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
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读正确、流利,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展开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喜欢文言文,热爱文言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帝、少、曰”
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温习旧识,导入课题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
出示《司马光》、《守株待兔》。
这些文言文有什么特点?你们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
揭示课题《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的方式再一次勾起孩子们的文言文的认识,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板块二:读准生字,学写生字。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炎帝
少女
曰
女娃
溺
返
衔
堙。强调“少”字多音字的读音。
(2)介绍“炎帝”,结合快乐读书吧。
(3)出示表示精卫行为的词,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教学“衔”:这个生字背后有一个故事,古人在行军打仗过程中会使用到马,为了避免打仗时,战马分心吃路边的草,军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一个金属套住马的嘴巴,战马的嘴巴衔着金属,所以我们现在的衔字是在行中间加一个“金”字,代表衔着的意思。
(4)生字“曰”、“溺”和“衔”教学,指导书写。“曰”的字形稍微扁一些,宽一些,有说、叫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将识字写字的教学与故事角色、课文内容的梳理有机融合起来。形声字识字法、字源识字法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又丰富了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板块三:巩固生字,初读课文。
复习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在《写字》书上练习书写。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尝试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
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帝、少、曰”
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板块一:读熟课文,读准节奏。
1、回顾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借助停顿提示,大声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去标点朗读。
5、古文排版朗读。
6、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朗读,先由老师示范读,后学生自读正音,学生根据节奏不断尝试朗读,去标点读,古文形式读,配乐读,多种形式的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感,读出“文言之味”。】
板块二:理解课文,复述故事。
1、通过例句,初步理解课文。在古人介绍一个人,都是这样介绍的,比如陈氏之女,名曰金凤,意思是陈家有个女儿,名叫金凤。女,就是女儿的意思。周氏之子,名曰忠浩。周家有个儿子,名叫忠浩,子就是儿子的意思。相信很多同学都学会了这种句式,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重点学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其中“于”、“溺”“故”、“堙”等字重点解释。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板块三:编讲故事,感受人物。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请同学们在原文找出精卫填海的原因。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文中哪个字能表达出精卫鸟一直不断地往东海填树枝和石子呢?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中的“常”是经常的意思,它说明精卫坚持不懈。
我们不妨在大胆地想象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精卫依旧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提示内容想象编故事。
总结编写故事的方法:通过大胆想象,适当增加细节,可以让故事更加精彩。
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让孩子理解课文并结合注释说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进一步品精卫之形象。】
板块四:背诵课文,拓展延升。
1、根据题目找特点。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愚公移山等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从题目上看,他们都有什么内容组成的呢?
他们都是由人物+(不可能的)事情组成的。根据题目,我们就能清楚明白课文讲了什么事,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叫“题目概括法”。
2、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神话故事里可以,这体现了神话故事创编的什么特点呢?神话故事具有大胆想象、表达愿望、寄托理想、抒发志向的特点。
3、精卫填海这篇文章出自《山海经》,而课文里的内容是部分节选,原文这样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同学们可以试着背诵出括号里的部分吗?
4、精卫填海在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用来比喻人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
附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起因
经过
结果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