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10:30:30

文档简介

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堪(kān)
诧异(chà)
B.恐怖(bù)
栈桥(zhàn)
牡蛎(lì)
糟蹋(tà)
C.阔绰(zhuō)
流氓(mánɡ)
狼狈(bèi)
无赖(lài)
D.张皇(huáng)
拖累(lěi)
女婿(xù)
嘟囔(nɑnɡ)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
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
,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
,就问:“哪个于勒?”
A.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大快人心
迟疑不决
B.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十拿九稳
捉摸不透
D.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4.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意思都是“受窘的样子”。
B.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
C.作者写“我”(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D.“我”(若瑟夫)是选文中的线索人物,选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我”又是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孩子。“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ù)
归宿(sù)
歼灭(jiān)
锲而不舍(qiè)
B.刺猹(chá)
寒噤(jìn)
拖累(lèi)
恣睢(suī)
C.汲取(jí)
栈桥(zhàn)
抽噎(yē)
面面相觑(qù)
D.蜷缩(quán)
勾当(gòu)
唯唯连声(wěi)
书声琅琅(lǎng)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②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③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④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⑤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⑥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A)
⑦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⑧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⑨“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B)
⑩……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7.选文从原文中节选了两部分内容,请分别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8.小说(A)(B)两用语精当、刻画细腻,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我选择(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选文第??段,看看“我”有怎样的表现?从中看出怎样的“我”?
10.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于勒这一人物形象。
11.下面对选文和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所以“我”是小说的主人公。
B.选文对于勒进行描写时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来描写人物。
C.选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D.从细节看菲利普夫妇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是于勒与非利普夫妇都不想相认。
12.结合选文内容与所给的材料,谈谈如何看待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材料一)
一个极度贫国的家庭在面临疾病时,家人砸锅卖铁,失去自尊和骄傲四处求人,想办法,目的只是想挽救家庭或是生命。面对这些困境中的家庭有人会拒绝帮助,也有人会竭尽所能的提供帮助,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在困境中的家庭。
(材料二)
一个贫困或小康家庭突然间因为一张彩票中了500万巨额奖金,面对巨额奖金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有走极端想法的,也有走法律途径的,更有为了独自占有而与家庭划清界线的,也会有人突然跑来认亲,想来分一杯羹,就因为500万,兄弟姐妹相残,父母失和,使其原本平静的家庭矛盾重重,危机连连。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14.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15.画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16.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瞩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迷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着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7.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18.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20.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
21.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2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23.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生命中的过客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张敬畏的脸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恶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见过他,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数学老师的姓名与模样,我已忘却了。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选自《最文摘》2018年第4辑,有改动)
25.请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叙述的事件
对“我”得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发“我”的自信
米店的胖女人保证把米送到营地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难忘
“我”没有帮助衣衫褴褛的中年人
让“我”自责
2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27.下面这个句子写出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28.文章写到“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就会想起她”“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而《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于勒)”,同样是对待他人,请问两文作者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时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面有三篇文章,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起来。
29.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30.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31.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32.“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3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B.刻画人物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
C.第一个“狼狈”写出了菲利普“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于勒在“我”面前感到很难堪。
D.于勒得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致谢”的细节说明于勒已经认出了“我”,用“感谢”掩饰内心不安。
3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美好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B.“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又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C.用景物描写表现菲利普夫妇希望化为泡影的失望透顶的内心世界。
D.“紫色的阴影”暗示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
35.对文中人物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刻画,特色鲜明。小说人物寥寥,但手法多样。
B.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
C.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因而着墨较多
D.菲利普的女儿、女婿等人物,一笔带过,只起陪衬烘托作用
36.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
B.小说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中有波澜起伏。
C.小说的描写,在冷峻奢华中有锋芒。
D.小说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中有辛辣。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37.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 
 的短篇小说集《
》。
38.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39.文中反映出菲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40.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41.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第16课
我的叔叔于勒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要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缘故”;B语序不当,将“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C语序不当,“不是”应放在“质量”前。D表述正确。故选D。
【点睛】
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不堪(kān)
诧异(chà)
B.恐怖(bù)
栈桥(zhàn)
牡蛎(lì)
糟蹋(tà)
C.阔绰(zhuō)
流氓(mánɡ)
狼狈(bèi)
无赖(lài)
D.张皇(huáng)
拖累(lěi)
女婿(xù)
嘟囔(nɑnɡ)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并进行适当分类整理。本题C项,阔绰(zhuō)
-(
chuò)。故选C。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
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2)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我希望
,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3)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
,就问:“哪个于勒?”
