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课时1 自转特征 产生昼夜交替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仪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培养地理实践力。2.利用太阳照射地球的教具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分析其成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3.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一、自转特征
1.概念:地球围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
2.运动特点
特点
旋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旋转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约为15°/时
线速度: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公式为:vφ=v赤道·cosφ(其中φ为纬度数,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
670
km/h)
思考 比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地面对应点的速度大小。
答案 角速度:相同,均为15°/h;线速度: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地面对应点。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成因
2.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即1太阳日。
3.晨昏线
概念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构成
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昏线上正值日落
4.昼夜交替的意义
(1)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了生命诞生、繁衍、生活、发展所需要的温度条件。
(2)人们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判断
1.如果地球不自转,就不存在昼夜现象。(
×
)
2.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15°/h。(
√
)
3.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相同。(
×
)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危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区域认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答案 赤道。
2.[地理实践力]请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分别画出侧视图、北极点俯视图、南极点俯视图。
答案 自西向东。
3.[综合思维]试总结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答案 (1)纬度(同一海拔)
(2)海拔(同一纬度)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
(1)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增大的为北半球,减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②判断纬度带:0
km/h<线速度<837
km/h,地处高纬度;837
km/h<线速度<1
447
km/h,地处中纬度;1
447
km/h<线速度<1
670
km/h,地处低纬度。
③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读图,回答1~3题。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19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答案 1.A 2.A 3.D
解析 第1题,A图和B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可判断,A图对,B图错。C、D为地球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逆时针旋转,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顺时针旋转,C、D图错。第2题,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线速度最大。第3题,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是23时56分4秒。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4~5题。
4.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
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
km/h,可知该区域应在0°~30°纬线上,即在低纬度。第5题,R地线速度小于1
480
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地势较低,最有可能是洼地或盆地。
探究点二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上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同一天8:00和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1.[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答案 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地理实践力]在以下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回归线和极圈纬度数,并用表示夜半球。
答案 示意图如下:
3.[综合思维]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什么关系?
答案 自东向西。互余。
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下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节气是冬至。
(3)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3)方位法
(2021·湖南中方县第一中学月考)读“太阳光照图”,完成6~7题。
6.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太阳辐射
C.地球的运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7.图中(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且自然光源只有一个——太阳,这就使得任意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从而在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D对。第7题,由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AB是晨昏线,其中,AN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晨线,BN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昏线,选C。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8~9题。
8.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9题,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为0,故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第2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是15°/h,故四地的角速度丁=丙=乙=甲。
如下图所示,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
B.地球的自转方向
C.地球的自转速度
D.地球的自转周期
4.此时,P地( )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图中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第4题,P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
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赤道上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大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恒星日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AB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将进入白昼,C已过子夜,E位于晨线上,是日出而非日落。第6题,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
圆形地球同步轨道又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这种轨道卫星的地面高度约为3.6万千米。读图文材料,完成7~8题。
7.我国发射地球赤道同步轨道卫星时,运载火箭起飞后通常飞行方向是( )
A.向东南飞行
B.向西南飞行
C.向东北飞行
D.向西北飞行
8.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
A.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运行轨道面垂直于地球赤道平面
C.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即23时56分4秒
D.运行轨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34′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地球赤道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方向和运行周期要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相同,所以要向东发射,又因为我国在赤道以北,所以运载火箭起飞后要向南调整方向才能运行至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故运载火箭起飞后通常飞行方向是向东南飞行,A对。第8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A错。运行轨道面平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90°,B、D错。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即23时56分4秒,C对。
下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弧AN为昏线
B.弧BN为晨线
C.弧ANB自西向东移动
D.此时可能为春分日
10.B点经度为( )
A.135°E
B.135°W
C.45°W
D.45°E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弧AN为晨线,弧BN为昏线,A、B错误;弧ANB为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C错误;图示日期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D正确。第10题,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可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B点经度为45°W,C正确。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1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第12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50°,说明地球自转了约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因此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2020·广西南宁三中月考)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地球自转线速度在赤道可达到1
670
km/h,它除与纬度有关以外,还与海拔有一定关系,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联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纬度比a点高
