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11:09:48

文档简介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sǎ)盐空中差可拟(nǐ)
B.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
俄(é)而雪骤(zhòu)
C.柳絮(xù)
无奕(yì)女
太丘舍(shě)去
D.尊君在不(bù)
友人惭(cán)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
nǐ)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
C.柳絮(xù)
无奕女
(yì)
太丘舍去(shě)
D.尊君在不(bù)
友人惭(cán)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hán)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芦篷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宽宏大量
B.绽开
整装待发
洗耳躬听
花枝招展
C.威慑
独具慧眼
蛛丝蚂迹
鸦雀无声
D.花瑞
各得其所
絮絮叨叨
浑为一谈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枯涸(hé)
结(jiē)实
憔(qiáo)悴
葡萄蔓(màn)
B.黄晕(yùn)
曲肱(ɡōnɡ)
祷(dǎo)告
一霎(chà)时
C.澄(chénɡ)清
屏(bǐnɡ)息
荫(yìn)蔽
褪了色(shǎi)
D.撩(liāo)起
贮(zhù)蓄
抚弄(lònɡ)
看(kān)护妇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入门/不顾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
(约定)
C.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不上)
D.元方入门不顾
(照顾)
15.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1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18.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文中写了莲花、荷叶的目的是为赞美母亲而设置生动、感人的情景。
B.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诗中的金色花是印度的圣物,诗歌以神圣而美丽的“金色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C.《雨的四季》这篇散文写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四季之雨,融情于景,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四季之雨。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该书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19.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hòu)
B.未若柳絮因风起(xù)
C.即公大兄无奕女(yì)
D.白雪纷纷何所似(shì)
2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2.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为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真可谓处心积虑。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
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5.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_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
2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4)去后乃至:__________。
27.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9.解释加点的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温故而知新
(4)博学而笃志
(5)匹夫不可夺志也
(6)应傍战场开
三、字词书写
3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_____) 雪骤(______) 撒盐(_____)
柳絮(_____)
无奕(_____)
王凝之(_____)
3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
非人哉(______)
友人惭(______)
33.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
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
(1)俄而雪骤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2)过中不至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3)则是无信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34.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35.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明。
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月下戏
(4)
语其父钟繇
3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
)。
A.若令月中无物
未若柳絮因风起
B.徐曰:“不然……”
公欣然曰
C.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可令二子来
D.人语之
下车引之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欢快、融洽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徐孺子巧妙地借眼睛来说明,月亮中如果无物则不明,从而恰当地回答了问题。
C.丙文中钟毓的回答机警、活泼,还有点狡猾;而钟会的回答则显得老实巴交、中规中矩。
D.《世说新语?言语》有很多早慧儿童的故事,上述三篇短文都能表现这一特点。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4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4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4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43.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4.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故来奉迎
B.过中不至
诸儿复送至郭外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遂止于野亭
于我如浮云
46.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是南朝宋临川王的刘义庆。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C.(甲)文中“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而“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乙)文中的“使君”是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D.(甲)文“过中不至”和(乙)文“其为人若此”都是省略句。
4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
B.(乙)文主要表现了郭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
C.(甲)(乙)两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D.(甲)(乙)两文两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这个道理。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行部既还,先期一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丙)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或⑩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尝:曾经。③诸:众多。④游:玩。⑤子:果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逐。⑧走:跑。⑨唯:只有。⑩或:有人。?信:果真,的确。?然:这样。
4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
(3)期日中
期: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1.甲乙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2.丙文中,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委:委托
B.一狼洞其中
洞:这里指挖洞
C.止有剩骨
止:仅,只
D.目似瞑,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5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其人舍然大喜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学而时习之
C.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静以修身
55.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A.(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麦草覆盖在打麦场里,形成一座小山。
B.(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C.(屠户)光顾野地里的一个打麦场,发现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好像一座小山。
D.(屠户)光顾野地里的一个打麦场,发现场主人把麦草覆盖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5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元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他以“入门不顾”来表明自己对“友人”的立场和态度。
B.乙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形象,并逐步展开他与狼的斗争。
C.古人称谓有敬辞谦辞之别,甲文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乙文中的两狼是主要形象,屠户是次要形象,本故事的主题是侧重歌颂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③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④。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⑤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⑥朝还金,退请就狱⑦。王贤⑧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yì):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③事:侍奉。④馆:这里指“家”。⑤去:拿。⑥造:往,到。⑦就狱:接受处分。⑧贤:以……为贤