A.分文不值
为期不远
大快人心
迟疑不决
B.一干二净
为期不远
十拿九稳
莫名其妙
C.一干二净
指日可待
十拿九稳
捉摸不透
D.分文不值
指日可待
大快人心
烦躁不安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1)“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比较这两个词语,可知“一干二净”符合语境。所以排除选项AD;(2)“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指日可待”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不能确定哪个选项正确;(3)“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根据语境应该选用“十拿九稳”。(4)“莫名其妙”形容人的语言、行为使人无法理解。“捉摸不透”意思是难以捉摸、难以猜测、难以预料。比较这两个词语,可知“莫名其妙”符合语境。所以排除选项C。故选B。
4.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意思都是“受窘的样子”。
B.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
C.作者写“我”(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D.“我”(若瑟夫)是选文中的线索人物,选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我”又是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孩子。“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含词语解释、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线索等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A项有误,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点睛: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ù)
归宿(sù)
歼灭(jiān)
锲而不舍(qiè)
B.刺猹(chá)
寒噤(jìn)
拖累(lèi)
恣睢(suī)
C.汲取(jí)
栈桥(zhàn)
抽噎(yē)
面面相觑(qù)
D.蜷缩(quán)
勾当(gòu)
唯唯连声(wěi)
书声琅琅(lǎn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拮据(jū);B拖累(lěi);D书声琅琅(láng)。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⑤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④③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②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③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④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⑤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⑥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A)
⑦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⑧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⑨“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B)
⑩……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7.选文从原文中节选了两部分内容,请分别概括这两部分内容。
8.小说(A)(B)两用语精当、刻画细腻,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我选择(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选文第??段,看看“我”有怎样的表现?从中看出怎样的“我”?
10.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于勒这一人物形象。
11.下面对选文和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所以“我”是小说的主人公。
B.选文对于勒进行描写时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来描写人物。
C.选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D.从细节看菲利普夫妇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是于勒与非利普夫妇都不想相认。
12.结合选文内容与所给的材料,谈谈如何看待金钱与亲情的关系。
(材料一)
一个极度贫国的家庭在面临疾病时,家人砸锅卖铁,失去自尊和骄傲四处求人,想办法,目的只是想挽救家庭或是生命。面对这些困境中的家庭有人会拒绝帮助,也有人会竭尽所能的提供帮助,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在困境中的家庭。
(材料二)
一个贫困或小康家庭突然间因为一张彩票中了500万巨额奖金,面对巨额奖金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有走极端想法的,也有走法律途径的,更有为了独自占有而与家庭划清界线的,也会有人突然跑来认亲,想来分一杯羹,就因为500万,兄弟姐妹相残,父母失和,使其原本平静的家庭矛盾重重,危机连连。
【答案】
7.赞扬于勒,遇见于勒
8.
示例:[A]句,
通过对家人的动作的描写,尤其是“福音书”、“有机会”、“见人就”等词语的准确运用,将菲利普夫妇那种虚荣的嘴脸刻画无遗。([B]句通过对菲利普语言的描写,叹词“唉”,还有“竟”、“多么”等词语,加强了语气,表现了父亲的势利,同时也写出了这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
9.我的表现:(1)不受父母影响,仔细观察叔叔;(2)心中默念叔叔;(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从中看出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0.(1)“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从中可以看出于勒有良心、重亲情。
(2)“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从中可以看出于勒是一位饱经风霜、吃苦耐劳的人。
(3)“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可以看出年轻时放荡不羁、随心所欲、挥霍无度。
(4)从于勒被自己的亲哥哥抛弃,有家不能回的遭遇看出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11.A
12.【示例一】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即使是这样,我们在做这道人生的选择题时也不能一下就选择了金钱,因为亲情是金钱不能买到的,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只有亲情是生活的支柱,是创造幸福的精神动力。所以,在这道选择面前,我们要选择亲情,而不是去做一个出卖感情、出卖思想、出卖灵魂的贪婪者或是金钱的傀儡。
【示例二】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亲情往往会被金钱所埋没,然而,与金钱相比,亲情是更重要的,亲情是夏日里的一片浓荫,让你察觉到阴凉;亲情是你成功时一次鼓励的掌声,你自信倍增。亲情胜过一切,人世间唯有亲情最可贵。
【示例三】金钱对于人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亲情更重要。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其乐融融。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亲情,那么他的生活将毫无意义。俗话说:“金钱乃身外之物”,只要生活快乐,家庭幸福,那比什么都重要。
【分析】
7.