C.c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D.d点自转角速度大于a点
14.下列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的地区线速度也大
B.低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一定大于高纬度地区
C.海拔相同,低纬度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的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海拔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从图中看,a、c两点海拔相同,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纬度比c点高;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a、b两点自转线速度相同,但b点海拔比a点高,说明b点纬度比a点高,B正确;c点自转线速度为1
100
km/h,30°纬线自转线速度为1
447
km/h,60°纬线自转线速度为837
km/h,c点位于中纬度地区;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d点自转角速度等于a点。第14题,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有关,海拔相同,低纬度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的地区;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D正确。
1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1)在上图中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分)
(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2分)
(4)上图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2分)
答案 (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1恒星日
(4)A A、B、C、D
解析 (1)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圈为赤道。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2)A、D选项为侧视图,B、C选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据此判断A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1恒星日,其时间约为23时56分4秒。(4)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6.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半球的极点。(1分)
(2)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2分)
(3)分别判断图示A、B、D、E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4分)
答案 (1)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2)晨线。 自东向西。
(3)线速度:A>B>D>E。角速度:A=B=D=E。
解析 (1)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属于南半球,其绕转中心为南极点,用符号“S”表示。(2)晨昏线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CE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故为晨线,其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3)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课时2 产生时差 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不同地点存在时差的现象,利用示意图或计算机动画,说明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的概念,掌握时区的划分方法与时差的计算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2.结合自然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掌握偏转规律,培养综合思维。3.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一、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特点: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反之,地方时不同。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3)地方时换算
全球经度分成360°,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以经度每15°范围作为1个时区,共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区时换算
同一时区,区时相同;不同时区,采用各自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国际日界线
(1)定义:为避免日期紊乱,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2)日期变更: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时,将日期减去1日;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时,将日期加上1日。
判断
1.经度相同的地区,地方时相同。(
√
)
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116°E)的地方时。(
×
)
3.过180°经线时,日期一定变更。(
×
)
4.180°经线以东为东十二区,以西为西十二区。(
×
)
思考 如何确定一条经线所在的时区?
答案 公式:所求时区数=某地经度数÷15°。
说明:①若余数小于7.5,则商为所求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商+1)为时区数。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7.5°W为中时区,172.5°E~172.5°W为东、西十二区。)
二、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原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除在赤道外,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思考 在下面示意图中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答案
探究点一 时区和日界线
快快乐乐看春晚,平平安安过大年。2020年1月24日晚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北京(116°20′E,39°56′N)主会场与郑州(112°42′E,34°30′N)分会场、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113°30′E,23°20′N)三地隔空联动,围绕“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的主题,兼顾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相声、戏曲、武术、魔术、杂技等形式多样的节目,为观众们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精致文化大餐。
1.[区域认知]比较三会场所在城市的地方时的早晚,并说明原因。
答案 由早到晚依次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郑州。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
2.[综合思维]当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家住纽约(西五区)的华人应在当地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收看春节晚会?
答案 2020年1月24日7时。
3.[综合思维]家住某国的华人在2020年1月24日8时打开电视正好收看到春节晚会的开幕式,试推算该华人所在时区。
答案 西四区。
1.时间计算
(1)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2)数轴法求时间
①画轴:东经度(东时区)在东,西经度(西时区)在西,标出0°经线(中时区)。
②定点:将已知点、已知时间、所求点标在数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9月1日16:00时,求西十区的区时。
③定差:确定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同减异加”。
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同理可求时区差。例如:东八区与西十区,时区差为18。
④定值:确定两地的时间差——“东加西减”。
知西(晚)求东(早),选择“加”;知东(早)求西(晚),选择“减”。设计算结果为X,若0≤X≤24,则为当日X时;若X>24,则为次日(X-24)时;若X<0,则为昨日(X+24)时。例如:上题中西十区的区时为9月1日16:00减去18小时,即8月31日22:00。
注:该方法可“知三求一”,即已知点、已知时间、所求点、所求时间四个要素中,知道任意三个要素即可求出剩余的一个要素。
2.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注:“±”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3.日期变更
(1)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大致是180°经线
日期变化
自西向东跨越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
自东向西跨越0时所在经线→减一天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减一天;
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加一天
图示
(2)图解日期变更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
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4)计算日期比值
①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②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③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
(2020·山东青岛二中期末)如下图,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1~2题。
1.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可能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飞机到达B机场时,新一天约占全球范围的( )
A.7/24
B.15/24
C.19/24
D.17/24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日为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选C。第2题,A、B两地纬度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由A地5时日出,推知日落时间为19:00,故飞机到达B机场时地方时也为19:00,据此算出45°W的地方时为0:00,新一天的范围为45°W向东至180°,即225°/360°=15/24,故选B。
王老师某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读图回答3~4题。
3.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4.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旧金山时间为1月1日00:15-16小时=12月31日8:15,到达旧金山时间为12月31日19:20,因此,本次航班飞行时长为12月31日19:20-12月31日8:15=11小时5分。第4题,上海和旧金山两地经度存在差异,造成了两地地方时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时光倒流”的现象。
探究点二 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公式为F=2vωsinφ(v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15°/h,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下图为地球自转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示意图。
1.[综合思维]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哪些偏转规律?
