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敬业与乐业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7课 敬业与乐业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1 22:16:33

文档简介

第06课
敬业与乐业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教诲/晦暗
行业/言行相顾
乐业/音乐
B.骈进/迸发
禅让/百丈禅师
儒门/妇孺
C.承蜩/丝绸
仿佛/遁入佛门
解剖/陪伴
D.亵渎/阅读
层累/长篇累牍
秘诀/决定
2.下列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B.几处反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C.引用古籍名言时,运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D.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的现场交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的不二法门。
B.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2)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3)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A.tiáo
guō
zhù
chán
B.diào
guō
zhǔ
cán
C.tiáo
guō
zhǔ
chán
D.diào
guō
zhù
cán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一提到干练、开朗的王老师,无论是她所教的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无不称赞她的敬业乐群。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言行相顾。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②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③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④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⑤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⑥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⑦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A.⑤②⑦①③⑥④
B.⑥⑤①②④⑦③
C.⑥②①⑦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⑦④②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佛门(fú)
蜩翼(tiáo)
哭丧着脸(sàng)
B.禅师(chán)
旁骛(wù)
强聒不舍(guō)
C.赦免(shè)
亵渎(xièdú)
言不及义(jí)
D.调和(tiáo
hé)
妄想(wàng)
旁征博引(bó)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11.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1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B.你要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1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绿”的词性一样.
B.“实现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今天星期一”“走一趟”的结构各不相同。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D.“中国高铁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写下了有力的注脚。”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铁写下注脚”。
14.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用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__________。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6.对选段中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苦乐全在于主观的心,不在于客观的事。
B.从刻苦中得到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17.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身入其中,看职业变化、进展的状态。
B.要努力奋斗,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要做事专一,杜绝游思妄想,省却烦恼。
D.要有创造力,得到物外之趣,乐以忘忧。
18.如果在文中横线处加一句名言,较合适的一项是(

A.桥梁专家茅以昇说:“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B.《荀子》中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C.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D.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如果享受工作的乐趣.那么人间就会是天堂。”
19.对选文的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含蓄典雅,闲适自然。
B.通俗浅显,准确周密。
C.引用经典,说服力强。
D.条理清晰,生动有序。
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祥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0.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敬业乐群:
②断章取义:
2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3.说说第②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2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日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25.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中,作者主要论证一个什么观点?
26.选文第三段在论证上有重要作用,从论证思路的角度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27.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忱,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8.对选文第一句话“第二要乐业”在文中的主要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论述的话题。
C.引起听众的注意。
D.提出本段的中心观点。
29.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列举四个理由直接论述了什么?


A.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B.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D.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30.下列对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B.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
C.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反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D.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证明“乐业的重要性”是道理论证。
31.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选出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
B.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获得快乐。
C.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D.超脱专一做事的劳苦,在思接千载的神游中,得物外之趣。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2.选段文字的观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敬业。
33.对于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B.作者认为敬业的“业”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
C.文段中引用痀瘘丈人、孔子和曾文正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看法。
D.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的意义。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4.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并加以短评。
阅读下面内段,完成练习。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36.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38.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什么?
39.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并任选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课内阅读
《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0.上文的论点是?