考查概括故事内容。第一段到第九段记叙的是于勒叔叔来信说发了财,于是他的信成了我们家的福音,他也成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我们一家对他极尽赞美。可概括为:赞扬于勒。第十一段到文末记叙的是我们一家在船上遇到了于勒,却不是富翁于勒,而是落魄的水手于勒。可概括为:遇见于勒。
8.
考查赏析句子。
A句:“拿出来念”“拿出来给他看”是对我们一家人的动作描写,于勒写信来说,自己现在有钱了,而且会回到哈佛尔,这让我们全家充满了希望,把这封信当作“福音书”,只有“有机会”就拿出来念,还“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虚荣与爱财的性格特点。暗含着作者对二人的讽刺之意。
B句: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竟”“多么”,语气词“唉、呀”加强了表达的语气,强烈地表达了父亲希望于勒快点回来的迫切心理。父亲希望于勒快点回来,不是出于对兄弟的思念与牵挂,而是看中了他的钱,希望他的钱可以改善自己一家的生活,表现了父亲的势力与贪婪。父亲有这种心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身为底层的小人物,生活艰难,被社会异化了性格,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不易与辛酸。
9.
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第十一段与第十二段中,“我”没有受父母势利的影响,仔细观察了叔叔。还在心里默念。第十二段,“我”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心地单纯,内心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0.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三段中的“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第五段中的“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于勒说自己发财以后会回来和哥哥一家快活地过日子,可知他是一个有良心,重视亲情的人。根据第十一段中的“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可知于勒是一个生活困顿、饱经风霜的人。根据第一段中的“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可知他曾经是一个放荡不羁、随心所欲、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根据文中所写,因为他没钱了,不再是富豪,而是一个落魄的水手,自己的亲哥哥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他,可知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11.
A.“所以‘我’是小说的主人公”有误,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故选A。
12.
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文本反映的主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亲兄弟之间被金钱异化了的关系。金钱至上,亲情服从于金钱。两则材料同样反映的是亲情与金钱的关系,有的人亲情至上,有的人金钱至上。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在肯定金钱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强调亲情的重要。只有亲情才是最坚固的依靠,也只有亲情才是人唯一的归宿。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14.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15.画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16.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3.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14.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15.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16.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解析】
13.
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反复强调了于勒的身份,一个“亲”字,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称呼连用,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写出了“我”的善良和纯真,表现了“我”对贫困潦倒的于勒叔叔纯洁的亲情和深深的同情,也表现了“我”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14.
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等描写,可知当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时,他们不但没与亲兄弟相认,而且连给一点小费也不愿意,可见菲利浦夫妇虚伪自私、唯利是图、冷酷无情。
15.
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句是景物描写。结合“紫色的阴影”可知,当菲利浦夫妇看到于勒叔叔穷困潦倒的现状,他们享受上流社会生活的美梦破灭了,并担心于勒与他们相认会拖累他们,原本出来玩的愉快心情也因此蒙上了阴影。故此处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菲利浦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16.
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可以多角度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原来曾把弟弟于勒看成是“恐怖”,可后来却看成是希望,这难道是手足之情吗?不是,是钱。是钱使这个原来行为不正的坏蛋、流氓,无赖成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的信也成了家里的福音书。可当他们在船上发现多年盼望的于勒原来是分文不值的穷光蛋时,他们不但不同情他,反面骂他是贼,是流氓,并为躲避这一亲人改乘另一只船。金钱使人与人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小说中的于勒虽然出场不多,但从他的命运我们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是由金钱决定的,有钱便受到人的尊敬,没钱便一文不值。再从菲利普一家的社会地位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风气,菲利普作为一个小公务员,日子过得很拮据,尽管他比起下层的劳苦大众还要好,可他的女儿都二十六七仍嫁不出去,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豪华的陪嫁,而那位作公务员的青年所以不再迟疑,决定娶二小姐也正因为看了叔叔的来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现实:金钱能决定人的感情,金钱能决定人的地位,金钱能决定人的命运。金钱使人丧失良知,使人变得贪婪自私、变得冷酷,势利……这就是本篇通过平常的家庭琐事所告诉我们的深刻主题,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罪恶。
示例二: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这篇小说细腻地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菲利普一家的艰辛生活,如“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连去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海岛旅游一次,都让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可见,菲利普夫妇最终不与于勒相认,也并非完全是由于天生势利,而是被艰难生活扭曲了天性。这就使得小说在冷峻的批判之外,也对“小人物的辛酸”展现出一种悲悯和同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瞩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迷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画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着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7.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18.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20.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
21.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7.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意思对即可)
18.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作铺垫。
19.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20.(1)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机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
(2)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
21.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分析】