答案 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2.[地理实践力]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案 建在南岸比较合理。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设和船只出入。
地转偏向力的含义及其应用
原因
受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原理应用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确定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手掌判断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伸开手掌,掌心朝上,四指代表物体初始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左图中河流的横截面剖面图为(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沉积物)( )
6.为了促进对外交流,在两河口处建港口,应分别建在( )
A.甲岸、丙岸
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左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不断冲刷南岸,北岸流速慢,泥沙不断堆积。第6题,为了提高船舶的吨位和便于船舶的停靠,建设港口应选择水深的河岸,即河岸被侵蚀的一侧。
地转偏向力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某些经济活动、军事活动都要考虑它的影响,气流、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也受其影响。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某军舰在西经20°,南纬59°的海面上,沿20°W经线向南发射炮弹,射程为80
km,落弹点将在( )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8.一条河流(不考虑拐弯处)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在南半球向左偏,沿20°W经线向南发射炮弹应落在20°W的东侧,即落在东半球,C、D错。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
km,射程80
km,不到1°,应落在60°S以北,为中纬度地区,A正确,B错。第8题,图①河流上游位于赤道以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南岸冲刷厉害;下游位于赤道以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北岸冲刷厉害,①正确。图③河流上游位于赤道以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南岸冲刷厉害;下游位于赤道以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北岸冲刷厉害,③正确。图②上游和下游都位于北半球,图④上游和下游都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方向相同,②④错。故选A。
下图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2月17日。M为我国发射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与地球同步自转),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公转的方向。读下图回答1~3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均比A点大
B.以O为中心,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太阳日
C.以O为中心,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恒星日
D.90°E的地方时为12点
2.B点的观察者用望远镜看卫星M,在天空________方向(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此时,北京时间为2月____日____时( )
A.18 8
B.18 18
C.17 8
D.17 18
答案 1.C 2.C 3.A
解析 第1题,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角速度相一致,线速度比A点大,A错误。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1恒星日,C正确、B错误。根据M公转方向,可判定O为北极点;根据图中90°E的位置及阴影部分为2月17日,可判断OB为180°经线,0°经线为0时经线,故90°E的地方时为2月18日6时,D错误。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A在B的东方,根据纬度判断,A在B的南方,而M定位在A的正上方,所以B点的观察者用望远镜看卫星M,应该在天空东南方向,故选C。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0°经线为0时,故北京时间为2月18日8时,故选A。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屏幕上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4~5题。
4.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5.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由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面,故该岛的经度为160°W。第5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所在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2021·四川遂宁市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6~7题。
6.P点的经度和Q点的地方时分别为( )
A.90°W,6:00
B.90°E,6:00
C.90°E,18:00
D.90°W,0:00
7.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4日22时
B.24日16时
C.25日14时
D.25日8时
答案 6.A 7.D
解析 第6题,图中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可知地球呈逆时针旋转,0°经线的地方时是24日24:00,P点的经度是90°W,Q点的地方时为6:00,故选A。第7题,0°经线的地方时是24日24:00,北京时间比0°经线时间早8小时,是25日8:00,D正确。
(2021·四川遂宁市期末)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8~9题。
8.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半球
D.北半球
9.若该河自南向北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答案 8.D 9.A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侧,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故选D。第9题,港口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根据题干的方向信息,判断应该建在东岸。
(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
A.(21°8′N,175°12′E)
B.(42°10′N,170°22′W)
C.(21°8′S,175°12′W)
D.(42°10′S,170°22′E)
11.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00
B.6:00
C.11:00
D.20:00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应在国际日界线西侧,最有可能位于175°W附近,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珊瑚与大片的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国际日界线以西的热带地区,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为当地早晨6点前,比北京时间早4个多小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最接近1点,故选A。
某时刻全球分成6日和7日,下图示意其中一日的经度范围,图中虚线AS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GD=DF=EF。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甲地位于某著名大河河口附近,则该河最可能是( )
A.尼罗河
B.恒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13.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日11时
B.6日20时
C.6日11时
D.7日20时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图中所示经度为其中一日的经度范围。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相隔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故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180°经线以东90°,为90°W,该河最可能是密西西比河。选D。第13题,图示日期的经度范围为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即是6日的经度范围,故BC线东侧为7日,BC线为45°W(0时),地方时与120°E相差11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7日11时。选A。