41.解释文中加点词“旁骛”在文中的含义。
42.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①“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画线句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_____)
②“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作者这几句话是从反面来论证要敬业,属于道理论证。(_____)
43.根据文意,怎样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见第一段结尾句)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4.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5.从“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6.选文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怎样做才是“敬业”。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4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
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48.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_),意思是:
50.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51.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作者列举了四件事例驳斥了做工苦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_。
5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______)的作用。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53.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55.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56.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
57.“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58.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59.什么是“敬”?(用原文回答)
60.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61.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6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②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文本二)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③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63.阅读以上两个文本,概括它们各自的观点,比较其异同。
64.结合(文本一)第①段和(文本二)第②段中画曲线的内容,谈谈梁启超引用论据的习惯和论述效果。
65.比较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这些“问句”对议论所起的作用。
66.联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作者作文的目的,谈谈两个文本结尾的巧妙作用。
材料一: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
1922年8月14日梁启超对该校学生做了《敬业与乐业》的一次演讲。
材料二: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增辟《学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要内容;因其起到促进教育,灌输文化的作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最苦与最乐》就发表在1922年8月12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67.根据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敬业”。
68.选文第一段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6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加以概括。
70.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什么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7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⑤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72.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73.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4.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75.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7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敬业的看法。
阅读《敬业与乐业》,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⑥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⑦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⑧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⑨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7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8.第④段、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第④段画线句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画线句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第⑧段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请举一例说明。
80.阅读全文,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81.从本文的语言来看,演讲稿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第06课
敬业与乐业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教诲/晦暗
行业/言行相顾
乐业/音乐
B.骈进/迸发
禅让/百丈禅师
儒门/妇孺
C.承蜩/丝绸
仿佛/遁入佛门
解剖/陪伴
D.亵渎/阅读
层累/长篇累牍
秘诀/决定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多音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准确辨识能力。A项和C项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B项和D项中加点的字是形近字,平时要注意积累。
A.
都读huì、háng/xíng、lè/yuè
B.
pián/bèng、shàn/chán、都读rú
C.
tiáo/chóu、fú/fó、pōu/péi
D.
都读dú、都读lěi、都读jué
2.下列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B.几处反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C.引用古籍名言时,运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D.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的现场交流。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演讲词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B.
本文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的是设问句,而非反问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答案】B
【详解】
A.全副精力。
C.直捷。
D.妄想。
故选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的不二法门。
B.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答案】A
【详解】
A.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符合语境;
B.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多含贬义。句中望文生义,误解为“现在可以吃饱饭了”;
C.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含有贬义,与“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矛盾;
故选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2)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3)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A.tiáo
guō
zhù
chán
B.diào
guō
zhǔ
cán
C.tiáo
guō
zhǔ
chán
D.diào
guō
zhù
cán
【答案】A
【解析】
【详解】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调和”:谐调和畅;调解使和好。读“tiáo
hé”。再如“蛀米虫”:能咬粮食的小虫。“蛀”读“zhù”。注意据义定音。故选A。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一提到干练、开朗的王老师,无论是她所教的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无不称赞她的敬业乐群。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言行相顾。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断章取义”是指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与语境不符。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②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③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④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⑤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⑥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⑦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A.⑤②⑦①③⑥④
B.⑥⑤①②④⑦③
C.⑥②①⑦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⑦④②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本题⑥⑤首先提出什么是“事”
,然后①亮明观点,凡事可敬。②④举例说明“事”的范畴。⑦举例说明事可敬,③总结。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佛门(fú)
蜩翼(tiáo)
哭丧着脸(sàng)
B.禅师(chán)
旁骛(wù)
强聒不舍(guō)
C.赦免(shè)
亵渎(xièdú)
言不及义(jí)
D.调和(tiáo
hé)
妄想(wàng)
旁征博引(b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BCD三项正确。A项修改为:A.
佛门(fó)
哭丧着脸(sang)。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答案】D
【详解】
A.关联词语使用有误,应该将“尽管”改为“不仅”;
B.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称号”;
C.语序不当,缺少主语,应该将“利用和开发”改为“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应树立”的前面加上“我们”;
故选D。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答案】A
【解析】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此句中引用文章中的话,句末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11.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答案】D
【解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中庸》的第十四章,不是出自《论语》
1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B.你要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答案】D
【详解】
“理至易明”是“道理极容易明白”的意思,所以“道理上的理至易明”语意重复,使用不当。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1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绿”的词性一样.