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
(4)说其义______
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B.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C.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D.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60.甲文的“友人”为何感到惭愧?乙文的“田子”为何能“复为相”?请简要分析。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6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尊君在不
(4)下车引之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对于元方的这种表现你怎么看?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67.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sǎ)盐空中差可拟(nǐ)
B.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
俄(é)而雪骤(zhòu)
C.柳絮(xù)
无奕(yì)女
太丘舍(shě)去
D.尊君在不(bù)
友人惭(cán)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D项“尊均在不”中“不”读作“fǒu”。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
nǐ)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
C.柳絮(xù)
无奕女
(yì)
太丘舍去(shě)
D.尊君在不(bù)
友人惭(cán)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文言文中正确认读字音的能力。要注意一些特殊字的古今读音的不同。平时应注意正确认读,并积累一些常见易误读字词。D项中“不”读音应为“fǒu”,通“否”,表示询问。其他各项的读音均没有错误。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重复啰嗦。“大约”与“左右”重复;C.搭配不当。动词“停止”与宾语“职业生涯”搭配不当,可将“停止”改为“结束”;D.成分残缺。可在“创新实践”后面添加“能力”,作“培养”的宾语,故选B。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答案】C
【详解】
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故选C。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答案】C
【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改为:“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子侄辈。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尊君在不”的“不”通“否”。A项的“女”通“汝”;B项“罔”不是通假字;C项的“见”通“现”;D项的“说”通“悦”。
9.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hán)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通假字,通假字的读音要读所通之字。B项正确。其他各项修改为:A.俄而雪骤(zhòu);C.
尊君在不(fǒu);D.
友人惭(cán)。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芦篷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宽宏大量
B.绽开
整装待发
洗耳躬听
花枝招展
C.威慑
独具慧眼
蛛丝蚂迹
鸦雀无声
D.花瑞
各得其所
絮絮叨叨
浑为一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其他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项中“芦篷”应为“芦蓬”;B项中“洗耳躬听”应为“洗耳恭听”;D项中“花瑞”应为“花蕊”,“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枯涸(hé)
结(jiē)实
憔(qiáo)悴
葡萄蔓(màn)
B.黄晕(yùn)
曲肱(ɡōnɡ)
祷(dǎo)告
一霎(chà)时
C.澄(chénɡ)清
屏(bǐnɡ)息
荫(yìn)蔽
褪了色(shǎi)
D.撩(liāo)起
贮(zhù)蓄
抚弄(lònɡ)
看(kān)护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蔓”应为wàn;B项“霎”应为shà;C项中“色”的读音应为sè。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C项应断句为“与儿女/讲论/文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A项《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道韫的才华;B项《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的才华横溢;C项《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表现元芳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
(约定)
C.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不上)
D.元方入门不顾
(照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解释有误。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顾:回头看。
15.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答案】D
【详解】
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1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答案】B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B项正确。A项语言生硬,C项不够和气,D项不符合当时的环境。
18.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文中写了莲花、荷叶的目的是为赞美母亲而设置生动、感人的情景。
B.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诗中的金色花是印度的圣物,诗歌以神圣而美丽的“金色花”喻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C.《雨的四季》这篇散文写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四季之雨,融情于景,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四季之雨。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该书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答案】D
【详解】
D.
“该书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有误,应为“该书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19.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
陈太丘/与友/期行;B.
元方/时年七岁;D.
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hòu)
B.未若柳絮因风起(xù)
C.即公大兄无奕女(yì)
D.白雪纷纷何所似(shì)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C三项正确。D项修改为:D.
白雪纷纷何所似(sì)。
2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
撒盐∕空中∕差可拟;B.
白雪∕纷纷∕何所似;D.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2.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ACD三项正确。B.
即公大兄无奕女。应翻译为:是谢太傅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的女儿。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为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真可谓处心积虑。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需要从语体色彩、感彩和具体的语境等方面进行判断。B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2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
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你们就不要买了”生硬而态度太绝对。C“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说话语气有问题。D没有指出油炸和烧烤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二、填空题
25.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_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
【答案】谢太傅
陈太丘
客人
陈太丘
【详解】
(1)联系前文“公大笑乐”中的“公”可知,此句中的“公”指的是谢太傅。
(2)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陈太丘。
(3)对别人的尊称,句中指客人,也就是与父亲相约的友人。
(4)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也就是陈太丘。
2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4)去后乃至:__________。
【答案】不久,一会儿
相比
趁、乘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俄而”,表时间,不久,一会儿。“拟”,一词多义,相比。“因”,介词,趁,乘。“乃”,副词,才。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7.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及诗句默写。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可提炼出比喻白雪纷纷的两个情景是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注意“撒、拟、絮”的书写。
(3)从文中找到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即可。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案】相比
约定
离开