(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一个旅游团从广州(东八区)出发经过18小时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达美国旧金山(西八区)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 )
A.经过了16个时区
B.经过了8个时区
C.经历了1个日期
D.经历了2个日期
15.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
A.长
B.短
C.一样
D.无法判断
答案 14.D 15.B
解析 第14题,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经过了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十区、西九区、西八区共九个时区,从广州向东飞越太平洋,必须穿过国际日界线,因此一定会经历2个日期,D正确。第15题,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飞机从广州飞往旧金山的途中,旅客向东飞行,与晨昏线运动方向相反,相当于加快了晨昏线向西运动的相对速度,即昼夜交替更快,感受到的白昼时间更短。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下图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6~17题。
16.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17.两条日界线分别是( )
A.180°,0°
B.180°,90°W
C.180°,60°W
D.180°,90°E
答案 16.C 17.B
解析 第16题,由图可知,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故NB为0时所在经线,NC为180°经线。A位于7月8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再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规律,可以计算出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第17题,结合图中135°E的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推算0时所在的经线是90°W,国际日界线是180°经线。B符合题意。
18.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2分)
(2)A、B、C三点,地方时较早的是________。(2分)
(3)A点经度为________,若A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A点为18时,C点为________时,B点为________时。(8分)
答案 (1)北 (2)A (3)0° 180°经线 12 15
解析 (1)根据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2)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180°范围内可判断从C点到A点为自西向东,东面时刻早,故A点地方时早。(3)0°与180°合为一个经线圈;若A点为12时,求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两地相差12小时,则所求地与A点所在经线相差15°×12=180°,与0°经线相差180°的经线为180°经线(或是直接根据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地方时差12小时判断);若A点为18时,A点与C点相差90°,90°/15°=6小时,C点在A点的西方,则C点时刻为18-6=12时;B点与A点相差45°,45°/15°=3小时,B点在A点西方,则B点时刻为18-3=15时。
19.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时。(3分)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2分)
(3)MPN为________线,其中MP是________线,NP是________线。(3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2分)
(5)此时,一艘轮船从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2分)
(6)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填“东”或“西”)侧。(1分)
答案 (1)南 东南 0或24
(2)作图略。
(3)晨昏 晨 昏
(4)12月22日17时
(5)12月21日21时10分
(6)东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在N点的东南方向;P点在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时间为0(24)时。第(2)题,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射过来。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过MP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MP为晨线;过NP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NP为昏线。第(4)题,根据0°经线和自转方向,可知P点为135°W,为0时,45°E为12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17时。第(5)题,EF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所以该日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过180°经线向东应减去一天,所以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12月21日21时10分。第(6)题,从E点向F点发射炮弹,将向左侧偏转,炮弹将落在EF线的东侧。
20.(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为了研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决定观察河流水的运动,他们选择了一条河流(如下图,该河流上游流经一金矿矿床)。根据对河流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同学们在河中发现了一些漩涡,漩涡中水的运动是( )(2分)
(2)河流中沙岛最终会与________岸相连接。(1分)
(3)当地居民在河沙中淘金,提高了经济收入,请问他们在哪一岸淘金?如果要建一港口,应建在哪一岸?(4分)
答案 (1)C (2)左(北) (3)左岸(北岸)淘金。 右岸(南岸)建港口。
解析 (1)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漩涡中水的运动应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故选择C。(2)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被侵蚀,左岸泥沙淤积,河流自西向东流,小岛最终会与淤积的一岸(左岸或者是北岸)相连。(3)可在左岸(北岸)淘金,在右岸(南岸)建港口。(共75张PPT)
课时2 产生时差 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1.结合不同地点存在时差的现象,利用示意图或计算机动画,
说明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的概念,掌握时区的划分
方法与时差的计算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2.结合自然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发生偏转的原因,掌握偏转规律,培养综合思维。
3.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概念:因
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特点: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反之,地方时不同。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3)地方时换算
全球经度分成360°,每隔
,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经度
15°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以经度每
范围作为1个时区,共划分为
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区时换算
同一时区,区时
;不同时区,采用各自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
15°
24
中央经线
相同
1
3.国际日界线
(1)定义:为避免日期紊乱,规定大致以
经线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
(2)日期变更: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时,将日期
1日;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时,将日期
1日。
180°
减去
加上
1.经度相同的地区,地方时相同。( )
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116°E)的地方时。( )
3.过180°经线时,日期一定变更。( )
4.180°经线以东为东十二区,以西为西十二区。( )
判断
√
×
×
×
如何确定一条经线所在的时区?