B.“实现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今天星期一”“走一趟”的结构各不相同。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D.“中国高铁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写下了有力的注脚。”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铁写下注脚”。
【答案】C
【详解】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不是假设复句。故选C。
14.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答案】C
【解析】
A、百行(háng)业为先
(读xing.二声
意指做工作要勤奋,敬业乐业。)
B、征(zhèng)引
(正确读音:
zhēng
yǐn)佝(gǒu)偻(lóu)(正确读音:
gōu)
D、旁鹜(wù)(改为:旁骛)
二、填空题
15.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我们要敬业。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的位置上一般在文题、文首或文末,需要自己概括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阅读全文可知,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即“我们要敬业”,然后具体阐述“何为敬”“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等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用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__________。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6.对选段中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苦乐全在于主观的心,不在于客观的事。
B.从刻苦中得到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17.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身入其中,看职业变化、进展的状态。
B.要努力奋斗,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要做事专一,杜绝游思妄想,省却烦恼。
D.要有创造力,得到物外之趣,乐以忘忧。
18.如果在文中横线处加一句名言,较合适的一项是(

A.桥梁专家茅以昇说:“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B.《荀子》中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C.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D.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如果享受工作的乐趣.那么人间就会是天堂。”
19.对选文的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含蓄典雅,闲适自然。
B.通俗浅显,准确周密。
C.引用经典,说服力强。
D.条理清晰,生动有序。
【答案】
16.C
17.D
18.D
19.A
【分析】
16.选段中,作者首先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好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之“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人类理想的生活”。故选C。
17.D.“得到物外之趣,乐以忘忧”是建立在乐业的基础上的,D项错误。故选D。
18.本段论述的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一观点,高尔基的话强调的是“享受工作的乐趣”所带来的好处,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观点。故选D。
19.这是一篇演讲词,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经据典时也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论证时条理清晰,生动有序。含蓄典雅、闲适自然不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故选A。
【点睛】
阅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祥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0.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敬业乐群:
②断章取义:
2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2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23.说说第②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2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答案】
20.①指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②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21.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观点。
22.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
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23.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24.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分析】
这篇文章首先点明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段点明分论点“要乐业”,接着用生活小事引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然后论证如何做到乐业,并用孔子的话进行总结。
20.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做题时结合选文内容进行理解即可。
①敬业乐群: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指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②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21.
本题考查论点的判断以及论点提出的方法,根据“‘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可以看出针对的现象是人们认为做工苦的现象,而论点就在开头“第二要乐业”,所以观点就是“要乐业”。
22.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根据文章中有事例,可以判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应用了孔子的话,是道理论证,将不同的看法进行对比,是对比论证,然后找出句子,具体分析,用论证方法的答题模式解答即可。
2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根据开头是对话,可以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并且由故事引出论证的观点;表达上,可以看出对话特别通俗和生活化,所以通俗易懂而且贴近生活,非常自然。
24.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如“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等等进行分析,概括解答,意思对即可。
【点睛】
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
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日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25.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中,作者主要论证一个什么观点?
26.选文第三段在论证上有重要作用,从论证思路的角度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27.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25.论述人们有业的必要性。
26.本段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无业很怕,从反面论述有业很重要,与第四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述人们有业的必要性。
27.把没有职业的懒人比喻成蛀米虫、盗贼,形象地告诉人们没有有职业的懒人是方恶之首,是要彻底讨伐,万不容赦的,从而进一步论述人人都要有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分析】
25.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根据最后一段中的“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提炼可知本文论点。
26.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细读文本可知,本文第一段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第二段到第五段论述了有业之必要。第三段用引用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在。第四段引用一位老僧的例子证明了有业必要。这两段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
2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修辞,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把无业之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无业的懒人的危害性,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痛恨,从反面论述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忱,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28.对选文第一句话“第二要乐业”在文中的主要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论述的话题。
C.引起听众的注意。
D.提出本段的中心观点。
29.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列举四个理由直接论述了什么?


