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2.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
珐琅
脂粉
B.耗费
绸缎
制载
C.赞誊
缀满
赃物
D.分亨
恍若
行窃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6.下列作品不属于雨果的一项是(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复活》
D.《悲惨世界》
7.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8.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B.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废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C.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9.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
——北魏
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C.《陋室铭》——刘禹锡
——宋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法国
10.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1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13.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14.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15.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1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0.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2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二、现代文阅读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
23.文中加点的“体面”“出色”“赞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5.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6.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9.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传流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的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200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的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做何感想?
30.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1.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3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
(有删改)
34.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35.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36.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37.近几年,人们一直号召重建圆明园。你对重建圆明园持什么态度?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38.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有朝一日
B.荡然无存
C.富丽堂皇
39.“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文中有很多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试着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谈谈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1.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它们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叶匡政
①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今日宣布,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都“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
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就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
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今年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他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43.(小题1)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4.(小题2)第③段“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加点的两个“强盗”各指什么?
45.(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具体含义。
46.(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面对“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这件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47.“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8.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9.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题文)课外拓展
1944年春,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诺曼底空投了伞兵,青年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
安道特着陆后,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农舍,他朝那房子奔去,急急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的法国女人。
“我是一个美国兵。”安道特说,“你愿意收藏我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把他带进屋里。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坐在饭桌旁,惊异地盯着他。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搜查这附近唯一的一间农舍,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伞兵。德国人按惯例,不加审讯,就把那个法国女人的丈夫拉到院子里枪毙了。妻子和孩子大哭起来。_____________于是把安道特暂时关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锁上。
棚屋后边有个窗户,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德国人发现了他,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从当时的情况看,逃跑毫无希望。他刚跑进树林——悉心经营的,没有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喊。看来抓住他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一注。
他往回跑,再次越过田野,来到小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法国男人的尸体。他敲着厨房的门,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眼泪模糊。他们面对面,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收藏我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又一次把他送到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士兵没有再来到这户人家。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0.(小题1)在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哪一句?
A.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倒有一场争议,而争议又无结果。
B.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因为有一场争议。
C.对于如何处置这个战俘的问题,德国士兵争了起来。
51.(小题2)文中法国女人说的两次话中都有“当然啦”,对这句话,下面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我应该保护你,因为你为解放我们而战。”
B.从道义上讲应该保护这个美国兵,但可能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个法国女人只好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
C.第一次是模棱两可的,第二次是十分肯定的。
D.“我十分欢迎你,因为你是盟军。”
52.(小题3)法国女人第二次的话比第一次的多了一个字:“快”,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_____。
53.(小题4)第五段中“唯一的一间农舍”中“唯一的”能不能去掉?你怎么看?
54.(小题5)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两个破折号之间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小题6)如果要为这篇文章加标题,你认为下面的题目各是从什么角度来定的,请选择。
(1)第二次选择
(2)自我牺牲
(3)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法国女人
A.主人公
B.情节
C.所表达的主题
56.(小题7)给这篇文章加个议论性的结尾吧。
主题阅读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57.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58.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59.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_______的心情。
60.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61.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62.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哭泣的圆明园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棒棒糖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63.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上文结尾也写到了“流泪”,简要分析“眼泪”背后两位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64.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65.文章第④段的“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简要说说作者要“凭吊、拜谒”什么?
“提醒”什么呢?