思考
答案 公式:所求时区数=某地经度数÷15°。
说明:①若余数小于7.5,则商为所求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商+1)为时区数。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7.5°W为中时区,172.5°E~172.5°W为东、西十二区。)
二、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原因:受
的影响,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除在赤道外,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
。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
偏
南半球向
偏
上不偏转
右
左
赤道
在右面示意图中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思考
答案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快快乐乐看春晚,平平安安过大年。2020年1月24日晚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北京(116°20′E,39°56′N)主会场与郑州(112°42′E,34°30′N)分会场、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113°30′E,23°20′N)三地隔空联动,围绕“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的主题,兼顾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相声、戏曲、武术、魔术、杂技等形式多样的节目,为观众们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精致文化大餐。
素养培优
探究点一 时区和日界线
1.[区域认知]比较三会场所在城市的地方时的早晚,并说明原因。
?答案 由早到晚依次是北京、粤港澳大湾区、郑州。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
2.[综合思维]当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家住纽约(西五区)的华人应在当地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收看春节晚会?
答案 2020年1月24日7时。
3.[综合思维]家住某国的华人在2020年1月24日8时打开电视正好收看到春节晚会的开幕式,试推算该华人所在时区。
答案 西四区。
1.时间计算
(1)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2)数轴法求时间
①画轴:东经度(东时区)在东,西经度(西时区)在西,标出0°经线(中时区)。
核心归纳
②定点:将已知点、已知时间、所求点标在数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9月1日16:00时,求西十区的区时。
③定差:确定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同减异加”。
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同理可求时区差。例如:东八区与西十区,时区差为18。
④定值:确定两地的时间差——“东加西减”。
知西(晚)求东(早),选择“加”;知东(早)求西(晚),选择“减”。设计算结果为X,若0≤X≤24,则为当日X时;若X>24,则为次日(X-24)时;若X<0,则为昨日(X+24)时。例如:上题中西十区的区时为9月1日16:00减去18小时,即8月31日22:00。
注:该方法可“知三求一”,即已知点、已知时间、所求点、所求时间四个要素中,知道任意三个要素即可求出剩余的一个要素。
2.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注:“±”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
经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大致是180°经线
日期变化
自西向东跨越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
自东向西跨越0时所在经线→减一天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减一天;
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加一天
图示
?
?
3.日期变更
(1)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2)图解日期变更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
①新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4)计算日期比值
①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②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
③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
(2020·山东青岛二中期末)如右图,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
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
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1~2题。
1.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可能是下图中的
跟踪训练
A.①
B.②
C.③
D.④
√
解析 该日为7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选C。
2.飞机到达B机场时,新一天约占全球范围的
A.7/24
B.15/24
C.19/24
D.17/24
√
解析 A、B两地纬度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由A地5时日出,推知日落时间为19:00,故飞机到达B机场时地方时也为19:00,据此算出45°W的地方时为0:00,新一天的范围为45°W向东至180°,即225°/360°=15/24,故选B。
王老师某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读图回答3~4题。
3.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解析 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旧金山时间为1月1日00:15-16小时=12月31日8:15,到达旧金山时间为12月31日19:20,因此,本次航班飞行时长为12月31日19:20-12月31日8:15=11小时5分。
√
4.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
√
解析 上海和旧金山两地经度存在差异,造成了两地地方时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时光倒流”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公式为F=2vωsinφ(v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15°/h,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右图为地球自转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示意图。
素养培优
探究点二 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
1.[综合思维]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哪些偏转规律?