【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1)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3)句意: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4)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29.解释加点的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
【答案】①相比;
②急;
③竭尽自己的心力;
④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②句意为:一会儿雪下急了。骤,急。
③句意为:替别人谋划却没有竭尽心力吗?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④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温故而知新
(4)博学而笃志
(5)匹夫不可夺志也
(6)应傍战场开
【答案】趁、乘
相比
新的理解和体会
坚定
改变
靠近
【详解】
(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因,趁、乘。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3)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4)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5)匹夫不可夺志也: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夺,改变。
(6)应傍战场开: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傍,靠近。
三、字词书写
3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_____) 雪骤(______) 撒盐(_____)
柳絮(_____)
无奕(_____)
王凝之(_____)
【答案】é
zhòu 



nínɡ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奕”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撒”有两个音,“撒盐”是“撒”在这里只读三声。
3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
非人哉(______)
友人惭(______)
【答案】shě
fǒu
zāi
cán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通假字,读音是所通之字。注意“尊君在不”的“不”是通假字,读“fǒu”。
33.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
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
(1)俄而雪骤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2)过中不至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3)则是无信
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答案】(1)大而急;暴风骤雨(2)到;至死不渝(3)信用;言而有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词语意思对应的成语。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文是课内文章,要求对照注解理解文章大意,熟记重点词语。解答此题,先要知道加点字的意思,再根据字的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如“至”是到的意思。成语“至死不渝”指到死都不改变。“信”是信用的意思。成语“言而有信”指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四、情景默写
34.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五、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35.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明。
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月下戏
(4)
语其父钟繇
3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
)。
A.若令月中无物
未若柳絮因风起
B.徐曰:“不然……”
公欣然曰
C.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可令二子来
D.人语之
下车引之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欢快、融洽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徐孺子巧妙地借眼睛来说明,月亮中如果无物则不明,从而恰当地回答了问题。
C.丙文中钟毓的回答机警、活泼,还有点狡猾;而钟会的回答则显得老实巴交、中规中矩。
D.《世说新语?言语》有很多早慧儿童的故事,上述三篇短文都能表现这一特点。
【答案】
35.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6.(1)急
(2)相比
(3)嬉戏,玩耍
(4)告诉
37.D
38.(1)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2)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
39.C
【分析】
35.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这句话意思是: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据此可断句为: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2)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3)句意: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戏:嬉戏,玩耍。
(4)
句意: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语:告诉。
37.
A.如果/如,及,比得上;
B.这样/……的样子;
C.善,美好的/叫,让;
D.都是代词,他;
故选D。
38.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未若:倒不如。因:趁、乘
。(2)战战惶惶:恐惧慌张。如:像。
39.
C.钟毓、钟会的分析理解反了,应是:钟会的回答机警、活泼,还有点狡猾;而钟毓的回答则显得老实巴交、中规中矩。故选C。
【点睛】
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丙: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④,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⑤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提议。③王:通“旺”。④说:通“悦”,愉快。⑤承响:应声。
4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的“儿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公徐云如此将无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句中的“如”意思相同。
D.“舟人以公貌闲意说”和“不亦说乎”中的“说”都是通假字。
4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_____)
④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42.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43.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44.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
40.C
41.
不久,一会儿
趁、乘


42.公

云/如
此/将

归。
43.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
44.从甲文可以看到谢安是一个关爱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尊重晚辈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意对即可)
【详解】
1.C.错误,①句意: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如,像,②句意: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如,及,比得上。故选C。
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紧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②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因,趁、乘。
③句意为: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方,正。
④句意为: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皆,全,都。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以,因为;说,同“悦”,愉快;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甲文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对于侄子侄女两个人对“雪”的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可见其和蔼可亲,关爱尊重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
乙文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公徐云如此将无归”可以看出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气度不凡。
【点睛】
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故来奉迎
B.过中不至
诸儿复送至郭外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遂止于野亭
于我如浮云
46.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是南朝宋临川王的刘义庆。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C.(甲)文中“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而“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乙)文中的“使君”是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D.(甲)文“过中不至”和(乙)文“其为人若此”都是省略句。
4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
B.(乙)文主要表现了郭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
C.(甲)(乙)两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D.(甲)(乙)两文两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这个道理。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行部既还,先期一日。
【答案】
45.B
46.D
47.C
48.(1)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车来拉住元芳。
(2)(郭伋)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
【分析】
45.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所以;
B.至:到\到;
C.而:表顺承\表转折;
D.于:在\对,对于;
故选B。
46.
D.【乙】文“其为人若此”不是省略句,“其为人”是主语,“若此”是谓语,无省略成分。故选D。
47.
C.【乙】文没有神态描写。故选C。
48.
本题考查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1)引:拉,牵引;顾:回头看;之:代元方。
(2)既:已经;期:约定的期限。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了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路旁迎着郭伋拜见他。郭伋问:“你们为什么从大老远来(见我)?”回答:“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完毕后,各位孩子再次送(郭伋)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请部下官吏计算,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出巡已经回来了,比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郭伋的为人就是如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丙)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或⑩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尝:曾经。③诸:众多。④游:玩。⑤子:果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逐。⑧走:跑。⑨唯:只有。⑩或:有人。?信:果真,的确。?然:这样。
4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
(3)期日中
期: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1.甲乙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2.丙文中,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
49.

