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1.4《彩虹的秘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1.4《彩虹的秘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2 21: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
1.4《彩虹的秘密》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4《彩虹的秘密》
单元
第一单元《光》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2.能基于所学知识,从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成因等方面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假设;会设计实验并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会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探究彩虹的成因或制造彩虹等,体会实验带来的乐趣。4.了解所学的有关彩虹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彩虹的秘密》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光的传播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镜子、喷水壶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利用阳光、三棱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观察分析彩虹的成因,并进行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揭示彩虹的成因。再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进一步理解、感知光的色散现象。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彩虹的秘密,加深对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与认识。本节课的各部分活动是逐层递进的。认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为制造“彩虹”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准备,制作“彩虹”活动是对彩虹成因即光的色散原理的实践应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彩虹的秘密,使学生加深对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逐步深入。
重点
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难点
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会做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学生自由回答。)2.欣赏彩虹的图片。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多张彩虹图片,同时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彩虹。)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彩虹的哪些秘密?关于彩虹,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彩虹有多种颜色,彩虹一般在雨后产生。我还想知道彩虹为什么有多种颜色?彩虹是怎样产生的?4.师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彩虹更多的秘密。
观看多媒体参与讨论
讲授新课
(一)认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1.猜想彩虹的形成原因。教师用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提出问题:自然界中这些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交流: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空气中需要有小水珠;雨过天晴才会产生彩虹,我猜想……(教师及时评价,记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猜想。)师生总结。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师: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进行模拟彩虹的实验,探究彩虹的形成条件,验证我们的猜想。(教师播放微视频,展示三棱镜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实验提示:除了这些实验器材,我们还需要利用太阳光。)(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交流、汇报。)师生总结:一种方法是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另一种方法是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到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师生讨论,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一是要根据阳光照的方向,反复调整平面镜、三棱镜和纸屏的位置,使“彩虹”能够呈现在纸屏上;二是要注意镜面、三棱镜到纸屏的距离,尽量让彩虹的彩色光带在纸屏上均匀分布;三是要及时记录每种方法制造的“彩虹”色谱,正确地写出或画出多种色彩的排列顺序,并将多个色谱进行比较。(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总结: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3.获得科学结论。师:通过模拟实验,你们知道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吗?学生回答:不仅需要阳光,还需要三棱镜。师: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在彩虹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科书介绍的彩虹成因的正文文字。)师生总结:太阳光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
放手让学生深入研究彩虹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制造“彩虹”。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模拟实验中用到的制造“彩虹”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活动所需的实验材料:喷水壶、泡泡液、透明的塑料尺、塑料瓶、光盘、纸屏。)(学生交流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及时评价。)师生总结:第一种方法是用喷水壶背着阳光朝着空气斜向上方连续喷水,制造“彩虹”;第二种方法是在阳光下吹泡泡,可以看到泡泡表面呈现五颜六色的状态;第三种方法是让一束阳光透过透明的塑料尺照射到桌面上,可以在桌面上看到“彩虹”;第四种方法是让一束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照射到白色纸屏上,调整纸屏的位置,可以在纸屏上看到“彩虹”……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组选择至少两种方法制造“彩虹”,可以到教室外制造“彩虹”,也可以在教室内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制造“彩虹”,注意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分组制造“彩虹”,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制造“彩虹”的方法,交流各自的发现。)师生总结:小水珠、泡泡、塑料尺、装满水的塑料瓶、光盘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阳光分散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的填写。
室内制造彩虹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最后鼓励学生实验探究
拓展活动教师提出活动指向: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学生交流、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的填写。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的收获。2、我仍然存在的疑问。3、我想继续探究。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各种美丽的彩虹图景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孩子们,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出了阵阵赞叹声,自然的杰作震撼了他们。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引起情感体验的同时,及时引出探究的主题“彩虹的秘密”,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