答案 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2.[地理实践力]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案 建在南岸比较合理。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设和船只出入。
地转偏向力的含义及其应用
核心归纳
原因
受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原理应用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
②确定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手掌判断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伸开手掌,掌心朝上,四指代表物体初始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跟踪训练
5.判断左图中河流的横截面剖面图为(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沉积物)
√
解析 左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不断冲刷南岸,北岸流速慢,泥沙不断堆积。
6.为了促进对外交流,在两河口处建港口,应分别建在
A.甲岸、丙岸
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
解析 为了提高船舶的吨位和便于船舶的停靠,建设港口应选择水深的河岸,即河岸被侵蚀的一侧。
地转偏向力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某些经济活动、军事活动都要考虑它的影响,气流、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也受其影响。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某军舰在西经20°,南纬59°的海面上,沿20°W经线向南发射炮弹,射程为80
km,落弹点将在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
解析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在南半球向左偏,沿20°W经线向南发射炮弹应落在20°W的东侧,即落在东半球,C、D错。
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
km,射程80
km,不到1°,应落在60°S以北,为中纬度地区,A正确,B错。
8.一条河流(不考虑拐弯处)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解析 图①河流上游位于赤道以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南岸冲刷厉害;下游位于赤道以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北岸冲刷厉害,①正确。
图③河流上游位于赤道以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南岸冲刷厉害;下游位于赤道以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北岸冲刷厉害,③正确。
图②上游和下游都位于北半球,图④上游和下游都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方向相同,②④错。故选A。
返回
课时对点练
如图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2月17日。M为我国发射的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与地球同步自转),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公转的方向。读图回答1~3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均比A点大
B.以O为中心,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太阳日
C.以O为中心,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恒星日
D.90°E的地方时为12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17
18
19
20
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
角速度相一致,线速度比A点大,A错误。
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1恒星日,C正确、B错误。
根据M公转方向,可判定O为北极点;根
据图中90°E的位置及阴影部分为2月17日,可判断OB为180°经线,0°经线为0时经线,故90°E的地方时为2月18日6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B点的观察者用望远镜看卫星M,在天空________方向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A在B的东方,根据纬度判断,A在B的南方,而M定位在A的正上方,所以B点的观察者用望远镜看卫星M,应该在天空东南方向,故选C。
16
17
18
19
20
3.此时,北京时间为2月____日____时
A.18 8
B.18 18
C.17 8
D.17 18
√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0°经线为0时,故北京时间为2月18日8时,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更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其屏幕上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4~5题。
4.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
√
解析 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由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面,故该岛的经度为160°W。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解析 由上题可知,该地所在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
17
18
19
20
(2021·四川遂宁市期末)如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6~7题。
6.P点的经度和Q点的地方时分别为
A.90°W,6:00
B.90°E,6:00
C.90°E,18:00
D.90°W,0: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可知地球呈逆时针旋转,0°经线的地方时是24日24:00,P点的经度是90°W,Q点的地方时为6:00,故选A。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此时北京时间为
A.24日22时
B.24日16时
C.25日14时
D.25日8时
√
解析 0°经线的地方时是24日24:00,北京时间比0°经线时间早8小时,是25日8:00,D正确。
17
18
19
20
(2021·四川遂宁市期末)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8~9题。
8.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半球
D.北半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侧,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故选D。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若该河自南向北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
解析 港口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根据题干的方向信息,判断应该建在东岸。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21°8′N,175°12′E)
B.(42°10′N,170°22′W)
C.(21°8′S,175°12′W)
D.(42°10′S,170°22′E)
√
能力提升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应在国际日界线西侧,最有可能位于175°W附近,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珊瑚与大片的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
17
18
19
20
11.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00
B.6:00
C.11:00
D.20: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国际日界线以西的热带地区,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为当地早晨6点前,比北京时间早4个多小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最接近1点,故选A。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某时刻全球分成6日和7日,下图示意其中一日的经度范围,图中虚线AS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GD=DF=EF。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甲地位于某著名大河河口附近,
则该河最可能是
A.尼罗河
B.恒河
C.长江
D.密西西比河
√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中所示经度为其中一日的经度范围。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相隔45°,所以该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故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180°经线以东90°,为90°W,该河最可能是密西西比河。选D。
17
18
19
20
13.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日11时
B.6日20时
C.6日11时
D.7日20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示日期的经度范围为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即是6日的经度范围,故BC线东侧为7日,BC线为45°W(0时),地方时与120°E相差11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7日11时。选A。
17
18
19
20
(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一个旅游团从广州(东八区)出发经过18小时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达美国旧金山(西八区)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
A.经过了16个时区
B.经过了8个时区
C.经历了1个日期
D.经历了2个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飞机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达旧金山的途中,经过了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十区、西九区、西八区共九个时区,从广州向东飞越太平洋,必须穿过国际日界线,因此一定会经历2个日期,D正确。
√
16
17
18
19
20
15.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A.长
B.短
C.一样
D.无法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飞机从广州飞往旧金山的途中,旅客向东飞行,与晨昏线运动方向相反,相当于加快了晨昏线向西运动的相对速度,即昼夜交替更快,感受到的白昼时间更短。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
17
18
19
20
如图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16~17题。
16.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20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故NB为0时所在经线,NC为180°经线。A位于7月8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再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规律,可以计算出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两条日界线分别是
