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孤独之旅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孤独之旅 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10:37:52

文档简介

第17课
孤独之旅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父亲______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2)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
______已经是一大片了。
(3)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4)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______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A.居然
突然
忽然
显然
B.显然
居然
忽然
突然
C.显然
居然
突然
忽然
D.忽然
居然
突然
显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2018年5月5日,国产航母首次海试,服役后将成我国首艘作战型航母。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眺望(tiào)
觅食(mì)
嘻闹(xī)
B.撩逗(liáo)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之旅(节选)
①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而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②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③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④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接着主人蹲了下来。
⑤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至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⑥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⑦杜小康顺手报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⑧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⑨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⑩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8.概括上面选段的主要内容。
9.当雨后天晴,杜小康看到的天是“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这里的描写是否符合事理?请说明理由。
10.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11.雨果曾说:“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杜小康在孤独痛苦的搏击中坚硬了自己的翅膀,使他勇敢、从容、坦然的面对命运的跌宕起伏。苏联早期著名无产阶级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___________》一书中,也有一位这样坚强的主人公,他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成为一名顽强执着、刻苦勇敢、奋进奉献的革命主义战士。这位主人公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2.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3.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1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5.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6.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7.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18.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9.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20.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21.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22.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平年景
①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哪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②北平远在天边,徒荣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③祭灶过后,年关在。家家忙着把锡香炉、蜡签、果盘、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地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④祭祖先是过年的高潮之一。祖先的影像悬挂在厅堂之上,都是七老八十的,有的撇嘴微笑,有的金刚怒目,都在香烟缭绕之中,这时节孝子贤孙叩头如捣蒜,其实亦不知所为何来,慎终追远的意思不能说没有,不过大家忙的是上供,拈香,点烛,磕头,紧接着是撤供,围着吃年夜饭,来不及慎终追远。
⑤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纯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腌大白菜、芥菜疙瘩,一一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已。
⑥孩子们需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做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撤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费,是为“压岁”。
⑦正是一年复始,不准说丧气话,见面要道一声“新禧”。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批,柱子上有“一入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墙上本来不大干净的,还可以贴上几张年画,什么“招财进宝”“肥猪拱门”,都可以收补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获得的,写出来画出来贴在墙上,俯仰之间仿佛如意算盘业已实现了!
⑧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崖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大姑娘小媳妇搭脂抹粉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喝豆汁儿,就咸菜儿,琉璃喇叭大沙雁儿”,对于大家还是有足够的诱惑。此外如财神庙、白云观、戒和宫,都是人挤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冻得通红。
⑨新年狂欢拖到十五,但是我记得有一年提前结束了几天,那便是“民国元年”,阴历的正月十二日,在普天同庆声中,袁世凯嗾使北军第三镇曹锟驻禄米仓部队哗变掠劫平津商民两天。这开国后第一个惊人的年景使我到如今不能忘怀。
23.本文的题目好在哪里?
24.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时节孝子贤孙叩头如捣蒜,其实亦不知所为何来,慎终追远的意思不能说没有。(怎样理解句中“慎终追远”的含义?)
25.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2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7.时代不同了,你认为现在“过年”需不需要保留传统的节日习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现代文阅读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②①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28.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0.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1.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第17课
孤独之旅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父亲______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2)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
______已经是一大片了。
(3)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4)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______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A.居然
突然
忽然
显然
B.显然
居然
忽然
突然
C.显然
居然
突然
忽然
D.忽然
居然
突然
显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词义的辨析与使用。(1)句不能选用“忽然”,语句不通顺。排除D。(2)不能选用“突然”,语境不合。排除A。(3)句不能选用“忽然”,语句不通顺。排除B。(4)句运用“忽然”语句通顺,与语境相合。据此,答案为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2018年5月5日,国产航母首次海试,服役后将成我国首艘作战型航母。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应该删去“之一”;B项不合逻辑,应该删掉三个“不可”;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场景”。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答案】C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与此处的语境不相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答案】A
【详解】
A项“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是比较。C写状态,没有比喻。D写感受,没有比喻。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眺望(tiào)
觅食(mì)
嘻闹(xī)
B.撩逗(liáo)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答案】B
【解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项,“嘻闹”应为“嬉闹”;C项,“给”应读“jǐ”;D项,“纯碎”应为“纯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有语病。病因:用词不当,“目不暇接”的意思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董卿不是物品,故不能令人“目不暇接”;“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诉诸于听觉,也不能形容视觉“目不暇接”。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
