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20: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


年级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4、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拉、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设计理念】
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山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边教学边启发、诱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地观察。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2.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课题,理解爬山虎
1.出示课题,学生提出疑问。
2.爬山虎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段文字来了解一下(出示ppt介绍爬山虎)
3.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又是怎样爬呢?请大家打开书到36页,从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我会认的字,教师领读。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课题就知道文章会写什么?
2.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3.读完课文,大家会发现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第1、2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位置。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叶子。)
4.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2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3、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四、精读第3、4、5、1自然段。
1.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1)自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爬山虎脚的位置。
(2)理解“柄。”
(3)引导学生理解注意一词。
(4)引导学生找到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
(5)通过图片理解为什么把细丝比做成蜗牛的触角。
(6)让学生体会比喻修辞首发的好处并练习说比喻句。
(7)引导学生找爬山虎脚颜色的句子。
(8)总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具体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2.感悟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
(1)引导学生找爬山虎爬墙的动词。
(2)体会“巴”字。(巴字让我们感受到接触面积增大了,力量增强了。我仿佛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
(3)读准多音字“曲”。
(4)体会“弯、拉、紧贴词语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5)通过视频感受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6)指导学生以手代脚表演。
(7)小练笔:请仿照作者的写法,用几个连贯动词写一种动物或植物。
(8)联系上下文理解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
(9)从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中的一脚一脚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悟第5自然段。
(1)爬山虎脚触着墙的时候牢固。
(2)爬山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枯萎。
(3)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的脚与墙有着密切的关系。
4.感悟第1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两处提到墙,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善于攀爬的植物。
(2)从“满、占了一大片地方”体会到了爬山虎长得非常得茂盛。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地观察。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
2.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
问题导入
二、感悟第二自然段
1.一到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的“不几天”是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2.找出长大了叶子的特点,体会叶子的静态美。
3.理解“一顺儿”一词。
4.体会“铺”字用得精妙之处。
5.找出叶子动态美的句子。
6.通过一段视频感受叶子的动态美。
7.动静结合的好处。
8.语用迁移:通过一段文字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9.小练笔:请学生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一处景物。
三、回顾全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
四、学些观察记录
1.指导寻找观察对象。
2.观察记录形式分为:图文结合、做表格。
3.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来:嫩红
嫩绿
叶子
长大了: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位置
形状
颜色

:触着墙
没触着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