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21: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7单元]
21古诗三首


【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指向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是第七单元的首篇,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表达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
【文本教学解读】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边塞诗。诗的大意是:从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万里、守卫边关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如果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会允许敌人南下越过阴山。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表达的爱国之情。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三首古诗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一首诗里写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主要内容,从而把握诗的大意。比如《出塞》,写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使敌人不敢越过阴山人侵中原。《凉州词》写成边将士正欲痛饮美酒,却听到声声琵琶催人出征。《夏日绝句》写项羽不肯过江东苟且偷生。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并背诵。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设计理念】
《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古诗,并背诵。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谈诗导入,共享诗情明月中
1.(出示:《咏月诗廊》)提问:你能想起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它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2.小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轮明月.照耀了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他们借月寄情抒怀,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优秀诗篇、真是“干古诗情明月中(PPT出示)
3.今天我们学习的便是王昌龄的《出塞》。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塞”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他在诗中向我们描绘了一轮怎样的明月?表达了怎样的诗情呢?
4、自读诗歌,读通、读透,运用已学知识如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歌。
【赏析】赏读激趣,重意境。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指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自然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不同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教师课始就利用课件营造月夜”氛围引导学解生进入辽远沧桑的意境让学生步咏月诗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情感积累,让学生的体会“月”这个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千古诗情明月中”“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怎样一轮明月,表达的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教师如此联巧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深人理解诗美意,意会情境作好了铺垫。
板块二
:感语苍凉,一弯月色照九州
1、我们沿着时光隧道一路飞驰,穿过慢慢历史长河,来到大唐,来到边塞,此时,一弯月色照九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身临其境,你看到了什么?
(明月的苍凉,雄关的冷峻,边塞的萧条,战场的血腥……)
引读:是啊,还是这明月,还是这边关,它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让我们读出时空的辽远和沧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一弯月色照九州,此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胡笳的悲凉,战马的长嘶,战士的梦呓……)
引读:千百年来,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凝望明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胡笳的悲凉,更添戍边将士的乡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一弯月色照九州,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厮杀的惨烈,离别的缠绵,家人的守望……)
引读:是啊,“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最真切、最朴素的美好愿望!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一吐为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讨论:抽身世外,我们不禁要问:“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引导、鼓励学生搜索记忆,教师补充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5、小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乱的苦难,最终由人民来承受。诗人通过边疆景物——“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描写,流露了对征人——“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深切同情。其实,这样的诗篇还有很多,请看看历代诗人对于战乱的描写。
【赏析】情景交融,重想象。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教师需要独具匠心,发觉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的仪式的再创,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有理的丰富内涵。孩子们在“一弯月色照九州”的场景中去想象、体验、感受。情景交融,身临其境。
板块三:体察寸心,一夜乡心五处同
1、播放音乐《胡笳十八拍》,小组读课件《战之殇》,感受画面。
2、师(小结):连年征战,多少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君不见闺中少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君不见“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君不见“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多少个思念的夜晚,月照中天,可是亲人却不在身边,这是多大的伤痛啊!真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诗人王昌龄面对这一切,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景和冀望?
板块四:呼出冀望,同吟一场家国梦
1、怎样解释“龙城飞将”“胡马”“阴山”
师1:借代手法的运用及举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师2:简介抗匈名将卫青、飞将军李广等英雄事迹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读出了什么?
(对良将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对朝廷用兵的质疑,对祖国的赤诚)
3、让我们一起同吟龙标家国梦
【赏析】品悟入情,重诵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之法”《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学生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感受语言美。
板块五:言诗边塞,一样豪情古今同
1、这样的梦,我们一直在憧憬!这样的梦,我们一直在努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
2、先说说边塞诗派。(你知道哪些边塞诗人及名句?)
3、再说说古今仁人志士。(你知道哪些爱国名句?)
4、最后说说王昌龄,再吟龙标家国梦。(你还知道王昌龄哪些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5、小结:不管是边塞诗人,还是古今仁人志士,他们的骨子里流着同样的血,一样的梦!这是强国的梦.这是和平的梦!
【赏析】以诗解诗,重积累。
小学古诗词教学主要是积累。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那么他们对古诗词的感受就深了。暂时不需要过分地把诗歌分析嚼得过细、过碎。因为有的诗歌,学生在这个年龄层次里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很深,过了一段时间或者过了若干年之后.他们回过头来就能理解了。
6、课文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王昌的《出塞》,诗人遥对边关山月,轴景生情,抚今追昔,将一腔诗情留与千古明月!寄托了自己的千秋家国梦。可以说,是明月成就了王昌龄是,是王昌龄丰富了明月!不知不觉,我们也写下了一首诗.让我们吟吟看。
咏王昌龄《出塞》
千古诗情明月中,七绝圣手家国梦。
言诗边塞与英雄,一样豪情古今同。
附作业:1、背诵并默写《出塞》;
2、了解王昌龄的其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