《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人民的名义”中引号应是书名号。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之旅(节选)
①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而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②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③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④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接着主人蹲了下来。
⑤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至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⑥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⑦杜小康顺手报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⑧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⑨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⑩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8.概括上面选段的主要内容。
9.当雨后天晴,杜小康看到的天是“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这里的描写是否符合事理?请说明理由。
10.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11.雨果曾说:“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杜小康在孤独痛苦的搏击中坚硬了自己的翅膀,使他勇敢、从容、坦然的面对命运的跌宕起伏。苏联早期著名无产阶级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___________》一书中,也有一位这样坚强的主人公,他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成为一名顽强执着、刻苦勇敢、奋进奉献的革命主义战士。这位主人公是___________。
【答案】
8.杜小康经历风雨,护鸭成长(或者杜小康寻鸭成功,人鸭一起成长。意思对即可)
9.符合事理,因为这是用雨后天晴的美好景色衬托主人公杜小康找到鸭子后的喜悦心情,也是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战胜磨难后的那种轻松、愉快心情的写照。
10.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杜小康看到鸭子下蛋时惊喜、兴奋的情状。
1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分析】
8.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作答时要充分阅读选文,按照“人+事情”的格式进行概括即可。
选文主要讲述了
杜小康在放鸭时所遭受的磨难,尤其是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体验──长大了,坚强了,以此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故可概括为:杜小康经历风雨,护鸭成长。
9.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此时此刻,在杜小康眼里:天空如此之蓝,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联系上下文,这是杜小康不顾艰险疲惫,不顾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之后的想法,衬托出杜小康喜悦的心情。环境描写在这里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是杜小康轻松、愉快心情的写照。
10.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作用时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XX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惊喜”属于神态描写,“跑”、“捡”属于动作描写,“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属于语言描写。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杜小康在看到鸭子下单之后的惊喜和兴奋。
11.
本题考查对名著基本知识的掌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2.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3.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1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5.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6.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案】
12.
(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3.
理解
关心(关爱、挂念)
14.“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为“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15.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16.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勇于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分析】
12.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空,可提取16段的“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一句整理答案。(2)空,可提取“‘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几句分析,概括为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3.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解答此题,从题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变化”可知,是在考查对“我”的情感变化的把握。熟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并分析。文章中“我”开始看到小吴的样子觉得“形迹可疑”;在了解情况后,在知道小吴的身世和认老乡的标准后,“我”对小吴理解、同情;在小吴找到同县的老乡却不被人理解而很长时间不见时,“我”“心里有点儿挂念”;最后小吴与一对聋哑东北夫妇做老乡,“我”也加入其中,可以看出“我”对小吴的认同。最后用简洁的词语表述出来即可。
14.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是典型的神态描写。特别是其中的“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此表情是因为“我”的理解而使他深受感动的表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小吴激动的状态。
15.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以及对表达人物心理的效果。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晃”字可以明确运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中年男人不承认和小吴是老乡,结合具体的文句“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可以体会出小吴内心极度的失望、沮丧。
16.考查小说结尾有的妙处。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而最后却交了小吴作为老乡,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点睛】
对小说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推测或对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的探究,是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7.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18.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9.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20.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21.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22.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
17.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8.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
19.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20.(1)“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取”“递”表现出班长舍不得把字典给王福又不得不给的矛盾犹豫的内心。
(2)“极快”形容他包书的速度之快,表现他已作出决定。“包”表现王福对字典的珍视,“塞”表现王福愿赌服输,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
21.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22.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贏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棵,拾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从文章看,王福为了能够得到字典,主要做了三件事:先是他与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想通过打赌赢得字典(2~3段);于是在当天晚上八点,他便和爸爸晚上山砍竹子,并在半夜以前将作文写好,志在赢得字典(5~6段);最后,他得到老师的字典,但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自己赌输了,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作答可结合文章中的“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这是老师的老师”“我要把字典抄下来”这些语句,从难于买到、字典是“老师的老师”和字典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等角度分析作答。
19.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等。文章第6段“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这一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交代了山间潮湿多雾的特点,以此来衬托王福父子在山上砍竹的艰辛;同时,也与文章第5段“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这一内容相照应,交代了“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的原因。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语句“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运用“取”“递”两个动词,又用“慢慢”这一形容词加以修饰,叙写班长取出字典时的动作缓慢,表现出班长舍不得把字典给王福,但是又不得不给的矛盾心理。(2)语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运用“包”“塞”两个动词,并用“极快”加以修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福既对字典的珍视,又表现出王福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8段中的“我”所说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来概括作答。