17.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邻居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而彼得完成了这个“嘱托”的故事,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邻居和彼得想方设法完成
“嘱托”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18.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失火”“
囚徒们干的”交代事件的起因,“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引出囚犯的嘱托,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19.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一要使用第一人称,二要符合情节和人物内心。本题可结合囚犯的经历:被抓走,可能再也见不到老婆和孩子。此时的心理应该是:拜托邻居完成自己的嘱托,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并表达对家人的爱等等。
20.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1)“煞白”是神态描写,“压低嗓门刚说出”是动作描写。
“急”“压低嗓门”分别写出了人物交代嘱托时的急切和谨慎小心。(2)“越变越白,直白到额头”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得知玛留莎就是自己要找的人时的震惊。
2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小说讲究构思技巧,如开头的造成悬念,引起兴趣,中间的一波三折,结尾的引人入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以及线索的安排。本文“小红包”贯穿文章始终,作为线索出现;两次设置悬念,邻居和彼得分别如何完成嘱托,最后遇到玛留莎,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2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23.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22.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23.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24.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解析】
22.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我”在得知老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叔叔时的心理活动,本句连用了对于勒的三个称呼,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几人之间本该存在的亲情关系,“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面看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后两句加“父亲”和“亲”,侧面突出了父母金钱至上的性格,对父母的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不满及对于勒的同情。
23.本题考查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由
“天边”“紫色的阴影”“海里”等词不难判断出,“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属于景物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生存状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处环境描写,描写哲尔赛岛犹如“紫色的阴影”,结合上下文中写菲利普夫妇得知卖牡蛎的就是于勒后的绝望、沮丧,可知烘托了菲利普夫妇的这种心情。再分析上船时看到的景物,“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出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4.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旨。根据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表达观点,并说出理由即可。示例: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菲利普是靠低廉的薪水度日,由于档次较低的生活消费水平,使得他们不得不逃避亲戚朋友的宴请,还要在女儿婚事上大伤脑筋。但菲利普一般会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凸显工作的勤奋;菲利普的妻子的节省能够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上体现,凸显生活的节俭。就算如此的克勤克俭、兢兢业业的生活,可这对夫妇还是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就是因为这样的窘迫家境,在游船上与穷困潦倒的于勒相遇时,逃避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确实,这是冷酷无情的做法,但是若不这样选择,就不能保住女儿的终生大事,由此能够显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些生命中的过客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张敬畏的脸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恶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见过他,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数学老师的姓名与模样,我已忘却了。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选自《最文摘》2018年第4辑,有改动)
25.请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叙述的事件
对“我”得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发“我”的自信
米店的胖女人保证把米送到营地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难忘
“我”没有帮助衣衫褴褛的中年人
让“我”自责
2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27.下面这个句子写出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28.文章写到“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就会想起她”“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而《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于勒)”,同样是对待他人,请问两文作者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答案】
25.
①二年级的女老师表扬“我”会写“挖”字
②让“我”感动
③代数老师在泥地上给“我”上最后一节课
26.把“生命中的那些过客”比作“雨季中的晴空”,虽然看不见,却一直记得,强调了那些生命中的过客对“我”的影响之大,帮助之多,含蓄地表达了“我”对他们深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7.米店胖女人因为“我”对米会不会准时送到的疑问、怀疑,产生了极度的惊讶、畏惧的心理。
28.示例一:本文中的“那些生命中的过客”拥有着美好的人格与品质,他们有爱心、诚实善良、尽职尽责,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学到了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谢他们,因而难以忘怀。而《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年轻时行为不正、无赖、后来又穷困潦倒,对菲利普一家人毫无用处,因而一家人躲避他。
示例二:本文中的“我”是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懂得感恩,因而总是铭记别人的帮助;而《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金钱至上、漠视亲情,因此面对于勒采取躲避的方式。
【解析】
2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依据题干提示,这是前面第2、3段所写的内容,所以第①空的事件是:“我”写出“挖”字被二年级女老师表扬;据第7段“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张敬畏的脸使我肃然”可知,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的敬畏让我敬佩;第③空依据让“我”难忘这一提示,可知是第11段所写的事,依据“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该事件可概括为:代数老师在泥地上给我上最后一课。据此作答。
26.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此题,要通读句子,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表达效果。本句把“生命中的那些过客”比作“雨季中的晴空”,表达了我对生命中的那些过客的美好印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生命中的那些过客对我的帮助之多,影响之大,同时暗含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7.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赏析。句中“眼睛睁得圆突突”是神态描写,表现的是对于我的怀疑,怕女人的惊讶,“啊!”