相比
约定
抛弃,舍弃
50.(1)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51.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即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意对即可)
52.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分析】
49.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急了。骤:急;
(2)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3)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
(4)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抛弃,舍弃。
5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1)兄女:哥哥的女儿;未若:不如:因风起:乘风而起。
(2)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51.
从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公大笑乐”的反应,知这个句子对的好,既形象相似,又有神韵和味道,形象贴切;
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元方批评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小小年纪说话就能把话说的点子上,实属难得。
52.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树在道旁而多子”道旁路人多,然而从文中描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硕果累累,果实一点不少,肯定是果实不能吃,所以王戎作出“苦李”判断,认为这些果实是不好吃的。
【点睛】
甲文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文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委:委托
B.一狼洞其中
洞:这里指挖洞
C.止有剩骨
止:仅,只
D.目似瞑,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5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其人舍然大喜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学而时习之
C.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静以修身
55.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A.(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麦草覆盖在打麦场里,形成一座小山。
B.(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C.(屠户)光顾野地里的一个打麦场,发现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好像一座小山。
D.(屠户)光顾野地里的一个打麦场,发现场主人把麦草覆盖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5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元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他以“入门不顾”来表明自己对“友人”的立场和态度。
B.乙文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形象,并逐步展开他与狼的斗争。
C.古人称谓有敬辞谦辞之别,甲文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乙文中的两狼是主要形象,屠户是次要形象,本故事的主题是侧重歌颂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
【答案】
53.A
54.D
55.B
56.D
【分析】
53.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故选A。
54.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其:代词,其中的/代词,这个;
B.之:助词,用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D。
55.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蔽,覆盖,遮盖。故选B。
5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两个形象同等重要。故事主旨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表现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并非主旨所在;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③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④。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⑤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⑥朝还金,退请就狱⑦。王贤⑧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镒(yì):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③事:侍奉。④馆:这里指“家”。⑤去:拿。⑥造:往,到。⑦就狱:接受处分。⑧贤:以……为贤

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
(4)说其义______
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B.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C.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D.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60.甲文的“友人”为何感到惭愧?乙文的“田子”为何能“复为相”?请简要分析。
【答案】
57.
约定
拉、牵拉
舍弃
同“悦”,愉悦
58.B
59.(1)(他)等您很久都不来,已经离开了。(2)像这样做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60.第一问围绕“无信”“无礼”回答。第二问围绕“还金”“就狱”“王贤其母”回答。
【分析】
57.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大意:从车里下来想拉他的手。引:拉、牵拉。
(3)大意:却丢下我走了。委:舍弃。
(4)大意: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说:同“悦”,愉悦。
58.
考查对文言停顿的把握。
B.大意: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故选B。
59.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至:到。去:离开。
(2)重难点词语有:治:做。如此:像这样。吾:我。欲:想要。
60.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感到惭愧,是因为他从元方的批评中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他自己先“日中不至”而“无信”,然后又“对子骂父”而“无礼”,因此他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根据乙文“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可知,“田子”能够“复为相”,一方面是他在母亲的教育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退还了金子,还主动请求“入狱”;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贤其母”,国君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
【点睛】
甲文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时分。过了正午(那位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好久(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行)。中午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个)朋友(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他的手,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都不回。
乙文译文:
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6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尊君在不
(4)下车引之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3.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对于元方的这种表现你怎么看?
【答案】
61.(1)一会儿
(2)不如,比不上
(3)通“否”
(4)拉,牵拉
62.(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63.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6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不”同“否”;“引”是古今异义词,“拉,牵拉”的意思。
6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差(大体)、拟(相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63.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从甲文看,
朋友有错在先,却责怪元方的父亲,由此可以说元方做的对,不过分。这是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也就是说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从另一角度看,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虽然失信,但在作为长辈的朋友已经道歉了,作为晚辈,却还不依不饶,实在有点过分,应该原谅。据此,先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阐述理由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
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67.文言材料(1)把白雪比作柳絮好在哪?请简要分析。
【答案】
64.
相比

舍去
回头看
65.B
66.(1)不久(或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67.柳絮是轻盈的,把白雪比作柳絮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具有美感。
【分析】
64.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句意: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乃:才;
句意:抛下别人就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65.
本题考查句子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据此可断句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故选B。
66.
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翻译。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欣然:高兴的样子。然:……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重点词语: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67.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作用的能力。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更突出了雪的轻盈。
【点睛】
译文
(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