A.180°,0°
B.180°,90°W
C.180°,60°W
D.180°,90°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
解析 结合图中135°E的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推算0时所在的经线是90°W,国际日界线是180°经线。B符合题意。
18
19
20
18.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图中表示的是___半球。(2分)
北
解析 根据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
19
20
(2)A、B、C三点,地方时较早的是____。(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解析 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180°范围内可判断从C点到A点为自西向东,东面时刻早,故A点地方时早。
19
20
(3)A点经度为____,若A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是_________,若A点为18时,C点为___时,B点为___时。(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0°
180°经线
12
15
19
20
解析 0°与180°合为一个经线圈;若A点为12时,求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两地相差12小时,则所求地与A点所在经线相差15°×12=180°,与0°经线相差180°的经线为180°经线(或是直接根据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地方时差12小时判断);若A点为18时,A点与C点相差90°,90°/15°=6小时,C点在A点的西方,则
C点时刻为18-6=12时;B点与A点相差
45°,45°/15°=3小时,B点在A点西方,
则B点时刻为18-3=15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该图是以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时。(3分)
南
东南
0或24
解析 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在N点的东南方向;P点在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时间为0(24)时。
20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 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射过来。
答案 作图略。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MPN为____线,其中MP是____线,NP是___线。(3分)
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过MP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MP为晨线;过NP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NP为昏线。
晨昏
晨
昏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2分)
12月22日17时
解析 根据0°经线和自转方向,可知P点为135°W,为0时,45°E为12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17时。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此时,一艘轮船从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 EF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所以该日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过180°经线向东应减去一天,所以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12月21日21时10分。
12月21日21时10分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填“东”或“西”)侧。(1分)
解析 从E点向F点发射炮弹,将向左侧偏转,炮弹将落在EF线的东侧。
东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为了研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决定观察河流水的运动,他们选择了一条河流(如下图,该河流上游流经一金矿矿床)。根据对河流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
(1)同学们在河中发现了一些漩涡,漩涡中水的运动是(2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漩涡中水的运动应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故选择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河流中沙岛最终会与______岸相连接。(1分)
20
左(北)
解析 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被侵蚀,左岸泥沙淤积,河流自西向东流,小岛最终会与淤积的一岸(左岸或者是北岸)相连。
(3)当地居民在河沙中淘金,提高了经济收入,请问他们在哪一岸淘金?如果要建一港口,应建在哪一岸?(4分)
答案 左岸(北岸)淘金。 右岸(南岸)建港口。
解析 可在左岸(北岸)淘金,在右岸(南岸)建港口。
返回
本课结束(共61张PPT)
课时1 自转特征 产生昼夜交替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1.利用地球仪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与速度,培养地理实践力。
2.利用太阳照射地球的教具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理解昼
夜交替的规律,分析其成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3.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自转特征
1.概念:地球围绕着
作
的自转。
2.运动特点
地轴
自西向东
?
特点
旋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作
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作
旋转
周期
1恒星日:____________
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
,约为_______
线速度:赤道上
,向两极
,极点为0。公式为:vφ=v赤道·
cosφ(其中φ为纬度数,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
670
km/h)
逆时针
顺时针
23时56分4秒
相同
15°/时
最大
递减
比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地面对应点的速度大小。
思考
答案 角速度:相同,均为15°/h;线速度: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地面对应点。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成因
昼夜
自转
2.昼夜交替的周期
小时,即1太阳日。
24
3.晨昏线
概念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构成
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昏线上正值日落
4.昼夜交替的意义
(1)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从而保证了生命诞生、繁衍、生活、发展所需要的温度条件。
(2)人们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1.如果地球不自转,就不存在昼夜现象。( )
2.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15°/h。( )
3.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相同。( )
×
√
判断
×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危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素养培优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区域认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答案 赤道。
2.[地理实践力]请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分别画出侧视图、北极点俯视图、南极点俯视图。
答案 自西向东。
3.[综合思维]试总结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上空。
核心归纳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
(1)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2)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增大的为北半球,减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②判断纬度带:0
km/h<线速度<837
km/h,地处高纬度;837
km/h<线速度<1
447
km/h,地处中纬度;1
447
km/h<线速度<1
670
km/h,地处低纬度。
③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读图,回答1~3题。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
跟踪训练
解析 A图和B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可判断,A图对,B图错。
C、D为地球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逆时针旋转,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顺时针旋转,C、D图错。
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
解析 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线速度最大。
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19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
解析 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是23时56分4秒。
如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4~5题。
4.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
解析 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
km/h,
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
km/h,可知该区域应在0°~30°纬线上,即在低纬度。
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
解析 R地线速度小于1
480
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地势较低,最有可能是洼地或盆地。
右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同一天8:00和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素养培优
探究点二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1.[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答案 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地理实践力]在以下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回归线和极圈纬度数,并用
表示夜半球。
答案 示意图如下:
3.[综合思维]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什么关系?
