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开启化学之门》模拟题
选择题
1.门捷列夫是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他的重要发现到今年整整150周年,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重要发现是(
)
A.原子学说
B.分子论
C.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周期表
2.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20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3.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
)
A.
绿色食品???
B.
黑色粉末????
C.
蓝色晶体???
D.
银白色金属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5.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③为实验???B.②为猜想假设????C.①为观察????D.③为设计实验
6.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作制冷剂
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酒精洗掉沽在试管壁上的碘
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新鲜的空气
C.不锈钢
D.干冰
8.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9.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0.下列各物质,均属纯净物的是(
)
A.石灰水、牛奶、汽水
B.金刚石、石墨、澄清石灰水
C.干冰、氧气、冰水混合物
D.医用酒精、生理盐水、纯净水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
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2.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毫升,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
?
)
A.9毫升??
B.小于9毫升?
?
C.大于9毫升??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14.
有一种气体,维系着所有动物的生命,但有种微生物没有它却能很好生存。组成这种气体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第一位。请你指出这种气体(
)
A.N2
B.CO2
C.CH4
D.O2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加热液体
C.移开蒸发皿D.溶解
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17.一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8.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19.在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处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能是氧气被消耗
C.c点时打开了弹簧夹,导致气压增大
D.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
20.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
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
mL;
II.
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
mL;
IV.
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I中,鼓入空气的体积可以是小于200
mL的任意体积
B.步骤II中,红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
C.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
D.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
(V2/
V1)×100
%
二.填空题
1.用序号填空:
(1)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物质用途的是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
⑦镁能燃烧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⑨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2)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下列物质:
氧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和液氧共存物
D.含碘盐
E.洁净的空气
F.液氮G.
水
H.
过滤后的天然水
I.
纯净水
J.
蒸馏水
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写: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2.完成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
保存碳酸氢铵应该
。
(2)
镁带燃烧:
,军事上利用镁可用作
。
三.实验题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b、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
。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2.
气体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图5
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
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并塞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压-时间关系如图6
所示。
图6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①
,
②
;
(2)图6中AB
段气压不变的原因是
,
导致DE
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4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4)第六组学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明量的编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至少回答出两种)
。
【实验拓展】:
(5)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_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开启化学之门》答案
选择题
1.D
2.C
3.A
4.B
5.A
6.B
7.D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C
19.C
20.C
二.填空题
1.(1)③④;
①⑤⑥;
⑧;
②⑦;
⑨
(2)BDEHI;
ACFGJ
2.(1)碳酸氢铵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阴凉干燥
(2)镁
+
氧气
氧化镁;照明弹
三.实验题
1.(1)小
(2)a
外
(3)C
(4)①A
二氧化碳
②水蒸气
③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2.(1)①燃烧消耗氧气,使压强变小
②温度降低,压强变小
(2)红磷还未开始燃烧
(3)打开弹簧夹
3.(1)B
足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A
(3)五分之一
难溶于水
不可燃不助燃
(4)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5)不能,镁也能与空气中氮气发生反应
连接鼓
气装置
盛有红磷
的带孔燃烧匙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