66.请你为圆明园遗址准备一条宣传语,要能揭示遗址给人的警示。(不超过2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第0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答案】B
【详解】
A.栽——裁,重chóng;
C.琉liú,瞭——缭;
D.骇hài,壮——状;
故选B。
2.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使用正确。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C.“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此处使用正确。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使用正确。故选B。
【点睛】
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
珐琅
脂粉
B.耗费
绸缎
制载
C.赞誊
缀满
赃物
D.分亨
恍若
行窃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B.“载”应写作“裁”;C.“誊”应写作“誉”;D.“亨”应写作“享”。故选A。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A.“大作”是敬辞,一般用于称别人的作品;B.“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故选D。
6.下列作品不属于雨果的一项是(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复活》
D.《悲惨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
C.《复活》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
7.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A反语“赞誉”。B反语“漂亮”。C反语“丰功伟绩”。D项没有反语。
8.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B.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废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C.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B项书写有误,“耗废”应写作“耗费”。
9.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
——北魏
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C.《陋室铭》——刘禹锡
——宋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法国
【答案】C
【解析】
对课本中作家作品、朝代、国籍等信息要了解清楚。刘禹锡是唐代的。
10.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答案】B
【解析】
《芦花荡》作者是孙犁。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语法等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或修改的能力。A句中“冠冕堂皇”意思是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从句意看,作者是极力称赞博物馆的雄伟壮丽,“冠冕堂皇”一词不合语境。故A不妥。
1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项,地窖;B项,赃物;C项,丰功伟绩。
13.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三项正确。B项:“给”是多音字,有gěi和jǐ两种读音,
“给予”的“给”应读jǐ。
14.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答案】B
【详解】
A.“丰功伟绩”是伟大的功绩。这里褒义词贬用;
B.“奇迹”仍是原来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C.“战利品”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等。这里是褒义词贬用;
D.“漂亮”这里是褒义词贬用;
故选B。
15.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词的含义。词语的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ACD三项的词语感彩没有变化。B项的“赞誉”是褒义贬用,含讽刺意味。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答案】C
【详解】
A.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使用恰当;
B.荡然无存:意思是完全不存在。使用恰当;
C.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使用不恰当;
D.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恰当。
故选C。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
给予(jǐ)。
1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这段话中心意思是从想象力角度介绍圆明园,②是中心句,④⑤③①是对②的具体阐述。④⑤③①的顺序要抓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这”指代的内容,两个“幻想”“典范”的关系。故选C。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案】C
【详解】
A.
“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
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是反语;
D.“全部赞誉”是反语;
故选C。
20.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运用的把握。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对废墟要义在于保存”,并以圆明园为例进行论证。根据语意,一、二个空应是并列关系,“是……还是……”,排除掉B和C。三、四个空连接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如果……得不偿失……”。即答案为D。也可以把各个词语放到空中读一读,看哪一项的词语更通顺。据上分析,故选D。
2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C
【详解】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故C错误,选C。
2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答案】C
【详解】
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消耗物质资料,消耗:指逐渐减少,“人的劳动”指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
23.文中加点的“体面”“出色”“赞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23.反语,使得文章开篇充满了讽刺意味,表面上是赞扬,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24.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看法。
【分析】
23.
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及作用。解题分三步:①结合句子特点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意找全);②结合语境分析这些修辞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特点);③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即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内容)。本题“体面”“出色”“赞誉”运用的是反语,反语即运用跟作者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厌恶和反感,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4.
此题考查的是关键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开头段,总领下文,引起下文;中间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本段属于中间段,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这里的“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总结上文的同时,引出下文中作者的看法。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5.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6.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9.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答案】
25.D
26.
窃贼
偷窃
鄙视(抗议等)
27.(1)英法联军将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28.
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制裁
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29.用反语的形式,讽刺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进行控诉谴责(抨击抗议)
【分析】
25.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判断。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材料;
故选D。
26.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⑤段“有两名窃贼”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窃贼”;“发生了一次偷窃”其行为是“偷窃”;由“偷窃”“窃贼”两个词语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行为表示鄙视。
27.
(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可概括为: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
(2)结合文中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可知,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2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是:英法联军的行为应该受到历史的制裁;从第④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29.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和语境,综合进行分析。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的意思是“称赞”,用在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讽刺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传流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的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200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的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做何感想?
30.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1.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3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答案】
30.被掠夺的国宝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31.举例论证。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文物所做的努力。
32.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流失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33.示例一: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也让我们警醒: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宝文物不被掠夺。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30.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作何感想?”概括:被掠夺的国宝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3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结合语境首先指出论证方法。然后结合论证方法的作用写出在本题中的作用即可。结合“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200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分析,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举例论证作用(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写出在本题的作用即可。如:证明了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文物所做的努力,增强了说服力。
3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第一段“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传流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得出: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得出: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33.要求学生结合国宝回归祖国的意义(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一部分流失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如:新春佳节,又逢国宝回归,再添喜悦。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肯定会有更多流失的国宝回归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
(有删改)
34.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35.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36.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37.近几年,人们一直号召重建圆明园。你对重建圆明园持什么态度?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34.
①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被毁于一旦;②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
35.
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而伤痛,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无奈,对人们不理解废墟的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36.
示例:“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物悲痛的心情。
37.