A.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B.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D.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30.下列对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B.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
C.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反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D.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证明“乐业的重要性”是道理论证。
31.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选出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
B.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获得快乐。
C.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D.超脱专一做事的劳苦,在思接千载的神游中,得物外之趣。
【答案】
28.D
29.B
30.C
31.D
【分析】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选文,可以看出,首句“第二要乐业”是作者对“我们对于职业应采取的态度”这一话题的第二个见解和主张,能够统摄全段,所以这句话提出了本段的中心观点。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四个理由前面的内容“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可知,这四个理由论述的问题是“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故选B。
30.C.表述错误。这段话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会觉得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故选C。
31.D.有误。仔细阅读文中的四个理由,根据“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可知,“在思接千载的神游中,得物外之趣”表述错误。故选D。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因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2.选段文字的观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敬业。
33.对于选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B.作者认为敬业的“业”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走上社会以后,所从事的职业。
C.文段中引用痀瘘丈人、孔子和曾文正的话都是作为道理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看法。
D.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了“敬”的意义。又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与个体生活的意义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4.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并加以短评。
【答案】
32.D
33.B
34.道理论据,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
3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将自己敬业的心得写出来,然后举一个自身事例,说明自己敬业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只要按顺序一步步解答即可。
【分析】
32.寻找或提炼论点。细读文段内容可知,这两段主要围绕“敬业”二字来讲,选项A只是讲了敬业的含义,B讲了敬业的必要性,C项讲了敬业的作用,都显得片面,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文段的观点,故选D。
33.A.
“是完全一样的”说法太绝对,不合文意;
C.
引用《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中的话是从正面证明,引用孔子和曾文正的话从反面证明;
D.
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故选B。
34.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②段引用曾文正说的话,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由“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可知是从反面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也就是我们做到要敬业。
3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李素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但她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付出自己所有的辛劳,尽心做一个最好的售票员,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她做到了天下第一人,因为她用自己的力量,把售票员的工作做到圆满,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就会做到天下第一人。
阅读下面内段,完成练习。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36.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38.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什么?
39.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并任选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答案】
36.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或要乐业
37.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38.引出话题
39.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作用:引用孔子的话作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
【分析】
36.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本段首句即提出论点:要乐业。也可从文中“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一句提炼出中心论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7.本题考查补充论据。开放类试题,是大家熟知的名人事例,能证明论点的正确即可。本文的论点是“要乐业”,也就是要以自己的职业为乐。可以补充居里夫人的例子,她热爱科学研究,以职业为乐,在成吨的废渣中提炼“镭”,不惧劳苦,乐在其中。还可以补充瞎子阿炳的故事,他生活困顿,身有残疾,却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以音乐为乐,最终谱出传世名作——《二泉映月》。
3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从而引出议论的话题:乐业。
39.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选段末尾“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引用孔子的名言,这是一处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选段开头列举那些哀叹“做工好苦”的人以职业为苦的表现,“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列举了以做工为乐事的人的表现,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当中突出强调了“要乐业”的观点。
课内阅读
《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0.上文的论点是?
41.解释文中加点词“旁骛”在文中的含义。
42.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①“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画线句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_____)
②“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作者这几句话是从反面来论证要敬业,属于道理论证。(_____)
43.根据文意,怎样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见第一段结尾句)
【答案】
40.要敬业
41.“旁骛”指工作分心、精力不集中。
42.


