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认识“蓄须、纠缠”等词语,认识“宁、要”两个多音字。
2.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资料,品味语言,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用了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打针装病等多种方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这些事情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突出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文结构清晰,事件前后连贯,教学过程中借助时间轴和表格,帮助学生梳理事件,并运用前一课学到的将几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本文发生的时代和梅兰芳先生从事的戏剧表演,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教学过程中会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如抗日战争、香港沦陷、京剧知识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蓄须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思辨梅兰芳的得与失,进一步感受梅兰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情境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认识“蓄须、纠缠”等词语,认识“宁、要”两个多音字。
难点: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借助资料,品味语言,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
自主识字
1.播放视频,引出主角
观看梅兰芳京剧表演片段《贵妃醉酒》,请学生说说对梅兰芳的了解。
2.补充资料,认识主角
3.提出疑问,引发思考
提问:常年唱旦角的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这是为什么呢?(相机讲解“蓄”字:蓄,上下结构,字典中有两个解释:①积聚、储存起来:~洪、~电池;②心里藏着:~意、~谋,“蓄须”的“蓄”属于解释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词语,认读生词
(1)出示要求:请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第一组:纠缠
邀请
忍受
拒绝
签订
妄想
第二组:宁可
要求
(2)第二组词藏着两个多音字,你们读对了吗?
出示多音字“宁”、“要”不同读音的组词和例句,请学生选一选。
[设计意图:梅兰芳先生从事的戏剧表演,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补充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生平简介和关于京剧旦角的介绍,让学生更能走近人物、走进课文。生词解释和认读旨在扫清阅读障碍。]
板块二
梳理事件,简述内容
1.默读课文,提炼信息: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梅兰芳先生是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才蓄须的,他还用了哪些方法拒绝日本人演戏呢?期间他又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提炼相关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1)提炼事件,填写表格
时间:
1937
1938
1941
遇到的危险和困难:
日本人纠缠
不再登台
(虚度生命)
侵略者随时随地骚扰
经济困难
强令上台
(险丢性命)
拒绝方法:
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2)借助表格,串联内容
学法迁移:在前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将几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现在请你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2.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有的文章不止写了一件事,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文章分为几件事,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本版块的设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而实施教学,借助时间轴和表格,引导学生梳理人物的主要事件,加强学法迁移,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板块三
体会困难,品味坚定
1.再读课文,体会困难: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梅兰芳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地升级,日本人对他是步步逼紧的。下面我们来细细体会梅兰芳在这期间所遇到的困难。
2.聚焦困难一:日军占领上海
纠缠梅兰芳
(1)困难的开端始于1937
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补充关于抗日战争的介绍)
(2)梅兰芳先生当然不愿意为侵略者服务,于是他“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相机解释:“租界”,被外国人占据、居住的地方。“纠缠”在文中有一近义词——骚扰)
3.聚焦困难二:远避香港
不得登台
(1)引导:藏身租界还不足矣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梅兰芳还躲到了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到了香港的梅兰芳就彻底放弃京剧表演了吗?
(2)出示句子:从这句话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可以看出梅兰芳为了偷偷练唱京剧是多么的大费周章和无可奈何,同时更体现出他对京剧的热爱。这样的举动,印证了他是一位“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大师。
4.聚焦困难三:日军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1)过渡:无奈日军侵略势力不断扩大,1941年,连香港也沦陷了。(相机解释:“沦陷”,是指国土遭到异族的入侵与统治。)
(2)补充资料,了解香港沦陷
(3)提问:香港沦陷后,梅兰芳又遭遇了什么?请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4)出示句子,激疑引思:从“用尽”和“只能”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引导学生用“用尽”和“只能”这两个词造句,从而体会梅兰芳的无奈和坚定。
5.聚焦困难四:缺乏经济来源
(1)聚焦言行:演戏是梅兰芳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的经济来源,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梅兰芳怎么办呢?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2)激发思辨:戏园子老板前来劝说,并开出优厚的条件,在这样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妥协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值得吗?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朗读传情:在朗读的时候哪些词语应该加重音?
朗读指导:无论、全部、宁可、决不,这些词语体现了梅兰芳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当我们朗读这句话时,将这些词语读得重一些,就能更体现出梅兰芳的坚定了。
6.聚焦困难五:日军强令上台
(1)过渡:多么坚定的梅兰芳啊!但是日军依然不罢休。第5自然段中哪个词语代表着梅兰芳的态度?(“斩钉截铁”,表示态度坚决。)
(2)他想到了一个兵行险着的办法——打针装病。更险的还在后头,请同学们读第7自然段。讨论:读这一段的时候有什么感想?
(3)小结:这一段可以看出梅兰芳此招非常惊险,万一日本人发现了梅兰芳是装病的,可能立马会杀了他;如果梅兰芳病得再严重一点,性命就丢掉了。面对如此险境,梅兰芳依然没有服从日本人,可见他心中有多么坚定的爱国情操。
[设计意图:聚焦梅兰芳遇到的五个困难,深入品析语言,并借助抗日战争、香港沦陷等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梅兰芳在不断升级的危险和困难中,表现出的坚定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板块四
得失思辨,感受气节
1.归纳“失去”: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请尝试归纳出来。
2.理解“得到”
(1)引导:那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呢?请默读文章最后两段。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梅兰芳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他得到了人民的喜爱和敬佩,他还守住了民族气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3.朗读升华: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你深深的敬佩之情。
4.布置作业
(1)阅读链接,读《难忘的一课》,提炼小标题,并串联事件,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推荐阅读《梅兰芳学艺》《一代宗师——梅兰芳》。
[设计意图:通过思辨质疑,在梅兰芳的“失去”与“得到”的强烈对比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铮铮铁骨,感受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