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7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心理;
3.掌握抓住所见、所想、所做,把事情写完整、生动、深刻的方法。
【设计理念】
《爬天都峰》是部编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本课以单元习作要素为核心,在前一篇课文《麻雀》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事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也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一定的描写,文中抓住作者的所见、所想、所做的描写把一件事讲清楚、生动,并通过揭示“我”和爷爷互相鼓励爬山山峰的道理,讲故事讲深刻。
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再通过圈画品读“我”爬山时的所见、所想,感受作者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代入感悟,明白见贤思齐的道理,更懂得要保有一颗敏锐的心去观察与发现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掌握抓住所见、所想、所做,把事情写完整、生动、深刻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扣环节,说完整
1.图片导入,疏通字词
(1)图片导入: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的脚步,一起去爬这著名的天都峰吧!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认读字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先来读这三组词语。
第一组:抬头望
笔陡
石级
铁链
发颤
第二组:向上爬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猴子
第三组:照相
作纪念
辫子
笑呵呵
汲取
(3)书写指导:“攀”字理字源识字教学,古代篆文中,两只手攀着两根树木交叉往上爬,就是“攀”,相机指导书写。
2.梳理文脉,理清顺序
(1)读完词语找发现:三组词分别对应文章写作顺序: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2)借词概括文章内容: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我们在爷爷的鼓励下具体是怎么爬的,是事情的——经过,最后,我们终于爬山了天都峰,是故事的——结果。
3.小结写作要点:文章正是通过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写作顺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扣住环节,就把一件事讲完整了。(相机板书:讲完整)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都峰的陡峭与艰险,既营造了情境,又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识字读词环节,一方面疏通字词,另一方面以词串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一箭双雕。]
板块二
品画面,写生动
1.自由读文,品读画面
在阅读的过程中,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找到相应的段落,用你的朗读来试着还原画面。
2.交流汇报,提炼方法
(1)品析“爬山前”: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天都峰的“高”、“陡”,提炼出围绕我的“我”的所见、所想来写(相机板书“所见
、所想”)
一读:指名读,将画面带到眼前
二读:读出“高、陡”(理解“挂”字的妙用)
三读:带上心情和体会(害怕、半信半疑、犹豫),再次融入朗读
小结:看到峰顶高、石级陡,想到——我爬得上去吗?原来,看到的可以融入想到的,想到的可以融入看到的。
(2)品析“爬山时”:运用圈画关键词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爬山时的动作描写,提炼出围绕“我”的所做来写(相机板书“所做”)
①运用画面一圈画关键词的学法,四人小组交流学习
②表演朗读(带上动作)
③体会重点词:奋力、手脚并用、终于
④融入心情和自己的体会再次朗读
3.小结写作要点:文章通过描写“我”爬山时的所见、所想,将真实的画面还原到读者面前,让文章写得完整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生动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感受天都峰的难以攀登,同时融入自己的心情与体会,深入感受在当下的所见所想,与文中的小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刻地感受到写生动的方法与妙处。]
板块三
含道理
讲深刻
1.角色扮演,引发思辨
(1)角色朗读:除了爬山前和爬山时两个画面,还有同学喜欢爬山后的片段。这个画面主要是爷爷、“我”、爸爸三个人的对话,我们请几个小朋友分角色读一读。
(2)角色朗读知“汲取”。(近义词替换法,“汲取”即“吸取”)
(3)情境采访引思辨:
文中指的谁汲取了谁的什么力量?
爷爷和“我”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竟然来攀爬如此之高,如此之陡的天都峰,给了我用于攀爬的勇气,而年幼的我坚持不放弃地爬上了峰顶,无形之中也鼓舞了这位老爷爷,爷爷给了我勇气,我也鼓舞了爷爷,两个人从彼此身上都吸取了力量,这就是汲取啊!
(4)联系生活谈“汲取”: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实例吗?说一说。
2.
小结写作要点:文章通过揭示“我”和爷爷从彼此身上汲取了力量,明白互相鼓舞的影响有多大,蕴含简单的道理,让爬山这个故事更加深刻。
板块四
入情境
巧练笔
1.创设情境,学写画面
(1)还原情境:《爬天都峰》这么精彩的文章,作者写爬山的过程却只用了“爬呀爬”三个字,接下来老师求助我们的小作家,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爬山过程中的具体画面写一写,还原到我们读者面前,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2)明确任务:运用前面所学方法,写出“我”在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想、所做,丰富画面。
2.自由练写,交流反馈
3.推荐阅读,品味“力量”
这节课我们通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完整;通过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做,还原画面,把故事写生动;通过揭示道理,故事也变得更加深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收获,课后去阅读《35公斤的希望》,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