43.提示:扣住关键句来发挥即可。(“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解析】
40.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根据第一段“第一要敬业”可知此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敬业”。
4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旁骛”本义指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这里根据语境“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旁骛”是指工作分心、精力不集中。
42.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析。(1)对,“劳作与不劳作”正反对比来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2)对,“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从反面来讲道理论证要敬业。
4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此题根据题目找到第一段到最后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来理解。如,李素丽,一个普普通通的售票员,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个尽职尽责,付出自己所有的辛劳,做到了全中国最好的售票员,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她做到了天下第一人,因为她用自己的力量,把售票员的工作做到圆满,我想没人都应该有责任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就会做到天下第一人。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回答问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4.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5.从“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6.选文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怎样做才是“敬业”。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4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答案】
44.我们要敬业。
45.我明白了做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46.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做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47.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
【解析】
44.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看法,且是正面的观点,态度很明确。其次,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提炼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从“第一要敬业”可以概括提炼出选文的观点:我们要敬业。
45.这道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的大意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所以我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轻松自如。这个故事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4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议论文的一般是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決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阐述怎样才能作到敬业;然后举木匠和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敬业。接着从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话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最后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47.这道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的能力。注意所补充的论据一定要能够证明选段的观点,既要喜欢自己的工作,更要踏实认真把它做好,作到极致。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清洁工人,我们也可以举其他行业的,比如食堂的师傅、学校的保卫、我们的老师,社会上的导游、商场的售货员等。注意要结合选文观点进行分析。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
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48.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_),意思是:
50.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51.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作者列举了四件事例驳斥了做工苦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_。
5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______)的作用。
【答案】
48.(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
49.《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
50.B
51.要乐业四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2.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解析】
4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层累:
重重叠叠的层次;骈,指二马并驾。骈进:一同前进。
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对文学常识牢记。选自《论语》。然后细读原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然后解释即可。
50.本题考查学生对复句关系的把握。B是并列关系复句,其他为条件关复句。故选B。
5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用原文回答即可。结合“第二要乐业”,故本段内容论述的是“乐业”。“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等四个方面来论述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5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结合句子的位置分析即可。在第一段,一般是总领全文。中间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这句话在中间段。放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总结,一个“为什么呢”引起下文四方面的论述。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53.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孔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55.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56.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________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________个方面证实了_________。
57.“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的作用。
【答案】
53.
(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
54.
《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
《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55.
B
56.
要乐业
做工好苦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7.
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解析】
53.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可以突破关键字理解词语。骈指两马并驾。骈进指一同前进。
54.此题考查对理论论据的了解和作用的理解。细读原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可以总结答案:第一句证明“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55.B是并列关系其他为条件关系。
56.此题考查概括能力,读原文可以总结答案。
57.这句话放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总结,一个“为什么呢”引起下文四方面的论述。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58.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59.什么是“敬”?(用原文回答)
60.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61.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6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答案】
58.我们要敬业。
59.“主一无适便是敬。”或“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60.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61.道理
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6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分析】
58.
阅读全文,了解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即可了解第一句即是论点。
59.
文章的开头部分即说到“敬”的含义,抓住“用现在的话讲……”一句概括即可。
60.
首先要了解常用论证方法与特点,根据语句内容来判断。引用名言为道理论证中的引用论证,根据文段内容来说明其论证的道理。
61.
结合本文论点“要敬业”从论证的方法方面来分析此句是从反面说理来证明论点的。
62.
可以从生活中举“敬业”或“不敬业”的事例,说明“敬业”的重要性。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②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文本二)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③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63.阅读以上两个文本,概括它们各自的观点,比较其异同。
64.结合(文本一)第①段和(文本二)第②段中画曲线的内容,谈谈梁启超引用论据的习惯和论述效果。
65.比较两个文本中画横线的语句,分析这些“问句”对议论所起的作用。
66.联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作者作文的目的,谈谈两个文本结尾的巧妙作用。
材料一: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
1922年8月14日梁启超对该校学生做了《敬业与乐业》的一次演讲。
材料二: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增辟《学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要内容;因其起到促进教育,灌输文化的作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最苦与最乐》就发表在1922年8月12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答案】
63.文本一论点是要以职业为乐,文本二论点是尽责任才是乐事。两文都论述完成职业的快乐,文本一侧重说乐业的原因,文本二侧重说责任不同快乐不同。
64.文本一第①段和文本二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既有转述普通人俗语和常见观点的论据,又有多次引用孔子圣贤名言的论据。由此可见梁启超善于引用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使论述轻灵而又厚重,说服力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65.示例:文本一画线句连续运用三个问句,加强反驳语气,引发后文论述。文本二画线句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否定常见看法,提出论点。这些“问句”,常列举错误观点借以反驳;或起到引发论点,引起论述,推进论证的作用。
66.文本一是一次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演讲,目的是重申“敬业乐群”的校训,结尾时再次明确论点,收束全文,对听众发出号召,增强演说效果。文本二是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讲究说理明白,通俗易懂,作者在文章结尾补充论述责任是逃避不掉的,使文章论述更严密,很好地对读报者起到提升修养、灌输文化的作用。
【分析】
63.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论点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抓住关键句分析概括。
文本一从“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可概括论点为:要以职业为乐。文本二从“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可概括论点为:尽责任才是乐事。
两文都论述完成职业的快乐,文本一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展开论述,中间过渡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表明文本一侧重论述乐业的原因。文本二作者先用设问句提出观点,从“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可知,文本二侧重论述责任不同,快乐也不同。
64.
