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说课课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课流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
难点
说教材
这节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学生在已经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之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树
一个
物体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
单位“1
平均分
分数单位
说教法、学法: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小研究,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进行学习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我将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方法迁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与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说教学过程
前置小研究
合作探究新知
巩固应用
课堂小结
一、前置小研究
1、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6 块糖果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交流
2、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
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
先利用12块糖果题卡动手画一画。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数学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这堆糖的
( )
( )
1
2
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
1份是这堆糖的
( )
( )
1
3
数学
3、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质疑: 都是12块糖果,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数学
4、拓展应用
让学生用手中材料动手分一分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数学
5、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设计意图】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充分让学生理解概念,引导学生总结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6、让学生自学什么是分数单位,并举例说明。
数学
三、巩固练习
课上练习我将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基础题, 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此题是让学生巩固单位“1”,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其次是综合题,【自主练习5】这道题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单位“1”的
知识;
最后是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分数单位。
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
2份是这堆糖的
( )
( )
2
3
3
4
( )
( )
一堆糖,平均分成4份,
3份是这堆糖的
5
6
( )
( )
一堆糖,平均分成6份,
5份是这堆糖的
1、一个西瓜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西瓜的—。 ( × )
8
1
2、把6米长的绳子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 × )
3、任何一个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成单位“1”。 ( )
4、—的分数单位是1。( )
7
6
√
×
8
3
开启 智慧
数学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说一说。
数学
说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许多个物体 单位“1” 平均分成
组成 一个整体
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