示例:我不同意重建圆明园。因为圆明园废墟可以让中华儿女永远记住这段刻骨铭心的耻辱,它告诫子孙摗工要求发奋图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解析】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所在文中位置的上下文分析概括即可。结合“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分析得出: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被毁于一旦;“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分析得出,作者看到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
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流泪的原因即可。找出流泪的段落。第一次流泪在第二段: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结合“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分析得出:作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而伤痛,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落泪在最后一段“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结合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分析得出,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无奈,对人们不理解废墟的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36.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如:“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通过对凄凉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作者悲痛的心情,有利于揭示主题思想。
37.本题考查学生的看法。两种观点都可以。注意理由要充分。结合“铭记历史,吸取教训”阐述观点理由即可。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38.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有朝一日
B.荡然无存
C.富丽堂皇
39.“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文中有很多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试着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谈谈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1.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它们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38.
B
C
A
39.
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
40.
示例: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蕴含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41.
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42.
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并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赃物归还中国。
【解析】
3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含义的辨析。要求写在是能够解释三个词语,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即可。A.有朝一日:意思是将来有那么一天。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C.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
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结合语境分析,第一空应填“荡然无存”;第二空应填“富丽堂皇”;第三空应填“有朝一日”。
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语境分析。结合“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分析,奇迹指:圆明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两个强盗是:法兰西、英吉利。“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是“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4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反语,来讽刺两个强盗。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蕴含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4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全文分析。“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照应了上文“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都采用了反语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4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作者通过反语,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罪行。亮明自己的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结合“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分析,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赃物归还中国。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叶匡政
①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今日宣布,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都“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
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就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
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今年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他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43.(小题1)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4.(小题2)第③段“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加点的两个“强盗”各指什么?
45.(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具体含义。
46.(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面对“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这件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
43.44.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45.46.前者指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圆明园中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后者指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小题3】【小题3】侵略者掠夺了我们的国宝,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我们不能遭受第二次掠夺。兽首的天价拍卖,无异于侵略者对我们的第二次掠夺,只不过这次是披着文明的外衣进行的。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追讨回来的情形下,我们只有舍弃,保持着一种缺憾,维护民族尊严。
【小题4】【小题4】示例:①继续加入《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②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流失文物,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③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坚决不上“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的当。
【解析】
43.44.本题主要学生考查提炼和概括议论文论点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舍弃,也是一种尊严”,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知道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
45.4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语的理解要与句子相结合,有时还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揣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本题“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第一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的行为;第二个“强盗”指的是强盗的后代们的行为。
【小题3】【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句的理解能力。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对于主旨句的理解,不仅要分析句子的字面义与语境义,还要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赞颂了什么或批判了什么。“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但是耻辱不应忘记,我们不能遭受第二次掠夺,我们只有舍弃,以缺憾来警示人们,来维护民族尊严。
【小题4】【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应该让国宝有尊严的回来,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可以慢慢等待。从抢劫是一种屈辱,挨宰也是一种屈辱。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如果我们高价收买,也是一种耻辱。这写方面来分析我们该有的态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47.“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8.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9.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
47.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48.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49.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分析】
47.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做此类试题时,先要判断是否是多种修辞混合使用,要求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然后分析句子含义,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本题句子中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48.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阅读文本,筛选题目要求的语句,并进行概括,然后从全篇的角度,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题,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样写,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分析结束语段的特点,可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来分析其作用。本题文章结尾,结构上,“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与“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相照应,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点明主旨。
(题文)课外拓展
1944年春,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诺曼底空投了伞兵,青年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
安道特着陆后,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农舍,他朝那房子奔去,急急地敲门。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岁的法国女人。
“我是一个美国兵。”安道特说,“你愿意收藏我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把他带进屋里。她的丈夫和三个孩子坐在饭桌旁,惊异地盯着他。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搜查这附近唯一的一间农舍,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伞兵。德国人按惯例,不加审讯,就把那个法国女人的丈夫拉到院子里枪毙了。妻子和孩子大哭起来。_____________于是把安道特暂时关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锁上。
棚屋后边有个窗户,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德国人发现了他,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从当时的情况看,逃跑毫无希望。他刚跑进树林——悉心经营的,没有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喊。看来抓住他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一注。
他往回跑,再次越过田野,来到小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法国男人的尸体。他敲着厨房的门,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眼泪模糊。他们面对面,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收藏我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她毫不迟疑地又一次把他送到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士兵没有再来到这户人家。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0.(小题1)在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哪一句?