本题考查理解论据作用的能力。要读懂全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论据作用。从文本一第①段和文本二第②段画曲线句子看,“做工好苦呀!”“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转述普通人的话,很接地气,通俗易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是俗语,说服力强,深入浅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无入而不自得”是引用孔子圣贤名言,更具有思想性和权威性。由此可见,梁启超善于引用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多角度选用论据使论述轻灵而又厚重,更具有说服力。
65.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要读懂文章,把握作者观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作用。文本一画线句连续运用三个问句,针对日常生活的现象,列举错误观点借以反驳,加强反驳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发后文要以职业为乐的论述,起推进论证的作用。文本二画线句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加强了语气,否定常见看法,然后旗帜鲜明提出论点尽责任才是乐事,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6.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要读懂文章,把握作者观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作用。文本一画线句“不愿意做逃得了吗?”“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为什么呢?”连续运用三个问句,针对日常生活的现象,列举错误观点,一一进行反驳,加强反驳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发后文要以职业为乐的论述,起推进论证的作用。文本二画线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加强了语气,一一否定常见看法,然后旗帜鲜明提出论点“尽责任才是乐事”,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个画线句,相同点都是连用问句列举错误观点,然后逐一反驳,起到引出论点,引起论述,推进论证的作用。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瘘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67.根据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敬业”。
68.选文第一段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6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加以概括。
70.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什么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7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答案】
67.做一件事,就要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事上头。
68.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69.示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意思相近即可)
70.道理论证。从道理上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1.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即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凡职业都要达到孔子所说的“乐之”的境界,并不懈追求,力争获得成功。作为学生,对待学业更应入脑、走心。蓄
【分析】
6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紧抓标志性词句回答。“用现在的话讲”,表明可借鉴
“现在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68.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第一段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论证的观点一般在上下文中,要结合结合关键句子分析。“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并没有高下”“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可知下文中“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是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观点。答题模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6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成语的把握能力。问题定位到第二段,先找到关键句子,
由“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句子,可知表达的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心思集中,由此可想到成语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和专心致志等成语。
70.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引用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坐这山,望那山”指不敬业,“一事无成”指出不敬业的危害,作者的正面观点是人人要敬业,故而此名言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是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7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谈感悟的能力。一要结合文本,二要结合实际。“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本文中即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表述的敬业精神及“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表述的乐业精神;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自己的学习中应如何做到“敬”与“乐”。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⑤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72.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73.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4.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75.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7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敬业的看法。
【答案】
72.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73.举例论证。列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论述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74.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者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所举事实论据强调“趣味”即可)
75.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76.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72.
①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结合文章题目“敬业与乐业”,再结合文章内容,特别是首尾段,可知此文开头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结合文章论述的内容“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可知是围绕中心论点中的“敬业乐业”来展开的,揭示全篇要论述的要点,因此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73.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③段划线句子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具体有力地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74.
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本题所写事实论据要契合“乐业”这一观点,注意论据的典型性,要有说服力。如,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时候,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一直抱着希望,从未觉得无聊与枯燥;交警每天站在路边指挥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他们的乐趣就在于维持交通的畅通无阻;医院里的护士每天给病人打针送药,为病人驱走病魔的折磨,他们的乐趣在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的走出医院。
75.
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引用《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
76.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合理阐述即可。如,作为一名学生,对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话“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真正认识到要专一于学习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谦逊地对待所学的内容,便是“敬业”。
阅读《敬业与乐业》,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