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21: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则。
2.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月光下“我”的无限乐趣及“我”和阿玛之间的浓浓亲情。
3.发挥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浮现在脑海,运用各种感官,写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故事。
【设计理念】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家散文,语言清新,文中有画,如诗如梦。本课设计采取组块教学,抓住文本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点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对优美句子多读,多说,多感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感受文章中月色下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文中品味重点词、句,以读代教,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则。
难点:发挥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浮现在脑海,运用各种感官,写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谜语入课,勾起“月”之趣
一、猜谜语,话月亮
1.猜谜语:
出示: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飞花令“月”:古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也为“月”沉醉,为月赞叹,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
二、揭课题,知作者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现代抒情散文——《走月亮》,(板书课题:走月亮)
2.走近作者吴然,了解本文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猜谜语”、“飞花令”好玩的游戏一开课,就营造出了浓浓的“月”文化,为后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板块二:初读梳理,了解“月”之乐
一、读文知习俗
1.词串认读
交流识字方法
A.分组认读

淘洗
明亮的月盘
柔和的月光
细细的溪水
灰白色的鹅卵石
抱着月亮的小水塘
沟水汩汩
坑坑洼洼
沉甸甸
月亮闪闪
月影团团
闪闪烁烁
B.正音释义:
运“载”读音zài
,读词“运载花瓣的小船”,表示乘意思都读四声调,比如:乘船叫载舟,乘车叫载车
卵:象形字,看图说意思,像依附在树枝上两个小虫蛋,鹅卵石是长得像鹅蛋的石头。指导书写
2.了解“走月亮”的风俗。
什么是“走月亮”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直接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3.补充“走月亮”的历史资料
二、寻句理文脉
1.寻句子: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请你用---画出来,说说这句话都在哪里出现?
2.配文字:请你给四幅图画取个名字(能抓关键词来简单取名即可:月景图
溪岸图
田园图
母子图)
3.读句子:全班共读四句话,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作为一篇精读课文,不光承载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任,夯实字词也尤为重要,多方法并用识字,让学生印象深刻。】
板块三:品读赏画,探秘“月”之魅
一、聚焦品读“月景图”
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范读:指名同学范读课文
2.思考:今晚的月亮大吗?亮吗?说说文中的月亮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3.聚焦:“淘洗”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4.再读:那样明亮的月盘,那样柔和的月光从作者家乡的洱海边升起来了,让给你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自豪感。
二、品读交流想画面
出示:是呀,月盘是那样明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思考:仔细读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品读:
出示:月亮如此明亮,
照亮了
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还照亮了
月亮从远照到近,从高照到低,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这是一个如此明亮的月亮!月亮的明亮不是如夏阳般刺眼,而是柔和地照。来,我们轻柔读出一个明亮柔和的月亮。
3.
回读:就是在这样一个明亮的、柔和的夜晚,读——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4.仿写:想一想如此皎洁的月光还照亮了哪里?写完把整个段落连起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借助图片等帮助学生习得想象画面的方法,在次基础上搭建抓关键字词、回环朗读、仿写片段等学习支架,最终实现方法迁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则。
2.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月光下“我”的无限乐趣及“我”和阿玛之间的浓浓亲情。
3.发挥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浮现在脑海,运用各种感官,写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故事。
【教学目标】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生字的书写规则。
难点:发挥想象,调动生活及情感体验,让画面浮现在脑海,运用各种感官,写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故事。
板块一:品读赏画
浮想联翩
一、预设:聚焦“溪岸图”
1.出示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地标记符号圈画出作者看到的、闻到的和想到的词句?
2.多感官品读:
出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联系下文理解:什么是“细细的溪水”?还可能是什么样的溪水呢?
(2)读中质疑:“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这里的香味怎么用“流着”呢?请你读一读,说一说这个画面:
过渡:溪水是作者看到的,花香是作者闻到的,把两种感官用一个“流”字有着新奇生动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奇秒的句子。这样看似用错的字实则用妙了。
(3)换字品读: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用的也很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A.对比读,读出欣喜:说说你更喜欢哪个字?
句一“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小月亮”
句二“每个小水塘都映着一个小月亮”
B.勾连读,读出幸福:文中第8自然段也有一个有趣的画面,读:“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在天上走着走着……”
重读“牵”字。
C.想画面,读出美景:请自由读这句话:
3.
回文朗读:带着幸福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二、预设:聚焦“田园丰收图”
1.自学提示:借助学习单快速梳理田园丰收都写了什么?
2.画面布白:“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来到田园里:
3.以读悟情:从春耕、夏长到秋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温馨的故事。请带着丰收的喜悦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三、预设:聚焦“亲情图”
1.说印象:默读这个自然段,抓关键词说说文中的阿妈给你的印象
。(给我讲故事,讲传说,陪我走很多地方,温暖的手,)
2.共探究: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3.回文读:回忆深处皆是这浓的化不开亲情,所以在这个“多美的夜晚”,读——我和阿妈走月亮!
【设计意图:延展上一环节的学习方法,通过抓关键句、多种方法朗读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生活经验,在琅琅读文的同时,美美地想象画面,扎实落实单元要素。】
板块二:品读升情
双线交织
一、想画面,串联感受
1.师生合作读课文,回顾画面;
2.学生谈发现,串联感受:同学们,现在请你再来说一说为什们课文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二、明双线,升华情感:
1.小组合作读文,聚焦关键句的位置。
2.全班回环读文,关注关键句的情感表达。
3.小结关键句作用:它是线索线,把我们一步步带入美好的诗情画意中;它也是一根情感线,层层深入地抒发了我跟阿妈走月亮时的舒心、喜悦和幸福之情。
三、学方法,表达真情
1、仿照课文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下回忆。
2、小组交流,提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读、回环读再次聚焦关键句,在读中明确主旨;学生也在反复朗读中,学生积累了文中语言的范式,再完成练笔,这样的输出水到渠成。】
板块三:作业超市
课后延伸
1.好书推荐:阅读吴然《玩月亮》
2.课后练笔:“我”和阿妈走月亮,月光下的景是这么美,月光下的阿妈是如此的温柔,月光下的事是那么温暖。那么月光下,你有没有美好的故事发生呢?调动你的生活体验,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
【设计意图:由一篇到知一类,由一类到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是落实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和理想境界,本环节的“读”与“写”就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初步尝试。】
附:【板书设计】
我和阿妈
走月亮
月景图
溪岸图
景美
人美
情更美
田园图
母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