A.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倒有一场争议,而争议又无结果。
B.对于如何处置这个俘虏,德国士兵之间因为有一场争议。
C.对于如何处置这个战俘的问题,德国士兵争了起来。
51.(小题2)文中法国女人说的两次话中都有“当然啦”,对这句话,下面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我应该保护你,因为你为解放我们而战。”
B.从道义上讲应该保护这个美国兵,但可能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个法国女人只好用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
C.第一次是模棱两可的,第二次是十分肯定的。
D.“我十分欢迎你,因为你是盟军。”
52.(小题3)法国女人第二次的话比第一次的多了一个字:“快”,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_____。
53.(小题4)第五段中“唯一的一间农舍”中“唯一的”能不能去掉?你怎么看?
54.(小题5)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两个破折号之间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小题6)如果要为这篇文章加标题,你认为下面的题目各是从什么角度来定的,请选择。
(1)第二次选择
(2)自我牺牲
(3)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法国女人
A.主人公
B.情节
C.所表达的主题
56.(小题7)给这篇文章加个议论性的结尾吧。
【答案】
50.51.A
52.53.A
54.55.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56.【小题4】不能。正是由于“唯一”德国士兵才会如此快速地来到法国女人家进行搜查。
【小题5】【小题5】解释说明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小题6】【小题6】(1)B(2)C(3)A
【小题7】【小题7】德国士兵想不到要再来搜查这栋房子,因而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做过一次牺牲后,她毫不犹豫地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解析】
50.5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下文“于是把安道特暂时关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锁上”分析,“于是”一词表现出有争议但无结果。故选A。
52.5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女人”的两次“当然啦”显示出了她的大义凛然,为盟军做出牺牲,在所不惜。故A项最恰当。
54.5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分析,这是第二次,尽管第一次失去了丈夫,但第二次,仍然果断,“快”字表现了她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56.【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首先表明态度,不能。然后再结合文段内容说明理由即可。正是由于“唯一”德国士兵才会如此快速地来到法国女人家进行搜,也为后文伞兵的第二次到来埋下伏笔。
【小题5】【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补充说明;(6)表示语言的延续。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是“解释说明”。“悉心经营的,没有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属于环境描写。然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回答即可。这里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第二次选择”做铺垫。
【小题6】【小题6】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分析。不同的角度,题目不同。(1)第二次选择。这是关于故事情节的。故选B。(2)“自我牺牲”是一种精神。故应该是“所表达的主题”选C。(3)“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法国女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故选A。
【小题7】【小题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议论性的结尾就是要加一些自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理解第二次选择的含义。伞兵的第二次选择,是成功的;女人的第二次选择是大无畏的。据此写出议论性的结尾即可。
主题阅读
圆明园祭
冯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57.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58.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59.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_______的心情。
60.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61.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62.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
57.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58.雨果
59.抒情;悲伤
60.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1.作者持否定态度。
62.读史使人明智。
【解析】
57.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不难找到题干和答案均出现在第①段“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
58.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由“法国130年前”,还有雨果写过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据此可以判断“深情的声音”是雨果发出的。
59.考查对表达方式和词语的理解。此段写的是作者“此时的心情”,因此表达方式是抒情。作者引用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来表达圆明园被破坏的悲痛心情。
60.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题根据要求不难找到原句“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概括为哭泣的原因“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1.根据⑿⒀⒁段作者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重建圆明园持否定态度。
62.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后人不应忘记,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据此可以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名言。
哭泣的圆明园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棒棒糖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63.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上文结尾也写到了“流泪”,简要分析“眼泪”背后两位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
64.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65.文章第④段的“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简要说说作者要“凭吊、拜谒”什么?
“提醒”什么呢?
66.请你为圆明园遗址准备一条宣传语,要能揭示遗址给人的警示。(不超过2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63.相同点:都有对祖国的深切的爱。不同点:艾青是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心中的痛苦。本文作者是因为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
64.“扑”表现风来得猛,“砸”表现雨下得大,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5.凭吊、拜谒无数在此长眠的死难者(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提醒自己不忘历史的耻辱,不能让悲剧重演。(意同即可)
66.符合要求即可,例如:知耻而后勇,知耻而后进
【解析】
6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能力。结合二者流泪的原因分析即可。艾青《我爱着土地》流泪的原因是: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落泪。本文结合“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分析,则是作者看到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
64.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结合加点字分析。“扑”表现风来得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沉重的东西落在物体上。这里表现雨下得大。也写出了作者对部分国人的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忘记国耻的怒气。
6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结合圆明园的历史分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最终变成一片废墟。所以凭吊、拜谒的是:无数在此长眠的死难者(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提醒自己和世人:勿忘国耻。
6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勿忘国耻”写出标语即可。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可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