答案 自东向西。互余。
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核心归纳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节气是冬至。
(3)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方法技巧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2021·湖南中方县第一中学月考)读“太阳光照图”,完成6~7题。
6.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太阳辐射
C.地球的运动
D.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
跟踪训练
解析 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且自然光源只有一个——太阳,这就使得任意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从而在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D对。
7.图中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AB是晨昏线,其中,AN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晨线,BN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即将进入黑夜的昏线,选C。
8.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8~9题。
√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
9.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解析 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返回
课时对点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解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为0,故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是15°/h,故四地的角速度丁=丙=乙=甲。
16
如图所示,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地球的自转方向
C.地球的自转速度
D.地球的自转周期
√
解析 图中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此时,P地
A.正值日出
B.正值日落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
解析 P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解析 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AB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将进入白昼,C已过子夜,E位于晨线上,是日出而非日落。
√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赤道上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大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恒星日
√
解析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圆形地球同步轨道又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将始终位于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这种轨道卫星的地面高度约为3.6万千米。读图文材料,完成7~8题。
7.我国发射地球赤道同步轨道卫星时,
运载火箭起飞后通常飞行方向是
A.向东南飞行
B.向西南飞行
C.向东北飞行
D.向西北飞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地球赤道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方向和运行周期要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相同,所以要向东发射,又因为我国在赤道以北,所以运载火箭起飞后要向南调整方向才能运行至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故运载火箭起飞后通常飞行方向是向东南飞行,A对。
8.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A.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运行轨道面垂直于地球赤道平面
C.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即23时56分4秒
D.运行轨道面与地轴夹角为66°3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A错。
运行轨道面平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90°,B、D错。
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即23时56分4秒,C对。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如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弧AN为昏线
B.弧BN为晨线
C.弧ANB自西向东移动
D.此时可能为春分日
√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弧AN为晨线,弧BN为昏线,A、B错误;
弧ANB为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C错误;
图示日期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B点经度为
A.135°E
B.135°W
C.45°W
D.45°E
√
解析 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经线把全球平分为八份,根据180°经线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可推出A点经度应为135°E,B点经度为45°W,C正确。
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解析 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50°,说明地球自转了约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因此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
(2020·广西南宁三中月考)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地球自转线速度在赤道可达到1
670
km/h,它除与纬度有关以外,还与海拔有一定关系,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联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纬度比a点高
C.c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D.d点自转角速度大于a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海拔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从图中
看,a、c两点海拔相同,a点自转线速度比c
点小,纬度比c点高;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高自转线速度越大,a、b两点自转线速度相同,但b点海拔比a点高,说明b点纬度比a点高,B正确;c点自转线速度为1
100
km/h,30°纬线自转线速度为1
447
km/h,60°纬线自转线速度为837
km/h,c点位于中纬度地区;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d点自转角速度等于a点。
14.下列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的地区线速度也大
B.低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一定大于高纬度地区
C.海拔相同,低纬度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
高纬度的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有关,海拔相同,低纬度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的地区;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D正确。
√
16
1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分)
(1)在右图中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解析 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圈为赤道。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2分)
√
解析 A、D选项为侧视图,B、C选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据此判断A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3时56分4秒
1恒星日
解析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1恒星日,其时间约为23时56分4秒。
(4)下图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
_________。(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A
A、
B、C、D
16.如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属于南半球,其绕转中心为南极点,用符号“S”表示。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半球的极点。(1分)
答案 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2)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晨昏线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CE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故为晨线,其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答案 晨线。 自东向西。
(3)分别判断图示A、B、D、E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各地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 线速度:A>B>D>E。角速度:A=B=D=E。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