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2 09: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
,每题
2

,共计60分

?
1.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
图片中是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二人巨型雕像,他们是(????????)
A.炎帝、黄帝
B.黄帝、嫘祖
C.尧、舜
D.禹、启?
3.
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来源于(????????)
A.黄帝和炎帝
B.炎帝和蚩尤
C.皇帝和炎帝
D.尧和舜?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人就会人工取火B.涿鹿之战发生在黄河流域C.夏朝第一个国王是启D.公元前年,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5.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层。这反映出当时北京人已经学会(

A.制作石器
B.烧制彩陶
C.使用天然火
D.种植水稻?
6.
禅让制推选的最后一位首领是(?
?
?
?

A.禹
B.舜
C.启
D.尧?
7.
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以下对山顶洞人的陈述中,有的是史实,有的是观点你认为属于观点的是(????????)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B.山顶洞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C.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D.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8.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传说体现禅让制度的是(?
?
?
?

A.嫘祖教人纺织
B.黄帝建宫室
C.尧让位于舜
D.禹传位于启?
9.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
?
?
?

①建造房屋
②种植水稻
③饲养家畜
④磨制石器
⑤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0.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方式。古老的史书《尚书》中便有《尧典》等篇,详细叙述了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故事。相传下列首领禅让的顺序是(?
?
?
?)
A.黄帝→炎帝→大禹
B.禹→舜→尧
C.尧→舜→禹
D.舜→禹→尧?
11.
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A.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B.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C.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D.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
?
12.
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
?
?

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图所示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
战国铁农具
D.
汉代耕作石画像?
14.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这一探源工程的重要实证之一。该遗址距今约4200年,城址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表明城内社会分化严重,还发现了冶金术的应用、观象台、“尧”这样的文字等。很多考古学家认为陶寺遗址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尧之都城平阳,这一文明虽然还未形成王朝,但应该进入到了古国文明阶段。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

A.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我国境内发掘的最早的文明遗址B.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就是古文献记载中的尧之都城平阳
C.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证明它已进入到奴隶制王朝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15.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城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
下面关键词反映的历史文化遗址是(?
?
?
?

地点:山西襄汾县
时间:距今约4500—4000年
文物:礼器、铜器、彩纹龙纹陶盘
A.北京人遗址
B.陶寺遗址
C.红山遗址
D.良渚遗址?
17.
七年级同学在中国原始社会图片展中,能见到的有关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有(

①用铁制鱼钩钓鱼②住半地穴式的房子③用牛耕地种粟④用彩陶盆盛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通过这部专题片可能看到的生活场录是(

A.元谋人在人工取火B.元谋人有了爱美意识,还能种植水稻C.北京人能够人工取火D.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19.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水井的挖掘
D.玉器的加工?
20.
下图是一座自然科学类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建筑面积1
000平方米,馆内展品丰富,设施比较现代化,并且还拥有一个4D电影院。这所遗址博物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1.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稻秆、稻壳。部分稻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壳外形完好。出土稻壳数量之大,世界罕见。”这说明(?
?
?
?

A.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B.
远古传说中含有真实的历史信息
C.
距今约7000年,在河姆渡可能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D.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
22.
我国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下列已发现远古遗址中出土稻谷和大米数量最多的是(??)
A.彭头山遗址
B.城头山遗址
C.玉蟾岩遗址
D.高庙遗址?
23.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描述正确的有(?
?
?
?)
①半坡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
②魏晋以来,水稻采用育秧移栽技术
③宋朝时引入占城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④明清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
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玉制礼器,还发现了巨型城址、高台、贵族墓等遗址,这说明(?
?
?
?

A.良渚人很喜欢玉器B.良渚人的房屋营造技术与能力比河姆渡人强C.良渚已经产生了文明D.当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
25.
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
?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6.
下列原始人类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27.
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这表明当时(?
?
?
?

A.出现早期国家形态B.进入了阶级社会C.已经出现社会分工
D.生产力水平落后?
28.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其生活方式是(???)
A.定居生活
B.游牧生活
C.群居生活
D.渔猎生活?
29.
元谋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的共同点有(

①都使用粗糙的石器②都生活在长江流域③都知道使用火④都使用磨制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0.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我国最早的人类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中国古代的传说
D.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共计40分

?
31.
看图完成各题:
(1)看图得出哪些信息点
(2)图1是________原始农耕居民房屋复原图,
图2是________原始农耕居民房屋复原图
(3)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流域?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两枚门齿,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材料中介绍的远古人类的名称是什么?并从材料中找出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的证据?
(2)在材料二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
?
依据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与现代人的头部相比,北京人的头部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
(2)从春、夏、秋、冬四季中选择一天,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
34.
材料一?
1965年,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者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多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还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材料二?
1929年,在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的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额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1)分别说出两则材料所介绍的两个远古人类的名称以及其各自的生活年代。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史实和推论,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完成两组相关史实和推论。
史实:粗糙的石器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
史实: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史实: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的史实与推论,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
,每题
2

,共计60分

1.A
2.A
3.
A4.
B.5
C.6.A
7.B
8.C
9.B
10.C
11.A
12.B
13.A
14.D
15.D
16.B
17.C
18.D
19.B
20.C
21.A
22.A
23.B
24.C
25.C
26.C
27.B
28.C
29.C
30.D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共计40分

31.
(1)造型、名称、结构、地域等.
(2)图一半坡;图二河姆渡.
(3)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
32.
(1)材料一指的是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块烧骨证明会使用火.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远古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4)原始社会出现了农耕现象;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居民的生活时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33.
(1)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示例:秋季的某一天,天气很好,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的北京人起的很早,他们把采摘的野果子拿出来当做早饭,饭后北京人带上石块、石锤和鹿角等工具出外捕猎,很幸运,在大伙的共同围堵下捕获山羊一只。北京人开心的回到了山洞,他们把山羊皮当做衣服穿,用保存下来的野火烧山羊肉吃。天色暗了,气温低了,北京人把火堆在洞穴囗进入了梦乡。
34.
(1)材料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材料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史实: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推论:说明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史实: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推论: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主要生存方式是狩猎,并懂得使用火。
(3)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