“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是语言描写,“啊!”表现了怕女人的惊讶,“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表现的是胖女人对失信的畏惧。据此理解作答。
2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两文的写作内容不一样,写作目的不一样。本文要表现的是“生命中的那些过客”给了我莫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懂得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因为感谢所以铭记,而《我的叔叔于勒》叙述的是于勒穷困潦倒,不能接济一家人因而只有躲避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蛋小面包
[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
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
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我激动得差点晕倒。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时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恩里克塔从手指上摘下一枚镶着一块大钻石的戒指,摸索着放进一个小盒子,那里面装有至少五六枚戒指,应该都是金的。她又摸索了一会儿,直到拿到一小瓶护肤霜。我的目光从她的手移到那些戒指上。她在每只手上都点上一点护肤霜,用右手从指尖到手腕均匀涂抹,接着左手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
我屏住呼吸,走近桌子,拿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镶有一块绿宝石和几小块红宝石。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
恩里克塔让我去拿钢琴上面的一本书。我用拳头和另一只手托着书,小心地打开。书里面有三篇文章,作者叫杜鲁门·卡波特。
“这是几篇关于一个男人童年回忆的短篇故事。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手法。我想你也会感兴趣的。”
我开始慢慢读起来:“想象一下,冬天来临时的一个早晨。设想小镇上一座老房子里的厨房……”
我看到一个宽敞的厨房,中间有个黑色的大火炉,轰隆隆地开始燃烧;我看到窗前站着一位白头发剪得很短的老妇人,精神饱满,脸庞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在巴迪的陪伴下,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巴迪就是那个和她形影不离的7岁小男孩。他们年龄相差60多岁,是忘年交,因为她依然保留着一颗童稚之心。我陪他们一起去买樱桃、生姜、香草……我听到他们两人的聊天,很羡慕把他俩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东西。不知不觉间,我就读到了故事末尾,回到了恩里克塔的起居室。
她正用那双透明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她用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我。
“天晚了,嘉芙列拉,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你明天可以读第二个故事,然后咱们可以聊聊感想。好吗?”
在整个读书时间里,我已忘了手里的戒指。它应该值一大笔钱,或许她没注意到我拿了。
另外两个故事会是什么呢?
“我可以把另一个小面包带走吗?”
她说当然可以。我慢慢向桌子俯下身,所有戒指都在那里。我把手伸过去,让掌心里的那枚戒指落下去。那些红宝石在闪光。然后我小心拿起那个包着金纸的鸡蛋小面包。
我三步并作两步穿过门厅,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前面有一个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我伸出手,把金色小面包放下。那只狗吓了一跳,太阳镜掉了下来。吉他手冲我微笑起来。
29.小说中妈妈“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其来历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A.向亲戚朋友要来的
B.我在妈妈指使下偷来的
C.妈妈从商店里买的
D.妈妈从别人那里偷来的
30.结合小说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31.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街角吉他手和流浪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32.“我”本来可以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最终放弃了?结合全文探究原因。
【答案】
29.C
30.示例:比喻新颖独特,把袜子滑下来比作手风琴厌倦了演奏同一首曲子,生动地反映了“我”当时并不情愿去给人家读书的心理。
31.示例:结构上,与前文对街角的描写相照应;通过这个场景反映“我”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体现了“我”的转变。
32.示例:“我”原本就对妈妈交代的“任务”有抵触,来到恩里克塔家后,她对“我”体贴关爱,给“我”吃鸡蛋小面包,担心“我”太晚回家会想念妈妈。“我”从阅读的故事中体会到了超越年龄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信任,这与现实中恩里克塔对“我”的态度是相似的。这一切让“我”感动、愧疚,促使“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因此,“我”最终放弃了这个“任务”。
【分析】
2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通读文章“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这是你的任务”,妈妈的言外之意就是鼓励孩子偷东西,“我们家实在太穷了”又交代了家庭情况,所以“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绝不可能是妈妈从商店里买的。故选C。
30.此题考查的是赏析句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懒洋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厌倦的心理。据此作答。
31.此题考查的是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吉他手和那只化装的狗所在的街角”与前文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灰罐头盒正期待着换种颜色”,暗示了“我”的转变,“蹦蹦跳跳”表现了“我”轻松的心情。据此作答。
3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妈妈交代的任务可以说开始“我”就不喜欢,从“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到了恩里克塔家后,“面带微笑看着我”,“你想吃午后点心吗”,“我不希望让你太想念妈妈”这些句子体现了恩里克塔对“我”的关爱,这也是“我”放弃的原因;还有书中的情节也引起“我”的感触,以致最终放弃了妈妈教给的任务。据此作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3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B.刻画人物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
C.第一个“狼狈”写出了菲利普“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于勒在“我”面前感到很难堪。
D.于勒得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致谢”的细节说明于勒已经认出了“我”,用“感谢”掩饰内心不安。
