群识字)
2.课题质疑:现在请你再一次朗读课题。思考,读完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小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爱思考、会提问的孩子!宋代的陆九渊先生曾提出“为学患有疑,疑则有进”,可见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神话人物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神仙的“呼风唤雨”的特异功能与课题对比,碰撞出强烈的疑问火花,为学生学文铺下感情基础。“唤”的字理识字与字群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板块二:初读课文,自主提问
一、回顾策略,掌握方法
1.
有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后,在文章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六个问题。请你结合之前掌握的提问策略,说说你从这六个问题中受到什么启发。
2.小结: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给人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二、任务驱动,初步掌握
1.自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旁边做记号。自学任务二:读课文时,边读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把你的问题写在文中或文后。
2.
(1)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认读词语:技术、奥秘、获得、物质、哲学、依赖、潜入、百亿、探索、船舶、
呼风唤雨、波特兰·罗素
(2)看图猜词语:电视、电灯、收音机、程控电话、汽车、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3.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
预设1:我提出来的问题是:1.“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2.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为什么还要写20世纪以前人们的生活情景?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4.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5.未来,科学技术将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预设2:我提出来的问题是:1.文中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写两个设问句,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程控电话”?3.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把地球变成“地球村”?4.
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引用波特兰·罗素的名言?5.未来生活还会有什么发明或发现?
小结:这两位同学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现在请你思考,帮这两位同学整理、合并同类问题,你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填写一份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将识字教学与提问的梳理有机融合起来。运用已学的提问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借助课后题,学习筛选问题
一、借助清单,梳理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学生阅读,思考:哪个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更大?并说说理由。
2.探究1: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探究2:“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点拨:没错,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蓬勃向上的形势,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句诗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呢?
小结:问题二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探究3: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
3.引导小结: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还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所以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牛刀小试,现在请你帮这两位同学整理问题清单。
二、梳理清单,筛选问题
1.牛刀小试:梳理两份问题清单。
2.小结:在整理问题清单时,可以将不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删除,将同类问题进行合并整理,这样更能帮助我们筛选出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问题。这张问题清单就是根据以上方法整理出来的。
3.筛选出两个能帮助理解课文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
【设计意图:以课后问题清单为例,帮助学生从
课文的角度梳理问题,从而筛选出最能帮助理解课文的问题,提高学生筛选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提问的质量。】
板块四:写字练习,巩固识字
一、观察汉字,寻找发现
1.字谜识记“善”,点拨字理识记“善”。说到善字,请大家看善的甲骨文,你会看到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下面部分是眼睛,上面部分是羊,羊代表着吉祥,甲骨文的善表示看起来十分美好。我们再看金文的善,羊的下面部分变成两个“言”,表示两个人用吉祥的话在交谈。在现代汉语,善代表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比如善良、善心,善也表示好的行为、品质,比如行善;还表示友好、和好,比如友善、和善。
2.
“技”、“亿”、“核”这三个字左窄右宽,亿”的横折弯钩的弯尽量向左。
3.
“奥”下面的“大”,横要长,拖住上部,撇捺舒展。
4.
“纪”的右边部分是己,最后一笔不要出头,不要写成“已”。
5.
“质”的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撇,不要写成“厂”。
二、写字练字,巩固识字
完成《小学语文写字》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词语听写,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
呼风唤雨
世纪
技术
改变
程度
超过
幻想
奥秘
改善
2.校对订正。
二、借助词语,概括内容
1.
借助听写的词语,简要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
上节课,我们筛选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听写词语,巩固字词,夯实字词基础。引导学生借助听写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一举两得,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板块二: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一、问题引领,自学突破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筛选出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2.任务驱动,自学研究。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做批注。
二、交流分享,理解课文
1.集体研讨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1)学生交流
(2)在学生汇报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①引导辨一辨“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②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明和发现”相关语句。
(3)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①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科技带来的强大力量。
②思考:什么是“地球村”呢?为什么说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地球村”呢,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2.集体研讨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之前”的样子?
(1)过渡:是的,科技的发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人类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世纪;所以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在科学技术没有改变人类生活前,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文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黑暗无光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黑暗无光的世界”的不便)
③仿照例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社会?
3.追问:没错,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很多幻想,在现代也纷纷变成了现实。你知道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呢?
三、拓展延伸,补充升华
1.作者在文末说“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哪些奇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空调、电冰箱、杂交水稻、青蒿素、钟南山……
【设计意图:紧扣筛选出的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在具体文本中,训练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提问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延伸,紧跟时事,将立德树人渗透在课堂。】
板块三:阅读推荐
拓展延伸
好书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