22.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章叙写的事件看,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看,经常提问题。并和老师打赌,想要贏得老师的字典可以看出,王福是一个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的学生;从王福和爸爸晚上在潮湿多雾山上砍竹子并完成了作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学生;从他明白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做事有原则的学生;从他和父亲砍伐竹木,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且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可以看出他是有集体观念的人。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平年景
①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哪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②北平远在天边,徒荣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③祭灶过后,年关在。家家忙着把锡香炉、蜡签、果盘、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地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④祭祖先是过年的高潮之一。祖先的影像悬挂在厅堂之上,都是七老八十的,有的撇嘴微笑,有的金刚怒目,都在香烟缭绕之中,这时节孝子贤孙叩头如捣蒜,其实亦不知所为何来,慎终追远的意思不能说没有,不过大家忙的是上供,拈香,点烛,磕头,紧接着是撤供,围着吃年夜饭,来不及慎终追远。
⑤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纯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腌大白菜、芥菜疙瘩,一一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已。
⑥孩子们需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做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撤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费,是为“压岁”。
⑦正是一年复始,不准说丧气话,见面要道一声“新禧”。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批,柱子上有“一入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墙上本来不大干净的,还可以贴上几张年画,什么“招财进宝”“肥猪拱门”,都可以收补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获得的,写出来画出来贴在墙上,俯仰之间仿佛如意算盘业已实现了!
⑧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崖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大姑娘小媳妇搭脂抹粉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喝豆汁儿,就咸菜儿,琉璃喇叭大沙雁儿”,对于大家还是有足够的诱惑。此外如财神庙、白云观、戒和宫,都是人挤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冻得通红。
⑨新年狂欢拖到十五,但是我记得有一年提前结束了几天,那便是“民国元年”,阴历的正月十二日,在普天同庆声中,袁世凯嗾使北军第三镇曹锟驻禄米仓部队哗变掠劫平津商民两天。这开国后第一个惊人的年景使我到如今不能忘怀。
23.本文的题目好在哪里?
24.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时节孝子贤孙叩头如捣蒜,其实亦不知所为何来,慎终追远的意思不能说没有。(怎样理解句中“慎终追远”的含义?)
25.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2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7.时代不同了,你认为现在“过年”需不需要保留传统的节日习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
23.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用语简洁,让读者一目了然。
24.(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准备过年时出入速度快、忙碌的情景。
(2)子孙祭祖时追念祖先,希望效法祖先高尚的德行,谨慎行事。(意思对即可)
25.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承接上文“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领起下文所写内容“北平年景”。
26.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写出了新年处处都写满祝福语的年俗。
27.示例:如果说年味淡了、整个传统节日在传统和现代的撞击中正在经历着一份难以言说的沉痛的话,那么,邻邦韩国将“端午祭”向联合国申报文化遗产的行动,几乎是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令国人哗然且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节日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当然,我们更应该反躬自问一下,这些年来,在日益“文明”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有意无意地丢失了多少传统呢?显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传统节日,应该而且必须得到保护。
【分析】
23.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叙写了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的情景—年后的习俗。用“北平年景”作标题,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据此理解作答。
24.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句中“如中风魔”是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家人准备过年时出入速度快、忙碌的情景,语言生动形象。(2)句“慎终追远”的理解要依据第4段所写的“祭祖”时:“这时节孝子贤孙叩头如捣蒜,其实亦不知所为何来”可推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追念祖先的英灵,希望能效法祖先的德行,谨慎行事。据此理解作答。
2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文章的中间段落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2段中“北平远在天边,徒荣梦想”承接上文“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哪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一句领起下文所写内容——回忆童年时的“北平年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表达作者不能回家乡过年的遗憾。据此理解作答。
26.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文章第7段“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批,柱子上有‘一入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一句,运用四个结构相似且意思密切相关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新年处处都写满祝福语的年俗,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过年的怀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作答可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来谈“过年”需不需要保留传统的节日习俗。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
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②①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28.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0.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1.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
28.(1)“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2)“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4)“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9.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0.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31.“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解析】
28.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可以提炼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9.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第①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我”恐惧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捞月亮”的情节做铺垫。
3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文章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采用人物描写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情感及心理活动。画线句子对母亲进行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不仅表现出捞月亮的艰辛,而且体现了浓浓的母爱。
3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作答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的表面意思,然后再联系全文的内容和主旨,说出它的深层含义。“捞月亮”不仅仅指捞水中的月亮,从“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还能体会到题目的深层含义。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