3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美好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B.“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又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C.用景物描写表现菲利普夫妇希望化为泡影的失望透顶的内心世界。
D.“紫色的阴影”暗示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
35.对文中人物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刻画,特色鲜明。小说人物寥寥,但手法多样。
B.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
C.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因而着墨较多
D.菲利普的女儿、女婿等人物,一笔带过,只起陪衬烘托作用
36.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
B.小说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中有波澜起伏。
C.小说的描写,在冷峻奢华中有锋芒。
D.小说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中有辛辣。
【答案】
33.B
34.D
35.C
36.C
【分析】
3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作答。A项有误,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项有误,第二个“狼狈”表现出于勒叔叔穷困到了极点;D项有误,“赶紧致谢”说明于勒确实很穷以及他很少得到这种温暖,他并没有认出“我”。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D项的分析有误,“紫色的阴影”指的是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35.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记叙文人物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C项有误,“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但对“我”的描写并不多。
36.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这是一篇讽刺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包括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菲力普夫妇二人的性格亦有共性中的个性之异,相互对照和映衬。C项中“冷峻奢华”的表述有误。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37.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 
 的短篇小说集《
》。
38.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39.文中反映出菲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40.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41.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37.莫泊桑《羊脂球》
38.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39.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40.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41.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分析】
37.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选自于他的小说集《羊脂球》。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收集了莫泊桑的精品之作近40篇,代表了他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38.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一个“亲”字,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称呼连用,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写出了“我”的善良和纯真,表现了“我”对贫困潦倒的于勒叔叔纯洁的亲情和深深的同情,也表现了“我”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39.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等描写,可知当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时,他们不但没与亲兄弟相认,而且连给一点小费也不愿意,可见菲利浦夫妇虚伪自私、唯利是图、冷酷无情。
40.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句是景物描写。结合“紫色的阴影”可知,当菲利浦夫妇看到于勒叔叔穷困潦倒的现状,他们享受上流社会生活的美梦破灭了,并担心于勒与他们相认会拖累他们,原本出来玩的愉快心情也因此蒙上了阴影。故此处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菲利浦夫妇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41.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可以多角度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原来曾把弟弟于勒看成是“恐怖”,可后来却看成是希望,这难道是手足之情吗?不是,是钱。是钱使这个原来行为不正的坏蛋、流氓,无赖成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的信也成了家里的福音书。可当他们在船上发现多年盼望的于勒原来是分文不值的穷光蛋时,他们不但不同情他,反面骂他是贼,是流氓,并为躲避这一亲人改乘另一只船。金钱使人与人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小说中的于勒虽然出场不多,但从他的命运我们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是由金钱决定的,有钱便受到人的尊敬,没钱便一文不值。再从菲利普一家的社会地位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风气,菲利普作为一个小公务员,日子过得很拮据,尽管他比起下层的劳苦大众还要好,可他的女儿都二十六七仍嫁不出去,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豪华的陪嫁,而那位作公务员的青年所以不再迟疑,决定娶二小姐也正因为看了叔叔的来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现实:金钱能决定人的感情,金钱能决定人的地位,金钱能决定人的命运。金钱使人丧失良知,使人变得贪婪自私、变得冷酷,势利……这就是本篇通过平常的家庭琐事所告诉我们的深刻主题,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的罪恶。
示例二: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这篇小说细腻地从各个方面展现了菲利普一家的艰辛生活,如“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连去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海岛旅游一次,都让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可见,菲利普夫妇最终不与于勒相认,也并非完全是由于天生势利,而是被艰难生活扭曲了天性。这就使得小说在冷峻的批判之外,也对“小人物的辛酸”展现出一种悲悯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